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81304)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王昆山杨刚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泥质区
  • 2篇东海内陆架
  • 2篇东亚季风
  • 2篇陆架
  • 2篇内陆架
  • 2篇季风
  • 2篇沉积物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生物硅
  • 1篇泥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意义
  • 1篇古气候
  • 1篇古气候意义
  • 1篇长江口
  • 1篇长江口泥质区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石学法
  • 3篇刘升发
  • 2篇刘焱光
  • 2篇杨刚
  • 2篇王昆山
  • 1篇乔淑卿
  • 1篇徐涛玉
  • 1篇于永贵
  • 1篇王国庆
  • 1篇吴永华
  • 1篇刘明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颜色反射率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MZ01孔岩心的颜色反射率测试分析为基础,通过一阶导数、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对气候变化具有指示意义的替代性指标,结合AMS14 C年龄测试数据,建立了我国东部近2ka以来高分辨率气候演化的时间序列。该序列显示,900AD是我国东部2ka以来气候演化的关键转折点,900AD之后,气候明显变冷,冷暖波动频率高,但幅度较小。近2ka以来,我国东部的气候演化大致经历了冷期(580AD以前)、暖期(580—900AD)、冷暖波动期(900—1460AD)、冷期(1460—1880AD)4个阶段,每一阶段内部都存在次一级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冷暖波动。
徐涛玉石学法刘升发乔淑卿杨刚王国庆王昆山王旭晨
关键词:泥质区东亚季风气候东海内陆架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生物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连续提取方法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生物硅测定,得出研究区生物硅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中国东部海域低硅质骨骼供给量及高溶解作用的沉积背景的控制,沉积物中生物硅质量分数为0.66%~1.26%,平均值为0.95%,整体上属于低值海区。生物硅的空间分布上不均一,呈明显的分带性,可能主要受研究区特定流系格局控制下的陆源碎屑物质冲淡作用影响。另外,生物硅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正相关,而与沉积物粒度组成相关性不明显。
刘升发刘焱光于永贵刘明石学法
关键词:生物硅泥质区东海内陆架沉积物
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示的近百年来东亚季风变迁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按照1 cm间隔测量了长江口泥质区ZM11孔沉积物的光谱特征,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获取的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颜色反射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其对环境和气候的指示意义。因子分析提取了F1和F2两个主因子,通过与测试所得到的亮度(L)、红度(a*分量)、黄度(b*分量)等颜色反射率特征值对比,发现F1与亮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F2与黄量变化趋势则完全相反,其中前者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替代性指标,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增大,沉积物亮度值变大,反之亦然。结合210Pb沉积速率数据,ZM11孔沉积物颜色反射率指标记录的近百年来发生的数次东亚夏季风增强期大致出现在1887、1897、1904、1915、1936、1945、1953、1965、1977、1987、1992年,该结果得到了近年来温度和降雨量实测记录的验证。东亚季风的这种强度变化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功率谱分析表明研究区存在明显的28 a和2 a周期,结合历史资料,推断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另外还可能受到大尺度气候波动的影响。
刘升发王昆山刘焱光杨刚吴永华石学法
关键词:长江口泥质区沉积物东亚季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