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3A503) 作品数:74 被引量:338 H指数:9 相关作者: 李长生 杨卯生 姜周华 战东平 张慧书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大学 钢铁研究总院 北京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冶金工程 更多>>
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2014年 介绍了棒线材连铸坯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的概念、工艺和关键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可以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利用有限元法对铸坯切断后运送到轧制线期间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00s后150mm×150mm铸坯的平均温度仍可达到1 000℃以上,可以满足直接轧制的需要。该技术在鞍山兴华钢铁集团公司得到了工业应用,取得了吨钢成本降低120多元的良好效果。 罗光政 刘鑫 范锦龙 刘相华关键词:节能减排 0.30C-Cr-W渗氮轴承钢的热变形特性 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探究0.30C-Cr-W渗氮轴承钢的最佳动态再结晶条件和热变形机理,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了等温热压缩模拟试验,试验变形温度为750~1050℃,应变速率0.01~10 s-1,变形量60%。结果表明,峰值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在应变速率为0.01~0.1 s-1,变形温度为950~1050℃时,发生明显动态再结晶;具有双曲正弦函数型的本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0.30C-Cr-W渗氮轴承钢的流变行为;0.30C-Cr-W渗氮轴承钢的形变激活能为442.022 kJ/mol。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流变应力数据建立了热加工图。通过热加工图及微观组织的观察确定了变形温度950~1050℃,应变速率0.01~0.15 s-1为最佳热变形条件;变形温度750~950℃,应变速率1.2~10 s-1为流变失稳区。 许川 杨卯生 马爱琼关键词:热加工图 镁对冷作模具钢碳化物及热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16年 冷作模具钢Cr12Mo1V1因C含量和Cr含量高,铸态下在晶界析出大量网状共晶碳化物,锻造后仍会存在大量大块长条状碳化物,且呈带状分布,使钢的热塑性降低,易产生裂纹,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研究添加Mg对Cr12Mo1V1钢碳化物及热塑性的影响.随着钢中Mg含量增加,铸态下网状共晶碳化物被打断且被细化,使其在后期的锻造中更容易被打散.同时,锻态下碳化物的平均尺寸随着Mg含量增加而减小,呈均匀弥散分布.碳化物尺寸和分布状态的改善提高了钢的热塑性. 王承 龚伟 姜周华 王海东关键词:冷作工具钢 镁 碳化物 热塑性 高氮不锈轴承钢高温旋弯疲劳性能及损伤机制 被引量:7 2019年 40Cr15Mo2VN高氮不锈钢在300、400℃条件下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300℃条件下安全疲劳极限强度为787 MPa,400℃条件下疲劳极限强度为860 MPa,300℃条件下安全疲劳极限较400℃下降8.5%。通过SEM观察断口发现,疲劳破坏类型均为表面缺陷起裂、夹杂物起裂及基体孔洞起裂。高温下,碳化物、晶界等在热力耦合作用下成为孔洞形核的位置,孔洞长大连接成微裂纹,成为裂纹萌生扩展的主要原因,300较400℃条件下安全疲劳极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蠕变孔洞聚集程度高,容易连接成微裂纹,导致疲劳失效。 吝欢 杨卯生 舒佰坡 李建新 罗志强关键词:高氮钢 高温 孔洞 铁路轴箱轴承滚子裂纹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在某铁路轴箱轴承检修作业时发现其轴承滚子存在宏观裂纹,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微观检验的方法对滚子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轴承滚子裂纹处存在磨削烧伤,引起应力集中;在机械应力和残余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磨削烧伤部位产生裂纹并扩展,最终发展为宏观裂纹。 张关震 丛韬 张弘 张澎湃 付秀琴 张斌关键词:铁路轴承 滚子 磨削烧伤 控轧控冷工艺对GCr15轴承钢球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空冷、水冷方式对轧后的GCr15实验钢试样分别冷却至不同温度(756、680℃)。对3种不同原始组织的GCr15钢试样进行了等温球化退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对等温球化效果的影响,观察了金相显微组织,测定了硬度,分析了实验结果和碳化物球化机理。结果表明:高温终轧后水冷至680℃的试样球化效果较好,试样经退火后碳化物球状特征明显,尺寸分布均匀。 李凡 李长生 李振兴 刘相华关键词:GCR15钢 球化退火 碳化物形态 30Cr3WVE轴承钢疲劳裂纹形成与扩展行为 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以及微观组织和疲劳断口形貌分析等系统研究了一种采用双真空冶炼的高洁净度轴承钢30Cr3WVE的高周旋转弯曲疲劳破坏特性及非金属夹杂物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Cr3WVE轴承钢经870℃淬火和550℃回火后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达到732MPa;通过疲劳断口的SEM观察,疲劳裂纹起源于试样的表面缺陷和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表面缺陷为非金属夹杂物脱落形成的凹坑和机加工留下的刀痕,内部非金属夹杂物主要为Al、Mg、Si和Ca的氧化物。夹杂物对30Cr3WVE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的影响与其尺寸和至表面的距离密切相关。构建了夹杂物尺寸和分布对30Cr3WVE轴承钢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影响的模型,通过控制夹杂物尺寸和数量可显著提高该钢的旋转弯曲疲劳极限强度。 王艳江 杨卯生 孙世清 张志慧关键词:非金属夹杂物 Efect of Ball Scribing on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Grai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被引量:2 2013年 Efect of ball scribing on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conventional grain-oriented(CGO) and high permeability grain-oriented(HGO) electrical steel was investigated. The samples were scribed with spacing of 2 mm, 4 mm, 8 mm and 16 m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ball scribing with 16 mm width at 1.0 T,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both℃GO and HGO steels was increased by 109% and 80%, respectively. Relative permeability rises as the scribing space increases,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peak value of relative permeability to a higher flux density. Relational models describing relative permeability and flux density were constructed with high accuracy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The experimental data curves were analyzed during the magnetizing process. Hao WANG Changsheng LI Tao ZHU Nkwachukwu Chukwuchekwa Ban CAI Gang HUO含镁合金的制备及在炼钢中的应用 2015年 利用镁处理生产超纯净钢及改善钢的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镁加入钢液中,反应十分剧烈,收得率很低且不稳定,无法满足实验的要求.本文拟利用金属粉末针对超高强度钢300M,制备Ni-Mg-Fe系和Ni-Mg-Mo-Fe系中间合金,镁的质量分数在5%左右,并采用电阻炉小坩埚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Ni-Mg-Fe系还是Ni-Mg-Mo-Fe系的含镁合金压块,镁的收得率都远远超过了预设的5%,镁的溶解量已基本达到稳定.镁处理后,钢中硫含量和全氧含量都明显降低,镁的加入起到显著的脱硫和脱氧效果.同时,钢中的夹杂物成分也变化明显,单相的Al2O3和Mn S夹杂物基本消失,转变为Mg S或者Mg O为核心的夹杂物,有些外面包裹着Mn S;或者是以Mg O·Al2O3尖晶石为核心,外面包裹着低熔点Mn S的复合夹杂物. 王承 龚伟 姜周华关键词:炼钢 超高强度钢 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试验研究了球刻痕法对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矫顽力、相对磁导率、巴克豪森噪声等磁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球刻痕处理后,高磁感取向硅钢的铁损明显降低,矫顽力下降,8 mm球刻痕过后铁损值与矫顽力分别下降16.2%和14.7%,且铁损和矫顽力均随刻痕间距降低而减少.刻痕后的高磁感取向硅钢磁导率在高磁感应强度下明显上升,刻痕后巴克豪森噪声值明显降低,经过对比分析确定8 mm为球刻痕的最佳刻痕间距.从磁畴观察、细化磁畴的原理等方面解释了细化磁畴对高磁感取向硅钢性能的影响原因. 王浩 李长生 蔡般 Nkwachukwa Chukwuchekwa关键词:高磁感取向硅钢 铁损 巴克豪森噪声 矫顽力 磁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