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F15B02)

作品数:20 被引量:101H指数:8
相关作者:白振华刘宏民王东城刘亚星冯彬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板形
  • 8篇带钢
  • 6篇轧机
  • 5篇冷轧
  • 4篇轧带
  • 4篇退火
  • 4篇辊轧
  • 4篇辊轧机
  • 4篇板形控制
  • 3篇冷轧带
  • 3篇冷轧带钢
  • 3篇连续退火
  • 3篇六辊轧机
  • 3篇控制技术
  • 2篇带钢板形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轧辊
  • 2篇轧制力
  • 2篇跑偏
  • 2篇局部高点

机构

  • 20篇燕山大学
  • 3篇鞍钢股份有限...
  • 2篇宝钢集团有限...
  • 2篇上海梅山钢铁...
  • 2篇宝钢不锈钢有...
  • 2篇江苏九天光电...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济钢集团有限...

作者

  • 10篇白振华
  • 10篇刘宏民
  • 6篇王东城
  • 5篇刘亚星
  • 4篇冯彬
  • 3篇王义栋
  • 3篇于斌
  • 3篇王瑞
  • 3篇常金梁
  • 3篇崔亚亚
  • 3篇杨旭
  • 3篇郭宝安
  • 3篇陈双玉
  • 3篇王鹏飞
  • 2篇李秀军
  • 2篇孙建亮
  • 2篇任亚超
  • 2篇段建高
  • 2篇钱承
  • 2篇李涛

传媒

  • 9篇钢铁
  • 6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冶金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3篇2016
  • 1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辊轧机轧辊锥度对板形的影响及其补偿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轧辊磨削过程中因磨削不良会导致轧辊出现锥度缺陷,而锥度缺陷的出现会引起成品带钢出现单边浪的板形缺陷。以六辊轧机为例,结合六辊轧机的设备与工艺特点,首先建立了存在锥度缺陷的辊型模型与锥度缺陷对板形的影响模型,定量分析了单轧辊锥度缺陷、成对轧辊锥度缺陷以及多轧辊锥度缺陷等3种情况下锥度缺陷对板形的影响。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六辊轧机的轧辊锥度缺陷补偿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某750UCM可逆轧机与450UCM可逆轧机的生产实践。该模型应用后实现了锥度缺陷对板形影响的在线分析与在线补偿,有效地解决了该轧机的固定幅度的单边浪板形缺陷问题,使得成品带钢的单边浪板形缺陷封闭率从6.25%下降到0.5%以内,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白振华刘亚星冯彬任亚超郭乾勇李国忠
关键词:六辊轧机
连退过程中带钢板形在线控制技术被引量:17
2016年
针对以往连退生产过程中对带材板形的演变过程只能定性分析、无法定量预报与控制的问题,首先在引入段内板形与段外板形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连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连退机组退火过程的板形预报模型,并以特定连退机组的典型规格产品为例定量分析了段内外板形的演变规律;随后以带材在段内整体板形最好、段内最大板形最小、机组出口板形与目标板形差距最小为目标,带材在通板过程中不出现热瓢曲、跑偏以及震动为约束条件,从张力优化设定入手,提出一套适合于连退过程的板形在线综合控制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有效提高了机组的通板稳定性与出口板形控制精度,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白振华王瑞张岩岩乔旋钱承杜江城
关键词:连续退火
面向局部高点控制的工作辊同宽轧制公里数被引量:4
2013年
为适应市场和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工作辊同宽轧制公里数研究,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和辊系弹性变形等模型耦合建立起描述带钢断面形状的仿真系统,以带钢断面形状良好即局部高点为控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轧制模式下,工作辊同宽轧制公里数与带钢局部高点的关系。模拟计算和生产试验表明,普通模式下工作辊轧制公里数明显受限于同宽带钢轧制,相比普通轧制,采用合理的窜辊轧制可以大大提高带钢同宽轧制公里数,有效控制带钢局部高点,研究结果对组织轧制生产和制定换辊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于斌王义栋杨旭郭宝安刘宏民
关键词:局部高点
HC轧机平直度调节手段对各次平直度分量的影响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现代轧机一般配备多种平直度调节手段,各种调节手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为分析各种平直度调节手段对各次平直度分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分割模型影响函数法和条元变分法建立HC轧机的平直度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倾辊、工作辊弯辊、工作辊非对称弯辊和中间辊横移4种调节手段对1次、2次、3次和4次平直度分量的影响系数,分析发现,倾辊和工作辊非对称弯辊对平直度的影响规律类似,主要影响1次和3次平直度分量,并且对1次分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3次分量的影响程度;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横移主要影响2次和4次平直度分量,并且对2次分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4次分量的影响程度,该结果系统地揭示各种调节手段对各次平直度分量的影响规律,为平直度在线控制模型的建立、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刘宏民单修迎贾春玉孙建亮
关键词:HC轧机平直度影响矩阵
板形闭环控制系统的最优化算法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快速、精确地确定轧机的板形调节机构的最优调节量,实现最大限度地消除带钢的在线板形偏差,建立了一种以板形调控功效为基础的板形闭环控制新方法,即矩阵分析法。矩阵分析法是将板形调节机构的多目标评价函数转化为标准二次型函数,分别求取m个变量在可行域内绝对值最小对应的值,经过矩阵逆变换求得执行机构的最佳调节量,以达到对评价函数进行可行域内最小值求解。为了验证矩阵分析法的正确性,分别将最小二乘法和矩阵分析法应用于1450冷连轧机系统的板形调节机构的最优调节量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在执行机构调节量超范围情况下,与最小二乘法相比,矩阵分析法可以求得全域第二最优解,实现了对板形的最优控制。
马磊王鹏飞王东城刘宏民
关键词:板形控制冷轧
连退过程带钢张力横向分布模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以往连退过程中对带钢内部应力横向分布情况无法在线预测,从而对连退过程中的跑偏、瓢曲以及带钢在各工艺段的板形演变无法在线预警、容易造成断带缺陷的问题,充分结合连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研究了带钢横向温度差、来料板形、炉辊辊型、炉辊水平度与垂直度误差对带钢内部单元变形影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连退过程的带钢内部张力横向分布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策略,并以宝钢不锈钢有限公司某连退机组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炉辊原始辊型、来料板形、横向温差以及炉辊水平度与垂直度误差、设定张力等因素对连退过程带钢内部张力横向分布的影响,编制出了相应的"连退机组通板过程带钢内部应力横向分布及板形演变预报软件",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白振华王瑞崔亚亚常金梁兴百宪段建高
关键词:连续退火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二次冷轧轧制力预报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为提高二次冷轧兼平整机组在二次冷轧模式下轧制力的预报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摩擦系数自学习的轧制力预报模型。考虑到摩擦系数自学习模型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轧制力的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回归预测轧制力的计算误差与摩擦系数自学习相结合的轧制力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误差控制在±7%以内,满足现场生产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赵章献王东城刘宏民
关键词:二次冷轧轧制力预报支持向量回归
六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板形模型与控制应用技术(Ⅰ)——六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中板形机理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六辊轧机轧制过程中存在的带材跑偏、工作辊与中间辊及支撑辊辊型不对称、来料断面形状分布不对称等问题,充分考虑到六辊轧机的设备特点与非对称轧制的工艺特点,建立一套适合六辊轧机非对称轧制过程的板形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同时,将相关模型应用到生产实践,编制出相应的板形预报分析软件,实现机组对板形的定量控制,降低了板形封闭率,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该模型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白振华冯彬刘亚星陈双玉陈光
关键词:六辊轧机板形
罩退过程以黏结防治为目标的装炉优化技术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以往罩退过程中装炉时仅考虑退火效率而不考虑缺陷防治的问题,结合罩退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在分析了装炉工艺对黏结缺陷影响机制并定义了黏结指数新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卷取工艺制度、卷径大小、产品规格、退火工艺制度等对钢卷内部应力的影响,采用多目标函数优化方法,兼顾生产效率与缺陷防治,以钢卷装炉后炉台的数量尽可能接近理论最小炉台总数、同批次所有钢卷黏结指数均值与峰值都最小为目标,提出了一套适合于罩退过程中以黏结防治为目标的装炉优化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某冷轧薄板厂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使得生产线产量提高了5.5%、黏结发生率下降了12.4%,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白振华崔亚亚朱厚鸿孔令昆李秀军李鹏程
关键词:罩式退火黏结指数生产效率
残余氧化铁皮对机座刚度及轧制力偏差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国内某厂厚板轧机出现轧制力偏差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轧机两侧刚度差对轧制力偏差的影响。建立了支撑辊标高调整时候阶梯垫上面残留氧化铁皮对轧机机座刚度的影响模型,基于模型替代法建立了整体轧机有限元模型,进而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出轧机机座刚度差引起的轧辊挠度改变量、出口厚度变化量、辊间压力变化量以及轧机两侧轧制力的偏差。结果表明:当氧化铁皮的厚度为5mm残余面积分别为26.66%、36.79%和46.92%时,氧化铁皮的等效刚度变化范围为[605,674]kN/mm。当轧机上下无刚度差时,轧机两侧轧制力偏差最小,偏差为5t;当压入的残余氧化铁皮面积最多时,此时轧机两侧轧制力偏差最大,数值为30t。
纪志强刘宏民孙建亮马晓宝谷尚武张志忠
关键词:厚板轧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