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20112)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吴文芳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冲突探析被引量:6
- 2013年
-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本质上属于消灭时效,在实体效力上具有消灭诉权的效果,在程序上则体现为仲裁机构依职权主动审查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弱效力模式"相比,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消灭时效中的"强效力模式"。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劳动法与民法对公权力干预程度存在区别。在一裁两审的架构下,这两种时效模式衔接不畅,导致法官与仲裁机关在主动审查时效以及处理继续性债权请求权时尺度不一。为妥善解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在制度层面对劳动仲裁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予以协调。
- 吴文芳
-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诉讼时效
- 我国就业的外国人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法之难点被引量:8
- 2013年
- 在我国就业的外国人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律适用在司法实践中面临几重难题。其一为未办理外国人就业证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定性问题。对此,法律上的选择,一种是以外国人不"适格"为由,直接排除劳动法的适用;另一种则是以违反强制性规定为由而判定劳动合同无效。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容易混淆两种选择带来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的颁布有助于该类争议的解决,但仍有不足。其二为在我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如何处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与意思自治的冲突问题。如果外国人与境内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则应当遵循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确立的强制性劳动标准。其三为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合同法》中不适用于外国人的强制性劳动标准,应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 吴文芳
- 关键词:就业证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
- 从混沌到自洽:中国集体合同效力的图景解说被引量:6
- 2014年
- 中国集体合同制度对劳资关系治理作用甚微。制度功能难以实现与集体合同法律效力的不科学存在一定关联性。私法合同效力的内容与生效要件产生了私法自治的效果,但主体为"团体"的集体合同还适用了特殊规则。考察他国立法例,重要的启示是,集体合同法律效力规则的设定并无统一模式,集体合同法律效力的规则应符合劳动关系治理策略的定位,并且在理论与制度设计上自洽,才能保障制度功能的效果。中国立法对集体合同在劳资关系治理政策中定位不清,导致集体合同效力的形式规则无系统性,甚至前后矛盾。今后可能的良性发展方向,是明确中国集体合同渐进式工业民主的可控模式,在此基础上导入市场化体制治理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对集体合同效力的形式规则进行调整。
- 吴文芳
- 关键词:合同效力生效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