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21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204H指数:9
相关作者:鹿化煜陈骏弋双文曾琳季峻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遂昌县林业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盛冰期
  • 4篇末次盛冰期
  • 4篇冰期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沙地
  • 3篇同位素
  • 3篇暖期
  • 3篇全新世
  • 3篇全新世大暖期
  • 3篇大暖期
  • 2篇示踪
  • 2篇同位素组成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黄土
  • 1篇地球化学方法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第四纪
  • 1篇东亚季风
  • 1篇玄武岩

机构

  • 9篇南京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康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遂昌县林业局

作者

  • 5篇鹿化煜
  • 3篇弋双文
  • 3篇陈骏
  • 2篇曾琳
  • 2篇季峻峰
  • 1篇朱芳莹
  • 1篇史江峰
  • 1篇邱志敏
  • 1篇袁旭音
  • 1篇陈英勇
  • 1篇刘全玉
  • 1篇李高军
  • 1篇俞凯峰
  • 1篇冯晗
  • 1篇王先彦
  • 1篇罗郧
  • 1篇陈旸
  • 1篇龙晓泳
  • 1篇崔梦淳
  • 1篇周亚利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Scien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玄武岩风化土壤的粘土矿物及碳汇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玄武岩风化是大气CO2的一个主要碳汇过程,气候条件是影响玄武岩风化和固碳速率的重要因素。该文选择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带的新生代玄武岩典型风化剖面,进行了粘土矿物和常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内蒙古—海南岛的采样区间内,随着气候条件由干冷向暖湿转化,风化剖面中粘土矿物组合呈现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高岭石→高岭石+三水铝石的转变。剖面中土壤元素得失状况也显示出相应的规律,由于存在粉尘输入与风化淋滤作用的综合影响,在干冷的内蒙古地区,粉尘对于Ca,K,Na,Si等元素的输入量大于这些元素的淋失量;在山东地区,Ca,K,Na元素开始快速淋失,大于粉尘的输入量;在苏皖地区,Si元素的淋失量开始小于粉尘输入量;而在湿热的海南地区,风化作用强烈,Si显示出大量淋失的特点,碱性元素几乎全部流失。根据元素的相对得失率和北方粉尘平均组分的校正,初步估算了研究区内玄武岩风化对大气CO2的消耗速率,其数值在5.37~181.00t(km2.a)之间,与Dessert等(2003)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当。
都凯陈旸季峻峰李慧龙晓泳陈骏
关键词:玄武岩风化粘土矿物
Ge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source region of Asian dust被引量:44
2011年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neighbouring Mongolia in Asian Interior is characterized by extremely dry climate, resulted in one of the world's major dust emission centres. Deciphering the source region of Asian dust is critical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dust production, interpreting the paleo-environmental records of eolian deposits, predicting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dust, and setting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ontrol of contemporary dust stor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chemical methods applied to the source tracing of Asian dust. Nd-Sr isotopes were the most extensively studied source tracer of Asian dust and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cases. Geochemistry of detrital monomineral shows great theoretical advantages in source tracing and deserves further studies. The short-range transportation of Chinese loess with direction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evailing near surface wind is revealed. Source tracing also shows that the Asian dust has two ultimate material sources from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 which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processes in the production of silt eolian particles. Based on the recent progresses on the source tracing of Asian dust, discussions are expanded on the natural background of Asian dust storms and potential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the materials evolution of the source regions of Asian dust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changes and Tibetan uplift, and the role of Tibetan uplift in the Asian dust system.
CHEN Jun LI GaoJun
关键词:地球化学方法青藏高原隆升风尘堆积SR同位素
中国东南高海拔黄山松生长对气候的响应--以浙江省九龙山和安徽省牯牛降为例被引量:25
2014年
利用中国浙江省西南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和安徽省南部牯牛降的高海拔黄山松树轮径向宽度资料,分别建立了2个树轮宽度差值年表(RES).由子样本信号强度(SSS)>0.8判定,九龙山年表(JLS01)的可靠时段为1884—2010年,牯牛降年表(GNJ01)的可靠时段为1837—2008年.将采样点周围气象站气象数据做算术平均代表区域气候状况,利用相关函数检验了两年表与区域气象数据的月降水量、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云量和月日照时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高海拔点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夏季(上年6、7月,当年6月)水热条件的影响.九龙山年表与上年6、7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上年6、7月和当年6月降水及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7月总云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6、7月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牯牛降年表与上年7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上年7月和当年6月降水及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6月总云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7月、当年6月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高海拔地区温度较低,夏季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该地区树木生长,同时较多降水对应的高相对湿度、高云量和低日照时数,限制了光合作用产物的合成,导致树木的径向生长受到抑制.
李玲玲史江峰侯鑫源叶金水毛海波赵欣慰鹿化煜
关键词:黄山松树轮宽度气候响应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Provenance and erosion constraints被引量:7
2011年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monthly for more than 2 years in Nanjing,China to examin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lower Changjiang River(C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87Sr/86Sr ratios of the samples ranges from 0.725352 to 0.738128,and the values ofεNd(0)ranges from-10.55 to-12.29.The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show distinct seasonal variations.The samples had lower 87Sr/86Sr ratios and higherε Nd(0)values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than the dry seasons.The seasonal variations primarily reflect the controls of provenance rocks and erosion in different sub-catchments.The relative decrease in 87Sr/86Sr ratios and the increase inε Nd(0)values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may reflect an increasing in the mechanical erosion rate in the upper basi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more sediment from the upper reaches.The end member values of 87Sr/86Sr andε Nd(0)of the samples were 0.728254 and?11.26,respectively.
MAO ChangPingCHEN JunYUAN XuYinYANG ZhongFangJI JunFeng
关键词:同位素组成侵蚀率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被引量:17
2013年
中国北方典型沙地处于东亚季风边缘区半干旱气候带,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对已有的该区域古气候记录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对末次盛冰期与全新世大暖期两个特征时间段的古温度与古降雨量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化重建,获得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末次盛冰期(约26—16ka)温度降低了5—11oc,变率为60%~200%,降温极值在黄土高原南缘;降雨量减少180~350mm,变率为50%左右,东北地区降雨量变化不大。在全新世大暖期(约9~5ka),温度升高了1.0—3.5℃,变率为20%-130%;降雨量增加了30~400mm,变率为10%-120%,其中存在一些需剔除的奇异点,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降雨量增幅有加大趋势。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古气候变化机理、检验东亚季风区古气候数值模拟结果等提供了定量化数据。
俞凯峰鹿化煜Frank LehmkuhlVeit Nottebaum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
亚洲风尘物源研究的新进展
2011年
中国北方以及临近蒙古国的亚洲内陆干旱区是全球重要风尘释放中心之一.中国北方风成黄土与北太平洋软泥和格陵兰冰芯中的亚洲风尘沉积一起,是研究古环境的良好材料.粉尘释放后随大气环流向东或东南方向传输,并常表现为东亚地区春季的沙尘暴.亚洲风尘还影响着全球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风尘在风化溶解时不但吸收大量大气二氧化碳,还是海陆生态系统中铁和磷等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成为全球物质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亚洲风尘物源研究对揭示风尘物质的产生与搬运机制、解读风尘沉积的古环境记录、预测风尘的环境效应及指导当代沙尘治理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风尘沉积大气二氧化碳格陵兰冰芯
长江干流颗粒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季节性输送特征被引量:11
2011年
2007年夏季和冬季对长江干流悬浮物进行了季节性采样,系统分析了悬浮物颗粒有机碳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研究了其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干流夏季颗粒有机碳含量在0.4%~1.3%,冬季含量在0.7%~2.2%。冬季和夏季颗粒有机碳平均δ13 C值分别为-24.74‰和-24.83‰,季节性差异不大,在空间分布上,冬季上游值要高于中、下游,而夏季不明显。长江干流悬浮物C/N比值的季节性变化不大,在空间上C/N比值有从上游向下游略微降低的趋势。长江上游悬浮物总体上具有较中下游略高的δ13 C值,在夏季主汛期,中下游悬浮物δ13 C值保留了较多的上游特征。而在冬季枯水期,中下游悬浮物δ13C值明显低于上游值,使入海悬浮物的δ13 C值相对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在枯水期中下游物质贡献量相对增加和中下游水生植物的相对增多造成的。最后,计算了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长江一年的颗粒有机碳通量为1.46Mt/a,相比长江三峡蓄水前有机碳的通量有较大减少。
茅昌平季峻峰罗郧袁旭音杨忠芳宋垠先陈骏
关键词:长江有机碳同位素三峡工程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呼伦贝尔沙地的环境变化被引量:19
2013年
呼伦贝尔沙地保存的风沙层-古土壤沉积序列,是认识过去环境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沙地沉积具有速率快、沉积与侵蚀并存的特点,因此,通过大量独立的光释光年代控制对不同的剖面进行拼接,可以重建沙地在千年尺度上干湿变化过程以及特征时期的边界。本文获得了呼伦贝尔沙地8个沉积剖面的47个光释光年代和近200个样品的环境代用指标数据,结合已发表文献资料,揭示了16ka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千年尺度的干湿变化,并估算了末次盛冰期(LGM)和全新世大暖期(HO)沙地流沙的边界。初步认为,LGM期间,呼伦贝尔沙地相对于现代沙带边界,最远向北移动了约60km,向东移动了约50km,并且南北沙带之间的区域全部沙化;LGM期间沙漠化面积达到22337km^2,相对现代沙漠化面积扩大了约2.7倍。而在HO期间,整个沙地被植被所固定,发育砂质古土壤层,只在局部区域存在短暂的风沙活动。
曾琳鹿化煜弋双文陈英勇朱芳莹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呼伦贝尔沙地光释光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空间格局重建初探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实际考察和总结分析位于中国季风区西北缘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共和沙地的地层年代资料,初步确定这些沙漠/沙地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的空间范围。结果发现,在末次盛冰期腾格里沙漠扩张到了香山北麓和祁连山北麓,东至贺兰山前,向西覆盖了整个民勤盆地,面积至少扩大了28.8%;巴丹吉林沙漠南到北大山,东至雅布赖山,北部覆盖了整个额济纳盆地,面积扩大了39.0%;共和盆地沙地流沙面积至少扩大了19.8%。在全新世大暖期,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界向北退缩了20km左右,共和盆地沙地流沙大范围固定成壤。
冯晗鹿化煜弋双文曾琳邱志敏崔梦淳
关键词: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
晚第四纪科尔沁黄土堆积的Rb-Sr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选取了两个典型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序列,对其记录的Rb-Sr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b-Sr含量变化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相似,但Rb含量小于黄土高原,Sr含量则相反,可能是因为研究区距源区较近,粒径较粗,加之气候干冷,化学风化强度较弱造成的。总体而言,我国东北地区黄土Rb/Sr值作为反映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替代性指标是可行的。综合分析认为,晚第四纪科尔沁地区古气候存在多次明显的干湿变化,特别是在108~144、233±21和86±7ka前后,气候较为暖湿;在261±32ka前后,极为干冷,甚至出现沙漠化过程。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的古气候变化,是东亚季风强弱变化的反映,也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化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体现。
弋双文鹿化煜周亚利王先彦刘全玉
关键词:东亚季风晚第四纪科尔沁沙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