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无)

作品数:10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曾文婕黄甫全刘建强王晓芳邓永超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整合式
  • 3篇校本
  • 3篇教育
  • 3篇课程
  • 3篇教师
  • 3篇共同体
  • 2篇文化
  • 2篇校本课程
  • 2篇校本课程开发
  • 2篇课程开发
  • 2篇教师教育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模式
  • 1篇学习共同体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实践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能力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反思

机构

  • 10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4篇曾文婕
  • 4篇黄甫全
  • 2篇刘建强
  • 1篇黄迪
  • 1篇刘会英
  • 1篇陈思宇
  • 1篇李灵丽
  • 1篇邓永超
  • 1篇方艳霞
  • 1篇王晓芳

传媒

  • 4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现代远距离教...
  • 1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课程.教材....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课程教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8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四个生长点被引量:19
2014年
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发展至今,亟待实质性的突破和深化。在价值维度上,需要确立学习为本的开发理念,践行基于学习理论的开发实践,彰显校本课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值得充分信赖的独特功能。在主体维度上,需要引导教师立足学习理论参与课程开发,鼓励学生扮演多重角色推动课程开发,进一步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构成。在形态维度上,需要重视校本视频微课和校本现场微课的开发,创新校本课程的存在方式。在环节维度上,需要从重视课程规划和实施环节,走向重视课程评价环节,超越堪忧的校本课程评价现状,启动循证范式的课程评价,强调以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发展。
曾文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循证实践
培育跨文化理解能力——论课语整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文化教育范式被引量:5
2014年
课语整合式学习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芬兰和荷兰两个国家,此后在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国家得到迅猛发展。依照文化哲学的整体主义视角,有学者发现传统外语教育存在语言与课目知识疏离、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文化教育诉求催生课语整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文化教育范式,课语整合式学习在教育理念上遵奉整体主义哲学观;在教育目的上认同全球公民身份和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彰显学习者个人知识与具体情境;在教学方式上开发多样化有效实践路径;在评估方式上奉行课目内容优先原则,并表现出树立文化教育理念、确立全人教育目的、创新建构主义课程、开发文化教学方式和施行学本评估的趋势。
刘会英
关键词:外语教育文化教育
实现学校教育的文化价值——论课语整合式学习的发展功能被引量:2
2014年
课语整合式学习自1990年代中期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发展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结果表明,课语整合式学习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文化价值,具有三大发展功能:一是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显著提升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二是促进认知能力发展,尤其凸显出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概念建构能力的提高;三是涵养跨文化能力,具体包括提升跨文化认知、丰富跨文化情感以及发展跨文化行为技能。因而,课语整合式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灵丽
关键词: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
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文化素养——论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被引量:6
2014年
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发课语整合式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其知识基础与能力框架成为研究焦点。《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能力矩阵》和《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教育的欧洲框架》,描绘出课语整合式学习中教师应该融会贯通的四大专业知识和七种专业能力。前四者即课目内容知识、目的语知识、课语整合式教育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后七者则分别为跨文化教学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班课管理能力、资源创生能力和学习性评估能力。据此,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需要以高效培养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为旨归,合作创建职前课语整合式学习教师的"专家-新手共同体"培养模式。
陈思宇黄甫全
关键词:教师发展
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知识共享:主要障碍与应对策略被引量:6
2015年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实现超时空、大规模的知识共享。但是,在知识共享中,存在着诸多障碍:其一,角色模糊,导致人们不知道怎样发挥知识共享的角色;其二,效能感低,使得人们缺乏能力促成知识共享;其三,责任淡漠,造成人们不太愿意为知识共享贡献力量;其四,多元焦点,则让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抓不住重点进而心烦意乱。对此,可以采用以下四种策略加以应对,即应用"启动者-总结者"技术,设计身份识别机制,开展混元交流活动以及建立明确的互惠制度。
刘建强方艳霞黄甫全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共享
翻转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被引量:14
2015年
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翻转学习"正以其显著的优势,成为各国高校与中小学学习方式改革的一种主要方向。将这一新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师教育领域,建构和实践"教师翻转学习",具有"凸显学以致用,消解教师学习倦怠感"、"促进知识创造,提升教师学习成就感"和"开发碎片时间,赋予教师学习自由感"等独特价值。教师翻转学习在理念上力求彰显学习的个体性、参与性、实用性和生产性,在操作上遵循"自主学习-专题培训-实践研究"的"学训研"三位一体模式。由此,教师可以在培训前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培训过程集中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而且使学训的效果在实践研究中得以体现和巩固。在推进教师翻转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托项目学习、学习资源开发、专家角色改变、学习方式整合和学本评估等五大组织策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并促进教师的有效专业发展。
刘建强曾文婕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原因层次分析法:预见式行动研究的有效方法被引量:8
2014年
原因层次分析法是预见式行动研究的有效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未来研究工作坊,整合了社会科学的预测、诠释与批判等三大取向,新融入"哲学反思"、"剖析隐喻"和"行动研究"等三大支柱;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和预测方法的平面式分析,新增了立体分析的层级,在铺叙层通过实证资料预测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深入社会原因层、世界观层和隐喻层解构问题的成因,诠释其文化意义;通过立体四层不同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行动研究,批判和变革现实危机,创设多元未来并优选,从而超越传统未来研究,从"预测未来"走向"建构未来"。原因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开发了整体主义的"程序图"、后结构主义的"工具箱"和整合方法论的"支柱系"等策略,已被个人和组织高效应用于诸多领域,并发展出"因果多层教育学"、"因果多层综合法"和"因果多层矩阵"等,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邓永超黄甫全
关键词:哲学反思
论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被引量:10
2014年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微型课程开发在世界许多国家逐步兴起。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该文梳理并阐明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认为微课程开发呈现出从校本模式到信息化模式再到整合模式的发展演变走向。微型课程开发的校本模式聚焦于班级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深化拓展和吐故纳新;信息化模式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凸显微型课程开发的信息化取向;整合模式则超越校本模式和信息化模式,呼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追求以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和课程开发的双向整合,最终创生出新的信息化课程文化。
王晓芳黄甫全曾文婕
关键词:校本模式信息化模式
西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新进展:课目教育学知识的视角被引量:7
2014年
近年来,以"课目教育学知识"为基础,西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课程设计上,以发展教师课目教育学知识为导向重构已有课程,并增设各类课目教育学知识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倡导"课目教育学识知"的教学理念,探索出双重作业驱动、五步认知引导和嵌入式实践等教学方式,开始关注师资的多方合作和教师教育者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上,明确了必须切实考察课目教育学知识的基本取向,开发了备课评价法和量规评价法等具体方法。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可以从中获得重要启示,从而凸显课目教育学知识的核心地位、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各门课目教育学知识的研究、充实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育者的有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重视教师课目教育学知识的评价、监控教师教育课程质量。
曾文婕
关键词:课程改革
MST整合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探究PM2.5为例
2014年
MST整合校本课程是以数学、科学及技术的整合为核心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包括PM2.5的含义、变化、形成、危害、与生活的联系及我们的责任,反思八大模块的内容,学会利用相关数学、科学及技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获得适应未来快速变迁的科技社会的相应素质,为成为未来建设性公民而做好准备。课程实施包括实验探究、Webquest探究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以Blog为平台,学生及时上传作品并开展交流,最终实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融合。
黄迪许楚欢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PM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