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基金(20060862)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赵雅文申亮任大鹏陈向林李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展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 温度对fcc铁中氦行为的影响研究
- 2009年
- 温度对fcc铁中的氦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编写了居于fcc晶格的面向对象动力学蒙特卡罗程序(Object Kinetic Monte Carlo),采用该程序结合分子动力学(MID)方法对fcc铁中的氯行为进行多尺度模拟,研究了温度对fcc铁中氯行为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温度退火过程中氯行为的原子细节.模拟结果表明引入一定量的非热平衡空位可以使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有非常好的吻合;室温至1073 K,温度对氯行为影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98~4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略有减少,这主要由于非热平衡空位浓度降低;第二阶段,473~6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而增加,主要由于晶粒内平均氦泡尺寸增加;第三阶段,673~8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而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氯泡的平均尺寸减小和晶粒内的空位浓度降低;第四阶段,873~1073 K,正电子长寿命随退火温度增加而迅速增加,与晶粒内氦泡的平均尺寸变大,且空位浓度随温度的增加而指数增加有关.
- 赵雅文陈丕恒李嵘李炬
- 充氚不锈钢中氦行为的PAL和TEM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对充氚和未充氚的抗氢-2(HR-2)不锈钢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利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PAL)以及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探讨不锈钢中氦和微缺陷的相互作用。未充氚样品中,退火温度对缺陷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偏聚物在晶界的析出。充氚样品实验中,退火温度小于300℃时,充氚不锈钢中的He原子主要通过自捕获机制在晶内缺陷处聚集成泡;热处理温度为300~600℃时,充氚不锈钢中的He原子主要通过热迁移的方式迁移至晶界导致晶界宽化,但晶界处无明显的He泡形成;热处理温度大于600℃时,热平衡空位开始发挥作用,与聚集在晶内缺陷处的He原子结合形成He泡,且随退火温度的升高,He泡有明显聚合长大的现象。
- 赵雅文任大鹏申亮陈向林
- 关键词:退火热处理氦正电子湮没寿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