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90082)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7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纯彬杨仁发李叶妍张胜达王锐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风险传导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中国经济已步入缓增速、调结构、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时期,为消弭实体产业与金融领域的高额利差,实体企业集团纷纷效法GE集团的金融发展之路,大举进军金融领域。"一行三会"分块儿监管格局对产融结合尚未有成熟的监管手段,企业集团对于产融结合的风险传导机制认识尚有不足,风险识别控制能力尚存欠缺。因此,对产融结合的风险传导机制与风险控制进行系统化研究有助于企业集团与监管当局更有效地推进产融结合之路的平稳健康发展。
- 张胜达刘纯彬
- 关键词:企业集团产融结合风险传导机制
- 中国城市包容度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被引量:33
- 2017年
-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规模、流向、结构、流动模式和群体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滋生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社会融合问题受到各界最广泛关注。社会融合问题从城市层面看就是"城市包容度"问题,该命题新、难度大、范围广,国内外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以此为核心,创新性构建了以社会保险参加情况、劳动权益保障程度、公共服务享受范围为主要准则的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数",进而通过非线性离散选择模型探讨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意愿、落户难度、就业稳定度与城市包容度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2013—2014年)开展研究,主要结论为:中国城市包容度水平越高的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意愿越强、落户越容易、就业越稳定。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建立完善的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和安置政策体系,直接和间接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形成有效融合机制,实现居民福利最大化及城市协同发展;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户籍制度,引导匹配城市产业结构的人口流入,实现合理布局;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实现城市包容性增长与制度改进。本文归纳总结出"两个新体系":建立了城市包容度综合指数测算体系,及应用城市包容度指数定量研究的范式体系。
- 李叶妍王锐
- 关键词:流动人口主成分分析法离散选择模型
- 政府规模、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20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政府规模存在差异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本文将政府规模作为门限变量,结合我国2004-2011年2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呈非线性关系。政府规模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当政府规模跨越较高门限值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转化。
- 李筱乐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政府规模
- 人口转移就业、产业发展与城市包容度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讨论主题是流动人口转移就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包容度关系,即"转移就业←→产业发展←→城市包容度←→转移就业"的双向互动关系。在分析流动人口与产业政策两者关系基础上,创造性加入城市包容度变量,使逻辑体系更加完整:首先引入投入—产出模型从城市产业前后关联角度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调整区域产业政策,优化城市产业布局;进而引入适应性效率理论对产业发展与城市包容度的关系进行创新性分析。核心结论是"人随产业走,实现包容性增长"。
- 李叶妍
- 关键词:转移就业产业政策
-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困境与应对战略选择被引量:4
- 2013年
- 生产性服务业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总量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例以及占服务业的比例还很低,并且增长速度缓慢;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上,细分行业发展不均衡,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困境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提高应对战略选择。
- 黄琼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 基于DEA模型的汽车制造业生产效率分析——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汽车制造业是天津市西青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CRC\BCC模型及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解法分类计算西青区汽车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分跨年度、不同股权结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技术水平、不同信息化程度六类进行分析,得出效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的结论,建议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竞争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粘合度提升。
- 刘纯彬李叶妍鹿媛媛
- 关键词:反垄断
- 产业政策:调节超大城市规模的选择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分析了超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的现状,提出以合理的产业政策进行引导调节。建议北上广等超大城市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检测认证等产业,节制房地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批发市场等服务业,定出时间表关停污染产业,并向社会公布清单。
- 刘纯彬李叶妍
- 关键词:产业政策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62
- 2013年
- 基于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制造业集中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对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在五个细分行业中,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工业化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西部以及五个细分行业,服务效率均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效率的提升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融合程度对全国及东部、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在五个细分行业中,产业融合程度的促进作用也较弱或不显著;从全国层面来看,政府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细分行业中的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也与政府规模正相关;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与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 刘纯彬杨仁发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实证分析被引量:24
- 2013年
- 本文运用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模型估计方法,从地区和细分行业层面实证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在细分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促进作用不显著。(2)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对制造业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在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3)无论从地区还是行业层面,熟练劳动力数量是制造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政府规模对制造业效率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效率提升作用不显著。
- 刘纯彬杨仁发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效率
- 产融结合背景下财务公司运行机制、现状及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经济步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为了适应外部经济环境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成立了财务公司。作为企业产融结合的起点,财务公司作为新生组织形式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本运作的平台。文章以产融结合为背景对财务公司的运行机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企业集团及监管部门提供理论支持。
- 张胜达刘纯彬
- 关键词:产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