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21100003312001)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林赵凤乔绿孙凤俊张佳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奶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奶牛
  • 1篇冻精
  • 1篇乙酰
  • 1篇乙酰氯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育种
  • 1篇育种体系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含量
  • 1篇色谱
  • 1篇生乳
  • 1篇受体牛
  • 1篇牛冷冻精液
  • 1篇牛胚胎
  • 1篇胚胎
  • 1篇胚胎移植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酰氯
  • 1篇稀释液

机构

  • 5篇北京奶牛中心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三元绿荷...
  • 1篇中国奶业协会

作者

  • 2篇张佳谊
  • 2篇孙凤俊
  • 2篇乔绿
  • 2篇赵凤
  • 2篇刘林
  • 1篇吴胜权
  • 1篇吕小青
  • 1篇刘文娇
  • 1篇朱子岳
  • 1篇李艳华
  • 1篇石万海
  • 1篇水明
  • 1篇刘玉
  • 1篇李聪
  • 1篇王丽云
  • 1篇张海涛
  • 1篇郭刚

传媒

  • 4篇中国奶牛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影响奶牛胚胎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移植地点、受体牛来源、受体牛黄体位置、移植季节以及对受体牛实施尾椎硬膜外麻醉等对胚胎移植受胎率的影响。2013年9月~2015年3月,在内蒙古和北京地区移植奶牛胚胎745枚,平均受胎率为57.2%。内蒙古地区的A牛场胚胎移植受胎率(50.3%)低于北京地区的B牛场(65.5%)和C牛场(61.7%),且差异显著(P〈0.05),而同一地区的B牛场和C牛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来源受体牛受胎率比较,新西兰荷斯坦牛受胎率(57.4%)略低于澳大利亚荷斯坦牛(65.4%)和中国荷斯坦牛(65.5%),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澳大利亚荷斯坦牛与中国荷斯坦牛受胎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受体牛不同黄体位置受胎率比较,左侧黄体受体牛受胎率(60.4%)略高于右侧(54.7%),但差异不显著(P〉0.05);移植季节对胚胎移植受胎率影响,以春季受胎率最高(71%),其次是冬季(63.2%),最低是秋季(60.6%),但不同移植季节的胚胎移植受胎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受体牛实施尾椎硬膜外麻醉的受胎率(66.7%)略高于未实施麻醉的受体牛(62.4%),但差异不显著(P〉0.05)。
孙凤俊吴胜权张佳谊
关键词:牛胚胎受体牛胚胎移植影响因素
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生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本试验采用乙酰氯-甲醇甲酯化法对生乳进行前处理,经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生乳中的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经检测,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生乳中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脂肪酸组分共22种,以C16:0、C18:1cis、C18:0、C14:0及C18:2cis为主,这5种脂肪酸的含量之和超过了80%,其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C16:0,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4%。
吕小青水明李聪李艳华赵凤刘林乔绿
关键词:脂肪酸气相色谱
德国荷斯坦牛育种体系概述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从德国荷斯坦牛的育种历史、育种组织结构、育种策略以及育种目标四个角度,对德国荷斯坦牛的育种体系进行了概述,以供读者对了解奶牛育种先进国家的发展形势、如何合理使用荷斯坦牛的遗传资源提供参考。
刘林刘文娇郭刚赵凤石万海乔绿
关键词:育种体系
世界奶牛繁殖力的变化趋势
2015年
尽管不同国家和不同奶牛品种之间繁殖力存在差异,但自1980年以来,奶牛繁殖力已普遍下降。然而,21世纪初以后,许多国家奶牛繁殖力表型和遗传型性状有改进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引入繁殖力育种值,在育种目标中增加繁殖力权重的结果。然而还有些国家,奶牛繁殖力在遗传上仍然继续退化。遗传改良的障碍包括:繁殖力育种值遗传力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有助于提高公牛育种值的可靠性);将奶产量与繁殖力对经济驱动的重要性加以比较,导致繁殖力选择强度不够;繁殖力性状和产奶性状存在遗传负相关;近亲交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隐性致死性状的概率增加。
孙凤俊张佳谊
关键词:奶牛繁殖力
牛冷冻精液稀释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精液的冷冻保存技术是随着人工授精(AI)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为了长时间地保存精液并能够扩大精液的量,在鲜精中加入一定的稀释液,目的是为了使精子有一个适于存活的环境,保证细胞膜的完整不被损害,要求能供给养分、耐低温、抗冻、维持渗透压和电解平衡、维持 pH 值、抑制细菌生长。精液冷冻保存始于 Spallanzani 用雪冷却精子的试验,解冻后发现有极少数精子仍然存活。Luyet通过蛙精子冷冻试验提出冰冻过程的玻璃化学说。1949年英国科学家 Polge 等发现甘油具有冷冻保护的作用。Stewart报道用冷冻精液授精生了头牛犊。之后,冷冻精液技术开始应用于生产。但是,该项技术在实践中大量应用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分子生物学与低温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精液的冷冻保存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国1958年首次成功进行了精液冷冻技术研究,之后在全国广泛研究及推广,以奶牛应用最多。
王丽云刘玉朱子岳张海涛
关键词:冷冻保存技术精液稀释液精子结构精液冷冻保存精液冷冻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