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022508)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3
相关作者:靳彦欣林承焰贺晓燕王慧芳邢焕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油藏
  • 2篇剩余油
  • 2篇物理模拟
  • 1篇低渗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应用
  • 1篇电成像
  • 1篇电成像测井
  • 1篇油藏采收率
  • 1篇油藏数值
  • 1篇油藏数值模拟
  • 1篇油藏数值模拟...
  • 1篇剩余油预测
  • 1篇数值模拟技术
  • 1篇水层
  • 1篇驱替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3篇靳彦欣
  • 2篇林承焰
  • 1篇王慧芳
  • 1篇王亚青
  • 1篇贾庆升
  • 1篇张立红
  • 1篇赵丽
  • 1篇赵丽
  • 1篇邢焕清
  • 1篇贺晓燕
  • 1篇李培军

传媒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测井技术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流动单元约束的剩余油微观物理模拟实验被引量:3
2009年
在应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将流动单元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对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及同一流动单元内部驱替液总是沿优势渗流通道优先推进,水驱油过程主要存在稳定渗流和涌流2种形式;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流动单元类型有关,总体趋势为流动单元物性越好水淹程度越高,剩余油饱和度越低。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研究区存在3种剩余油分布模式,但以绕流形成的剩余油为主,剩余油分布规模与储层非均质程度及驱替条件密切相关。
贾庆升
关键词:物理模拟剩余油
油藏数值模拟在剩余油预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30
2004年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一种定量的剩余油饱和度预测方法 ,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其预测精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剩余油预测中油藏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地层对比的多解性、储层物性参数求取的不确定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描述的局限性是影响数值模拟精度的主要地质因素。此外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选取、动态数据的获取及数值模拟软件本身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会影响到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因此 ,在剩余油研究过程中 ,不能过分依赖油藏数值模拟。应该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以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精度。
靳彦欣林承焰贺晓燕王慧芳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剩余油地层对比储集层
相似理论在微观物理模拟实验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0
2003年
在油田开发后期,微观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蚀刻模型由于其仿真性好,设计灵活方便,从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相似理论是进行模型实验所遵循的基本理论,蚀刻模型除了要与模拟岩心保持孔隙结构相似外,还应遵循其它相似准则。该文从渗透率和渗流速度两个不同的角度推导了蚀刻模型的另外两个相似准则,在这两个相似准则的指导下,蚀刻模型的设计更加灵活,实验结果也应该能更好反映实际情况。
靳彦欣张立红赵丽
关键词:驱替物理模拟
电成像测井技术地质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对国内外170多篇文献的调研,总结了电成像测井技术地质应用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电成像测井技术开始主要应用于沉积、储层和井旁构造研究。随着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电成像测井资料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沉积相研究向垂向沉积相序、沉积相的综合判识和成图研究发展。储层研究中对薄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和储层物性的研究都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对裂缝系统的研究最为成熟,成果也最多。电成像资料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探索,如在油基泥浆进行电成像测井作业,并利用所测得的电成像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和断层判识;利用电成像资料进行高含水的识别等。目前,对电成像资料的应用主要局限为单口井或几口井的单井地质应用中,对于大量井电成像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未能加以重视和研究。对大量井的电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王亚青林承焰邢焕清
关键词:电成像测井地质应用分辨率
小井距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方案优化研究——以胜利油田桩74-10-2井区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胜利油田桩74-10-2井区是特低渗透构造岩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注采井距大,导致油层压降大,油井供液不足,单井产能低,注水效果不明显,开发效果较差。对该井区进行了调整方案研究,共提出了4个调整方案。结果表明,使用方案2,即当井网的井排方向与主裂缝方向错开45°角左右,井距在140~200m,注采比为1.0~1.1,压力水平保持在25.00~28.00MPa之间时,采收率可以达到28%以上。使用投资回收期法对各调整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调整方案2的投资回收期为4.33年,投资回收时间最短,经济上最合算。因而确定调整方案2为最终选择应用的方案。
靳彦欣赵丽李培军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小井距开发调整方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