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8002)

作品数:13 被引量:252H指数:10
相关作者:丘学林赵明辉卫小冬李家彪徐辉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壳
  • 5篇地壳结构
  • 5篇海底
  • 4篇地震仪
  • 4篇海底地震
  • 4篇海底地震仪
  • 4篇海洋学
  • 3篇地震海洋学
  • 3篇陆缘
  • 3篇海盆
  • 3篇OBS
  • 2篇地震
  • 2篇地质
  • 2篇地质过程
  • 2篇断裂带
  • 2篇震相
  • 2篇中北部
  • 2篇深海
  • 2篇物理过程
  • 2篇南海中北部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9篇赵明辉
  • 9篇丘学林
  • 5篇卫小冬
  • 5篇张佳政
  • 4篇李家彪
  • 4篇徐辉龙
  • 3篇敖威
  • 3篇郝天珧
  • 2篇夏少红
  • 2篇贺恩远
  • 2篇孙金龙
  • 2篇曹敬贺
  • 2篇熊厚
  • 2篇吴振利
  • 2篇游庆瑜
  • 2篇宋海斌
  • 2篇王建
  • 1篇刘伯然
  • 1篇苏达权
  • 1篇吕川川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北次海盆OBS2006-2测线深部地壳结构
<正>南海北部边缘蕴含着南海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其地壳结构、物质组成及构造属性是探讨南海形成演化的关键。前人多条深地震探测剖面及研究结果,极大丰富了对南海北部陆缘深部地壳结构的认识(丘学林等,2003)。但是关于南海深海...
赵明辉敖威丘学林阮爱国徐辉龙夏少红
文献传递
南海深海物理过程与地质过程的关系探讨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波等特殊的沉积现象与深海物理过程密切相关,海洋地质研究推断其与上升爬坡流、等深流、浊流作用有关,而南海东北部海洋遥感观测到的最显著现象则是广泛发育的非线性内波的西向传播和涡旋的西向漂移。南海东北部涡旋、内...
宋海斌
关键词:物理过程地震海洋学
文献传递
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层纵横波速度结构被引量:3
2012年
潮汕坳陷残留有巨厚的中生代沉积层,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多道地震反射工作,同时也有折射地震和海底地震仪研究,但尚未开展纵横波联合研究。纵横波联合探测,可以获得更多的地下结构信息,对油气勘探有重要的意义。在OBS2006-3剖面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层纵波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了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结果表明,潮汕坳陷中生代沉积层厚度较大,最大厚度达到8km,纵波速度从顶部的4.4km.s–1增加到底部的5.3km.s–1,相应的横波速度由2.6km.s–1增大到3.0km.s–1,泊松比为0.24—0.26,波速比为1.74—1.80,其成分可能包含有砂岩、泥岩和火山岩。同时根据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
卫小冬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熊厚张佳政
关键词:泊松比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A区海底地震仪数据处理初步成果被引量:14
2012年
在西南印度洋热液活动A区(49°39′E)开展的三维海底地震仪(OBS)探测实验为研究该区域的深部地壳/上地幔结构提供了重要基础,而OBS数据处理是获取研究区三维速度结构的基础环节。文章介绍了此次实验中所用的3种不同类型OBS(国产、法国和德国OBS)的数据处理流程,包括地震数据解编处理、截裁处理和地震信号的可视化处理;并以第2790炮为例分析了3种类型OBS记录数据的波形和频谱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受不同类型OBS的频带、传感器和拾震器等影响,国产与法国OBS都能记录到长周期和短周期噪音,而德国OBS只记录到短周期噪音;但经带通滤波后,3种类型OBS都能够很好地压制噪音,突出有用的气枪信号;对比3种类型OBS(分别以OBS04、OBS08和OBS23为例)沿主测线X1X2的综合记录剖面,发现3种类型OBS都能够记录到多组清晰可靠的P波震相,如直达水波、Pg、PmP和Pn震相,为下一步A区的三维层析成像奠定了坚实数据基础。
张佳政赵明辉丘学林阮爱国李家彪陈永顺敖威卫小冬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波形特征频谱分析震相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活动热液喷口形成机制初探
<正>西南印度洋洋中脊(SWIR)是超慢速洋中脊的代表,具有斜向扩张和超慢扩张速率(全扩张速率14-16mm·a-1)等特征,引起了广大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十几年来,在InterRidge、IODP和ODP等的大力推动下...
张佳政赵明辉丘学林阮爱国卫小冬王建
文献传递
海洋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在前人研究大陆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的基础上,建立研究海洋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与大陆岩石圈不同的海洋岩石圈板块响应函数Z(k,Te)理论计算公式.并分析海洋岩石圈板块响应函数Z(k,Te)的特点.文中对实际的海洋测量数据的响应函数Z(k,Te)进行计算和分析,估算我国南海南沙海域和南海中央海盆岩石圈板块有效弹性厚度分别约为10km和6~7km.
苏达权
关键词:海底地形
南海中央次海盆OBS位置校正及三维地震探测新进展被引量:28
2013年
南海中央次海盆首次开展的三维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试验,对于全面认识南海扩张脊处速度展布特征及海底扩张历史有着重要意义.海底地震仪的位置是研究三维地震结构的关键参数之一,高精度的三维OBS数据处理,决定着后期地震结构反演模型的分辨率与准确性.利用直达水波走时信息,综合最小二乘法反演原理,并采用蒙特卡罗法模拟OBS降落海底的过程,完成了南海中央次海盆试验区39台OBS数据格式转换与位置校正工作;同时探讨了蒙特卡罗法应用于位置校正的精度问题.处理后OBS综合记录剖面中展示了多组清晰可靠、来自珍贝-黄岩火山链下深部结构中的波震相,如、和震相。
张莉赵明辉王建贺恩远敖威丘学林徐辉龙卫小冬张佳政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蒙特卡罗法震相海洋学
南海深地震探测的重要科学进程:回顾和展望被引量:25
2012年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深部地壳的结构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南海北部陆缘、南海南部陆缘、南海中部深海盆等几个海域,在探测技术上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expanding spread profile,ESP)、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3个阶段。特别是近20年OBS探测蓬勃发展,从南海北部、发展到南海南部、再到南海中部,从二维直线探测到三维网格探测。这些探测和研究得到了宝贵的深部地壳结构信息,为南海的形成演化理论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国产OBS的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而最新完成的深海盆三维OBS探测标志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非常深远的科学意义。
丘学林赵明辉徐辉龙李家彪阮爱国郝天珧游庆瑜
关键词:深地震探测地壳结构
南海深海物理过程与地质过程的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南海东北部沉积物波等特殊的沉积现象与深海物理过程密切相关,海洋地质研究推断其与上升爬坡流、等深流、浊流作用有关,而南海东北部海洋遥感观测到的最显著现象则是广泛发育的非线性内波的西向传播和涡旋的西向漂移。南海东北部涡旋、内潮内波的形成演变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重要的地形地貌如海脊(恒春海脊与吕宋水下火山弧)和陆架坡折,主要受构造过程控制。南海现代深海物理过程的建立及演变涉及到海盆本身的演化,也涉及到南海北部张裂大陆边缘的演化与东部俯冲大陆边缘的演化。构造过程、沉积过程与深海物理过程密切相关,对其关系的综合研究必将深化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的认识。地震海洋学发展迅猛,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新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的传统认识,可望揭示地球系统流体部分与固体部分相互作用的本质,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做出贡献。
宋海斌
关键词:物理过程地震海洋学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比由2.64~3.16变化到2.41左右,较高的波速比表明沉积层固结程度不高;中生代沉积层横波速度由浅部的2.6 km/s增大到3.0 km/s,波速比为1.74~1.80;地壳中波速比为1.74~1.82,表明该剖面地壳为陆壳性质;下地壳高速层的横波速度为4.0~4.2 km/s,纵横波速比为1.73~1.78,揭示高速层的物质组成为铁镁质的基性岩,推断其与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卫小冬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郝天珧吴振利敖威熊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