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9SJB740016)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严晓江徐锡祥刘丽娜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篇散文
  • 1篇莎剧
  • 1篇莎士比亚全集
  • 1篇全集
  • 1篇中西文化交流
  • 1篇中庸
  • 1篇朱生豪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意义
  • 1篇汉译
  • 1篇《莎士比亚全...

机构

  • 6篇南通大学

作者

  • 6篇严晓江
  • 1篇刘丽娜
  • 1篇徐锡祥

传媒

  • 1篇外语教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梁实秋与朱生豪莎剧译文特点之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梁实秋和朱生豪的汉译莎剧风格迥异,主要体现在音美效果、语体风格以及雅俗倾向等方面。梁实秋的译文在节奏、韵律方面欠佳,书面语味道浓重,但是他如实翻译了原文中的粗言俗语;朱生豪的译文诗意感较强,音调悦耳,口语化的表达通俗流畅,他对原文中的不雅语言进行了"净化"处理。梁实秋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文学功能,而朱生豪译莎更加注重戏剧的表演功能。
严晓江
关键词:朱生豪
梁实秋译莎的审美制约
2010年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受到某些审美因素的制约,主要包含三方面:文体形式因素的制约、译入语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源语语言特征的制约。梁实秋以散文体译莎,他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音美效果不太理想;他在潜意识中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译文有时呈现出某种"文化误读";他在句法处理和词语处理等问题上或多或少使译文有悖于译语规范,带有生硬的欧化痕迹。
严晓江
论梁实秋的译莎策略
2010年
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独立完成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采用了"中庸"的翻译策略,即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体现了"适度"的原则,并非等距离地用"中"。这种译莎策略融合了客观性阐释与主观性阐释的特点,一方面梁实秋以诗学取向翻译,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阐释者的主观能动性,其译文具有学者特色和"学院派"风格。
严晓江徐锡祥刘丽娜
关键词:中庸
梁实秋著译的“雅”与“俗”被引量:2
2011年
梁实秋著译的代表作是"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雅俗互见"是其共同特点之一,"俗"是它的表象,"雅"是它的底蕴,二者相辅相成。"雅舍"系列散文以描摹俗常琐事入笔,发挥了文学"观民风"、"观民俗"的作用,其"雅幽默"反映了"温柔敦厚"的创作风格。梁实秋在处理莎剧的"污言秽语"问题上,以"雅化"译文为辅,"粗俗"译文为主,并且适当借用汉语中的俗语翻译,体现了"理性适度"的翻译理念。
严晓江
胡适与梁实秋译莎
2010年
梁实秋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在中国现代翻译史和莎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梁实秋的译莎活动与胡适的影响密切相关。作为翻译赞助者,胡适积极倡导并且十分关注梁实秋译莎,主张译者以原语文化为依归,以异化策略为主进行翻译;胡适制订了详细的翻译计划,同时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指令;在译文文体的采纳与注释的使用等方面,两人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赞助者的翻译要求对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严晓江
论梁实秋译莎的文化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其"述中之作"的翻译原则发展了孔子"述而不作"的诗学理论;梁实秋译莎构建了20世纪中国"多元"文学话语,是"文化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他的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拓宽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思路;梁实秋译莎提升了中国现代戏剧思想内容的高尚性。
严晓江
关键词:汉译《莎士比亚全集》中西文化交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