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1SJD630013)
-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4
- 相关作者:许春许锋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91所重点高校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0
- 2013年
- 大学的应用技术研究是否会危及传统的大学学术研究功能的发挥并减少大学技术的社会溢出?本文提出大学的专利技术研究和学术研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互补关系"两种对立的假设,并利用91所"211"大学以及省部共建大学2007—2009年数据实证检验发现:大学学术研究和商业技术研究之间存在正的外部性即"互补关系";大学的商业专利技术研究促进了大学学术研究并增加了大学技术的外溢.本研究总体上支持大学技术产业化的科技政策,高校技术产业化增加了学术研究产出,应用商业技术研究促进了大学知识向社会的溢出.研究还发现政府支持主要用于学术研究的研发活动相比企事业单位委托的主要用于商业技术开发的研发活动,无论是对高校的学术研究还是专利技术研究,其产出弹性更大.
- 许春
- 关键词:学术研究大学专利
- 政府竞争性科技资助与中国大学基础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2006-2010年,中国大学学术研究产出不仅落后于中国政府对大学科技投入增加的幅度,还落后于高校应用研究产出增加的幅度。中国大学基础研究产出相对于应用研究产出呈现减少的趋势。通过建立3个图形模型,分析了竞争性科技资助制度造成基础研究寻租成本上升、基础研究产出被虚夸、基础研究真实成本被掩盖与中国大学近年来学术研究产出相对减少之间的关系。提出中国政府需要增加非竞争性资助在科技资助中的比例,重视对创新程度大、不确定性高、研究基础较为缺乏的前期研究项目的资助,充分发挥大学基础研究的优势。
- 许春
- 关键词:大学专利
- 中国大学专利、技术转移与企业创新——基于累积创新视角被引量:5
- 2013年
- 由于技术创新具有累积属性和互补属性以及大学科学研究本身具有的倾向"基础性"特征,对大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会阻碍大学技术的扩散。建立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大学专利数量上升增加了企业后续创新的成本,对企业"累积创新"起到限制作用;另外,大学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扩大抑制了企业创新,减少了创新企业的数量;影响大学创新技术"互补效应"的发挥。利用中国2000—2009年有关数据初步证实了理论研究得到的结论。最后提出利用政府资助的科研基金所产生的大学科技成果应该回归"公共产品"属性。
- 许春
- 关键词:大学技术转移
- 打开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黑箱——基于经理自主权的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使用世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深入分析经理自主权在中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中国企业,企业经理的自主权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经理自主权越低,企业创新投入越高.经理自主权受到限制,会使经理减少规避创新风险的行为、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经理自主权作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了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
- 许春
- 关键词:非相关多元化经理自主权
- 应用研究是否以牺牲学术研究为代价——基于大学教授的个体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如果大学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存在竞争效应,那么大学技术专利数量上升会影响学术研究从而减少大学的知识溢出。如果大学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存在互补效应,那么就不必担忧大学专利数量的巨大上升会削弱大学的传统学术研究功能。实证研究分析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61位教师的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总体呈现互补效应。但是如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类别即正教授和副教授,情况将变得有些复杂。副教授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商业研究之间呈现竞争关系,正教授的应用商业研究与学术研究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但互补效应只体现在合作研究方面。无论是正教授还是副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进行的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都不具备正相关联系,都不存在"明星科学家现象"。
- 许春许锋
- 关键词:大学专利学术研究
- 中国大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技术进步的限制——美国“Bayh-Dole”法案实施效果的启示被引量:1
- 2015年
- 近年来中国大学专利数量的急剧上升与美国"Bayh-dole"法案实施以后大学专利数量急剧上升情况类似。国外一些学者对"Bayh-Dole"法案实施效果提出了质疑。基于中国数据,发现中国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专利技术许可费用占中国大学科技经费的比重微乎其微,但大学专利数量的快速上升却会限制大学向产业的技术溢出;刺激大学的研究偏向应用型从而降低大学向产业界技术溢出的数量和质量;造成大学技术溢出渠道变窄;对企业累积性创新也构成阻碍。这就需要区别对待企业创新和大学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降低公立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许春
-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大学专利
- 中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与创新投入关系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多元化战略特别是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会损害企业的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但是在技术迅速变化的年代,传统的以资源为基础的核心竞争优势理论受到了挑战。固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给企业带来组织惰性。非相关多元化意味着企业将拓展新的产品领域并投资新的技术。非相关多元化有利于企业发展一种动态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探索了企业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从而改变了企业创新的力度;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实施企业建立的多事业部组织机构中部门经理面临的短期财务业绩考核约束了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企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使用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不发达资本市场增加了研发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通过投入不同于原有产品技术的创新增强了自身适应动态变化环境的能力。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2400个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根据中国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分类回归发现,超过90%的企业的非相关多元化程度低于5%,在0到5%区间范围内,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由于大举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新产品会遭遇较高的风险,这些企业只是尝试进入一个新的产业。由于新的产业与原来的产业所需要技术完全不同,新旧技术之间不存在协同效应,因此进入新领域的初期这些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非相关多元化程度超过5%之后,非相关多元化与企业创新投入力度的相关系数为负,但是并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企业历史、企业高学历员工比例�
- 许春
- 关键词:非相关多元化资本结构企业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