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75511)
- 作品数:12 被引量:96H指数:8
- 相关作者:徐备黄少英湛胜张家声王长秋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河南信阳地区南湾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被引量:11
- 2002年
-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内 ,其中 ,信阳地区南湾组构造的归属对确定华北与扬子板块碰撞缝合线位置的意义重大。南湾组的全岩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揭示其具有活动陆缘沉积的特征 ;南湾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物源区来自上地壳。将南湾组稀土元素各特征值与华北、扬子两板块各圈层稀土元素特征值进行对比 ,发现其与华北板块上地壳的组成相似 ,与扬子板块各圈层的组成差异较大 ,因此可确定南湾组物源区主要为华北板块 ,南湾组是华北板块的组成部分 ,由此推断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碰撞缝合带位置应位于北淮阳构造带南湾组之南。同时 ,南湾组与邻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揭示了信阳地区南湾组。
- 王世锋黄少英徐备古丽冰邵宏祥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微量元素
- 大别造山带西段南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初步分析被引量:10
- 2002年
- 根据红安—大悟地区构造填图的结果,结合室内显微镜分析,给出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序列、变形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方向。本地区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变形(D1)是发生在地壳中部层次向北的韧性剪切推覆,形成了区域性、透入性的面理和线理构造,第二期变形(D2)是向较浅层次的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形成了控制地层分布的区域性褶皱和各种露头尺度的小褶皱。结合已有的构造年代学结果,西大别南部的变形历史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40Ma到225~210Ma的韧性剪切变形;第二阶段为早于195Ma的褶皱变形,二者均表现为总体由南向北的运动学特征,揭示出大别造山带折返过程的动力学背景。
- 黄少英王志民徐备
-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构造演化序列韧性剪切带
- 桐柏造山带几何学、运动学和演化被引量:19
- 2006年
- 桐柏造山带由6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由南到北依次为桐柏片麻岩隆起带(TGR)、鸿仪河.罗庄榴辉岩带(HLE)、毛坡.胡家寨火山岩单元(MHI)、周家湾复理石单元(ZFB)、杨庄绿片岩单元(YGB)和董家庄大理岩单元(DMB).桐柏造山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包括:由后期隆升过程形成的穹隆构造、超高压岩石折返形成的顶部向北(top-to-north)的韧性剪切构造、与南北向挤压有关的顶部向南(top-to-south)的韧性剪切构造、左行平移剪切构造以及地壳较浅层次的东西向褶皱构造等几部分.根据桐柏-大别地区已有的和本次获得的构造年代学数据,可将研究区变形构造划归4个变形阶段.从多期俯冲-碰撞造山带的观点出发,根据各构造单元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展布,结合几何学、运动学和构造年代学特征,桐柏造山带构造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即:约400-300Ma的洋壳俯冲阶段、270-250Ma的大陆碰撞阶段、250-205Ma的大陆深俯冲和折返阶段以及200—185Ma的隆升阶段.
- 黄少英徐备王长秋湛胜邓荣敬
- 关键词:几何学运动学造山带演化
- 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机制:观测和模拟结果被引量:4
- 2005年
- 兴都库什-帕米尔-中国西部1975~2003年期间的地震活动记录、地表地质构造和地壳速度结构数据证明,沿特提斯陆-陆碰撞带正在进行大陆深俯冲作用。帕米尔地区大陆地壳的下部物质与上地幔一起俯冲到200km 以下,而中、上地壳在不同深度上被反冲断层所剥离。帕米尔地区向南的大陆深俯冲作用限于西部恰曼左行走滑断裂和东部喀喇昆仑右行走滑断裂之间。沿深俯冲带存在上、中、下3个地震群。上地震群出现在30~50km 附近,对应于中、上地壳的反冲剥离构造作用,地震成因与长英质地壳的脆-韧转换和“二相变形”机制有关。中地震群大体出现在90~120km 深度上,与帕米尔深俯冲岩板向下由缓倾变陡的深度大体相当。下地震群的主体出现在180~220km,代表深俯冲岩板的最前端。帕米尔大陆深俯冲岩板为上宽下窄、上缓(20~30°)下陡(60~70°),转变深度在80~120km 的楔形体,深度超过200km 的走向宽度只有500~600km。在探讨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中采用了2种模拟方法。利用考虑温度场和负浮力的二维数值模拟表明:(1)地幔对流拖曳力对俯冲深度和俯冲速度有重要控制作用,从100MPa 到20MPa 的变化将导致俯冲深度由231km 减到151km,速率由10.79mm/a 减到5.46mm/a。(2)俯冲角30°与45°相比,前者的俯冲深度要深约25~50km。(3)俯冲板块厚度越大,则俯冲深度越浅。(4)在俯冲板块的负浮力、洋脊推力为10~30MPa 及地幔对流拖曳力为100MPa 的综合作用下,陆壳俯冲实际垂向位移可达120km,最终俯冲深度达到150km,而洋壳实际垂向位移约170km,最终俯冲深度达到230km。在考虑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耦合的俯冲模拟中,块体间的接触判断采用了 LDDA 方法的接触判断准则和区域分解方法求解。其特点是边界条件比较简单,并能自动实现俯冲过程中岩石圈和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但需要确定研�
- 徐备张家声许鹤华张可丰方之楚单建新蔡永恩王化宇
- 关键词:大陆深俯冲数值模拟
- 大陆深俯冲的最大深度——来自数值模拟实验的结果被引量:1
- 2005年
- 采用粘弹性材料8块体有限元模型并设定温度场后进行的大陆深俯冲二维数值模拟表明,在组合载荷(负浮力、洋中脊推力从上到下10~30MPa 和地幔对流拖曳力100MPa)作用下,陆壳俯冲实际垂向位移可达117km,最终俯冲深度达到147km,而洋壳实际垂向位移约162km,最终俯冲深度达到231km;在洋壳、陆壳俯冲到一定深度以前,它们的俯冲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表现为洋壳、陆壳底端的位移-时间曲线近似为直线;当俯冲时间超过9Ma,洋壳、陆壳分别达到167km、96km 深度后,俯冲速度会越来越慢。
- 张可丰方之楚徐备何金有
- 关键词:大陆深俯冲数值模拟
- 桐柏地区造山带构造变形及其年代学
- <正> 根据变形类型和岩性特征,桐柏地区可划分出6个构造单元。从南向北依次为:(1)桐柏片麻岩隆起带(TGR);(2)鸿仪河—罗庄榴辉岩带(HLE);(3)毛坡—胡家寨火山岩带(MHI);(4)周家湾复理石带(ZFB);...
- 徐备黄少英王长秋湛胜邓荣敬
- 文献传递
- 西昆仑—西南天山地区断裂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利用多时相、多波段卫星图像,对西昆仑—西南天山地区大约500000 km^2范围的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判读。根据卫星图像上显示的地貌、微地貌特征,构造组合形态,将所判读的断裂分为全新世活动、晚更新世活动以及活动不明显的3类。结合地震活动性,对该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提出西昆仑布伦口组合构造带活动,可能是形成20世纪南天山前缘乌恰、阿图什、伽师一系列强烈地震的原因。
- 李建华张家声单新建
- 关键词:断裂活动性卫星图像地貌古地震
- 大别山东前寒武纪二长花岗质片麻岩抬升冷却过程的递进变形被引量:8
- 2003年
- 大别山东麓北段结晶基底中的二长花岗质岩石具长石应力支撑结构,早期高级变质作用条件下的韧性推覆以长石类矿物普遍晶质塑性变形和同构造重结晶作用为典型特征,晚期在发育糜棱岩的低级韧性剪切变形阶段处于脆性状态,在其内部和边缘形成了包括微角砾岩、假玄武玻璃、黑色超糜棱岩和熔结超碎裂岩等脆性断层岩石。二长花岗质岩石中不同类型韧性和脆性断层岩石的成因和构造联系,记录了大别地体的抬升冷却历史和不同阶段构造变动的性质。
- 张家声江来利等
- 关键词:前寒武纪糜棱岩
- 大陆深俯冲实验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3年
- 介绍了大陆深俯冲及超高压变质岩在物理实验模拟和数值实验模拟方面的进展及由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和板片断离模式的应用 ;综合各研究成果 ,总结出大陆深俯冲的 3个基本要素是周边板块的推力、洋壳及地幔岩石圈的拉力和大陆岩石圈内发育的主断层 ,3个可能的板片断离过程 ,以及俯冲过程中大陆岩石圈可能的形态变化 ;对实验模拟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及前景展望。
- 王志民徐备
- 关键词: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岩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岩石圈
- 北淮阳区地层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03年
- 总结了近年来北淮阳地区地层研究的新进展 ,即确定了西段桐柏地区寒武系地层 ,厘定了中段南湾组与定远组形成时代 ,再次划分了东段佛子岭群与梅山群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新的造山带地层层序 ;并指出该区进一步研究面临的问题 ,即区域地层的衔接与对比、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的重建以及缝合带位置的确定等。
- 王世锋黄少瑛徐备
- 关键词:石炭系佛子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