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BSH044)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汪新建陈子晨何伶俐吕小康张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躯体
  • 10篇躯体化
  • 4篇症状
  • 4篇文化
  • 2篇神经衰弱
  • 2篇躯体形式障碍
  • 2篇跨文化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代际传递
  • 1篇心理疾病
  • 1篇心理学
  • 1篇心身
  • 1篇行为疗法
  • 1篇医学人类学
  • 1篇医学社会学
  • 1篇医学史
  • 1篇医药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 3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

  • 13篇汪新建
  • 4篇陈子晨
  • 3篇何伶俐
  • 2篇吕小康
  • 2篇张斌
  • 1篇史梦薇
  • 1篇朱艳丽
  • 1篇王丽娜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症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7
2012年
同样是心情压抑、身心疲劳、对社会活动没有兴趣,在美国被界定为抑郁症,而在中国则被诊断为神经衰弱。但随着西方精神病学及诊断标准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众传媒的关注与宣传、西方医药市场在中国的立足与扩张,抑郁症也越来越被中国公众接受。这既是西方文化及其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在全球化的背景和趋势下对中国的扩张,亦是某些获利者在背后推动的结果。
何伶俐汪新建
关键词:抑郁症大众传媒医药文化
躯体化:苦痛表达的文化习惯用语被引量:8
2011年
躯体化是个体以躯体生理症状来应对心理苦痛和情绪问题,是一种文化背景下苦痛表达的习惯用语。躯体化的理论理解主要从医学人类学、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角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些文化领域里存在着混合了躯体症状及情绪症状的躯体化表现,中国的躯体化研究主要从情感表达方式、身心观、社会污名等角度来解释。在此意义上,躯体化具有社会适应功能,有助于作出完整的临床诊断评估与治疗,发展本土心理治疗。
朱艳丽汪新建
关键词:躯体化情绪表达社会适应
从神经衰弱看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文化适用性被引量:4
2015年
神经衰弱在现代精神医学中的地位如何,是否能作为独立的疾病诊断类别而存在,东西方精神病学界及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上几乎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论文从神经衰弱诊断地位和患病率的文化差异入手,分析不同文化中疾病症状呈现和诊断中存在的差异,提出一个与精神疾病诊断相关的话题,即源自于美国文化的DSM系统能否完全适用于美国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认为临床医生在进行精神疾病诊断时必须认识到西方目前精神疾病分类学中存有的文化局限性。
何伶俐
关键词:神经衰弱病理学
元整体观视野下躯体化本土成因探析
2013年
元整体的身体观是中国人对身体的基本认识,它强调在身体本原性和精神衍生性的基础上,又与其他个体、社会、自然联系在一起。个体可以通过这种无所不含的身体感知和体验他人、社会甚至天地,同时也能用身体表达对人与事物的感受。元整体身体观还塑造了"形神共治"的诊疗观与"情境指向"的行为心理模式。"形神共治"的诊疗观形成了精神能跟随身体一起治愈的观点,"情境指向"强调身体的共生性与关系和谐的重要性,弱化自我感受,导致心理不适只能从关系或躯体上找原因。种种原因表明躯体化是中国人正常的表达方式,不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
汪新建史梦薇
关键词:身体躯体化本土文化
被放逐的心理:从疾病分类体系的演进看躯体化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疾病分类体系日渐专业化和技术化,医学知识日渐脱离大众知识的领域,成为一种规范性的职业知识,并产生强制性的力量,要求病人以符合专业医学机构标准的方式陈述自感症状。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的症状才能被定义为疾病,具有标准症状的人才能被定义为病人,进而得到相应的医学处理。在西方生物医学模式以躯体病灶定义疾病的强势话语下,找不到躯体生理病变的症状只能被定义为躯体化障碍。这实际上体现出疾病分类体系对疾病体验的规训,也使得躯体化成为探讨医学模式中的文化脉络与价值假定的微观场域。
汪新建王丽娜
关键词:躯体化躯体形式障碍疾病分类身心关系生物医学
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人疾病表达的"躯体化"倾向是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一大问题,而这种思维倾向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身体观。它可以通过汉语言使用渗透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汉语言中的身体隐喻具有其独特性,反映出中国传统身体观与西方身体观的差异。汉语中的"身"从来不是西方的身体。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身"具有本体性地位。而这种身体观正是中国心理疾病实践中凸显"躯体化"现象的一个原因。
陈子晨汪新建
关键词:汉语言身体观躯体化
躯体化的心身交互机制及其中的文化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心身交互作用是当前躯体化病理机制的一个研究重点。在生理-心理的功能连续体中,认知学习、感觉监控、注意、记忆过程等都会影响躯体症状的呈现。文化则会通过这些过程塑造个体对症状的归因和解释,引发躯体症状的呈现和扩大,最终通过不同文化特有的民族生理学模式形成具有文化特异性的疑病焦虑和医学无法解释症状。
陈子晨汪新建
关键词:躯体化文化
“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界定:躯体化诊断的本土视角被引量:5
2014年
医学无法解释症状是指无法通过实验医学的生理性病因进行合理解释的功能性躯体症状,也是躯体化等躯体性心理障碍诊断标准的核心条件之一。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界定及其历史变迁反映了西方医学体系中普通医学和精神病学的二元分裂。而从本土身心合一和整体医学观的视角看,医学专科的二元分裂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成为躯体化诊断在中国产生不适应性的原因之一。
汪新建陈子晨
关键词:躯体化医学史文化心理学
因果判定与躯体化:精神病学标准化的医学社会学反思被引量:24
2013年
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它注重体验联想、以主体意向判定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文化归因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使得中国人对自身的躯体化求诊方式和躯体形式障碍问题不同于现代西方医学的文化特征。在精神病学诊断的标准化过程中,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治疗传统,厘清医学问题的文化脉络,重新定义相关疾病的治疗边界,从而寻找到更适合的躯体化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本土化干预途径。
吕小康汪新建
关键词:躯体化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
从DSM-Ⅳ躯体形式障碍到DSM-5躯体症状障碍被引量:26
2013年
DSM-Ⅳ是使用最广泛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之一,但其中的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应用性低,标准模糊,分类重叠等问题。因此DSM-5针对这些问题将其修改为躯体症状障碍,删去医学无法解释症状的要求,增加心理标准,合并和简化亚型,以改善该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本文分析了DSM-5躯体症状障碍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原因,并讨论了新标准在未来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进展。
陈子晨汪新建
关键词:躯体形式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