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CZH049)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1
相关作者:闫隽石静远申凡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中国海
  • 1篇中国海关
  • 1篇中国海关总署
  • 1篇中国制造危机
  • 1篇中美报纸
  • 1篇日报
  • 1篇总署
  • 1篇媒介
  • 1篇媒介形象
  • 1篇媒体
  • 1篇华尔街日报
  • 1篇交锋
  • 1篇国际贸易
  • 1篇国制
  • 1篇海关
  • 1篇海关总署
  • 1篇后WTO时代
  • 1篇报纸
  • 1篇《华尔街日报...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昆士兰大学

作者

  • 3篇闫隽
  • 1篇申凡
  • 1篇石静远

传媒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现代传播(中...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国制造”的西方媒介形象——对2007年、2008年《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一个国家产品的形象,是该国国家形象在经济领域的折射。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报道总量、报道侧重点、报道态度等维度进行测量,基本勾勒出2007、2008年《华尔街日报》上中国产品的媒介形象。《华尔街日报》对中国产品的刻画以负面居多,善于通过横向扩大辐射面和纵向延伸时间表来表达其隐性的偏见。
闫隽石静远
关键词:媒介形象《华尔街日报》
错位的交锋和交锋的错位——对2007“中国制造”危机中美两国四家报纸舆论交锋的解读被引量:1
2010年
2007年爆发的"中国制造"危机,由美国媒体率先发难,然后迅速扩散至全球,对中国形象和经济收益产生了负面影响和负面作用。中国媒体针锋相对,奋力为中国产品正名。这种媒介镜像的虚实值得探究。研究选择《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作为对象,采用贸易政治和国际传播的双重视野透视"中国制造"危机,通过对4份报纸交锋坐标系和交锋内容的剖析,证明中美之间的舆论交锋是表象的,是一种职能错位、话语错位、视野错位的交锋。
闫隽
关键词:中美报纸
后WTO时代我国媒体的国际贸易报道策略被引量:1
2010年
闫隽申凡
关键词:国际贸易后WTO时代中国海关总署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