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51082)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晓东祁郁孙桂芝更多>>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大学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情色
  • 2篇代文
  • 2篇叙事
  • 2篇叙事伦理
  • 2篇文人
  • 2篇文学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兄弟
  • 1篇叙事学
  • 1篇眼睛
  • 1篇语体
  • 1篇知识分子
  • 1篇中国现代小说
  • 1篇人性
  • 1篇人性美
  • 1篇日出
  • 1篇日记
  • 1篇身体
  • 1篇身体书写
  • 1篇失乐园

机构

  • 5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阜阳师范大学
  • 1篇昌吉学院
  • 1篇安徽警官职业...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文学院

作者

  • 7篇张晓东
  • 1篇孙桂芝
  • 1篇祁郁

传媒

  • 2篇学术界
  • 1篇戏剧文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求索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在历史镜像与文字记忆之间——由《随想录》而及当代文学写作诸问题
2013年
不管作家写作的外在形态是虚拟、想象、抑或写实,其实都是作家借助文字书写下的对历史镜像的个人记忆。作为身跨现当代文学的标志性人物,巴金写作的意义从不只局限于文学自身的范畴,他更适于用来做类型、典型的研究。本文以《随想录》为原点,但不拘泥于封闭的点校解读,而是发散开来,牵衍出一些在当代写作中具有同质同构的问题。本文表达了如下判断:因为"无诚、乏思、少智",所以当代文学缺失了经典的写实主义;因为"媚俗、依附"导致了当代作家主体世界的致命缺陷以及当代文学方向的迷失。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各自独立,恰恰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当然值得关注。
张晓东
关键词:镜像记忆写实
梅洛·庞蒂的眼睛——《知觉现象学》视野中的当代文学图像被引量:1
2015年
现象学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回到事物本身"的认知理念,它理路清晰地引领我们来到思维的原点处。在梅洛·庞蒂的视域中,顺随着他的目光可以看见旧风景中的新色彩:关于这个世界还有我们的生命以及艺术。本文选择了几个视点——倾听与描述,呈现与判断,身体与存在,观念与欲望——结合现当代以及古典文本的解释,表达了对当代文学的观察与思考。
张晓东
关键词:倾听身体
身体与心灵对话:个人天地中的文人朱自清
2014年
在最熟悉的地方,也许正含着陌生。任何一个存在都是繁复深邃的,而惯性的思维却常使对存在的认知停留于自己不察觉的盲点。一个焦距的改变、一处视点的调整都可能带来对景观的重新认识。关于朱自清,人们习惯说其文人学者的一面,这没有错,但诸多论说也常有因脱离具体背景而太过玄妙之局限。任何一个"我",都有许多个面,而且重要的是,这许多个面不是各自独立而是相互牵连着的。本文在较为素朴的语境中来摄录朱自清的侧面影像。别一个样子的朱自清可以补充既往的对他的言说,使朱自清的影像更加立体清晰。
张晓东
关键词:日记语体情色解构
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伦理图景考略——以现代文人的叙事为案例被引量:1
2012年
小说以自己的方式触及人类生活中的伦理问题。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法则,小说则凭借叙事对包含伦理蕴含的人事进行讲述,借助描绘,被小说层层展开的世界更具象、真实,给人更切实的认知。文章辨析了现代伦理的艰难及小说家面对它所表现出来的智慧,通过对现代叙事文本的诠释探究了其中的伦理蕴含,借助对知识分子如何思考伦理问题的解读,辨析了"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的相同相异之处。打探这些就是在探索艺术与人生中最真实的属于伦理范畴的道德、死、爱、忏悔、出路的问题。
张晓东
关键词:叙事伦理现代小说知识分子
身体书写:小说的诗学与伦理——以郁达夫《沉沦》为个案
2015年
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论"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而情色、死、爱、出路等正是人生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张晓东
关键词:叙事伦理情色
论罗宾·沃霍尔的叙述干预
2014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曾从语言学、精神分析、生理差异等层面界定何为"女性写作",但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之一罗宾·沃霍尔认为,"跨历史的"、"普遍的"女性写作无法界定,必须在"具体历史语境中"描述女性写作。她以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叙述干预为例,把叙述干预划分为疏离型和吸引型两种类型,并论证这两种叙述干预具有不同的性别气质内涵,前者属于男性写作范畴,后者属于女性写作范畴,后者被理论界贬低乃性别偏见之结果,两者存在内在关联,有时也会混合使用。
孙桂芝
关键词:女性主义叙事学
女性“失乐园”——试论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被引量:2
2015年
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最具独立风格的作家。她的一生短暂多舛,却为后世留下了多达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作品备受世人青睐。在萧红有限的作品中无不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息,这也是萧红作品的魅力所在。透过萧红的"眼睛"体验她笔下那个真实的世界,分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从而引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祁郁张晓东
关键词:女性悲剧意识
黄土高原上的人性美——谈《平凡的世界》中的孙氏兄弟
2022年
路遥的现实主义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其质朴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诉说着黄土地上的感人故事。虽历经时间的洗礼却依旧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特别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身上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更让作品洋溢着温暖的情怀,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无形中使读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文章以孙氏兄弟为例,来阐释黄土高原上的人性美以及由此所带给人们的感动。
杜淑娟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性美
“台前”故事还需“幕后”解——曹禺及其《日出》的文化心理分析
2012年
本文以《日出》为主要案例,兼及《雷雨》,涉及作家的写作风格、美学趣味、主题意蕴等问题。曹禺的写作立根于自我的生命体验,是用"形象"来"呈现"生活、生命的成长"过程",而不是批评家们省略过程的"结论"。"诗意"是他最稳定的情感寻求,而"悲悯"是其人生、艺术思想的最核心概念。曹禺没有想象人应该如何存在,他呈现了人当下怎样在存在。"艺术家所揭示的真理避开了哲学家的概念结构。"曹禺的伟大是因为他总能把我们带入如幻实真的艺术人生之境。
张晓东
关键词:陈白露情色悲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