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1102)
- 作品数:146 被引量:1,602H指数:23
- 相关作者:严登华杨志勇宋新山王刚袁喆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东华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清代故宫旱灾档案的中国旱灾时空格局被引量:7
- 2013年
-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旱灾时空格局研究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利用清代故宫旱灾档案建立了清代旱灾数据库,运用GIS技术重建了1689—1911年中国旱灾时空格局。研究表明:①从旱灾发生的时间上看,受灾范围呈现3次较大波动,出现了9个干旱灾害典型年;②从旱灾发生的空间上看,旱灾频发中心主要集中在3个区域,即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河南、天津,以及江淮地区的安徽、江苏;③从干旱灾害发生的季节上来看,夏季旱灾是清代干旱灾害的主导类型。研究结果认为利用故宫旱灾档案复原的清代旱灾时空格局基本符合史实。
- 万金红谭徐明刘昌东
- 关键词:气候变化旱灾清代
- 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基于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从水利工程的布局、规模和运行管理两个层面构建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两种确定权重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在漳卫河流域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流域整体应对干旱能力水平较弱,未来需要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体系的科学调度管理,并充分利用流域外调水提高干旱应对能力。
- 王刚严登华吴楠杨志勇韩冬梅刘少华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熵值法
- 1961年以来海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8
- 2013年
- 以干旱易发区海河流域为例,利用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累积相对湿润度指数和模糊集对评价法,考虑了干旱的累积效应以及评价标准等级边界的模糊性和评价因子的时程分配,分析了海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流域主要干旱类型为中旱和重旱,平均面积分别约为7.30万km2和7.78万km2,重旱面积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②近25年来,重旱易发区范围表现出扩张的态势,1985—2010年重旱易发区面积达到14.9万km2,为1961—1985年的1.6倍。
- 严登华袁喆杨志勇王勇于赢东
- 关键词:干旱海河流域
- 运行方式对潜流人工湿地氧分布及脱氮的影响被引量:8
- 2013年
- 为了探究运行方式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的影响,分别采用了连续运行和不同落干时间的间歇运行方式处理生活污水。通过对比分析各方式下湿地床体溶解氧的空间分布来揭示脱氮效果差异。结果表明,间歇运行方式对湿地床体中上层有较明显复氧作用,落干时间的延长可以增强复氧效果;间歇运行方式下湿地的硝化和反硝化能力均要强于连续运行方式,其中硝化反应强度随着湿地氧环境的改善而提高,总氮的去除率与硝化反应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间歇运行不同落干时间下反硝化能力没有显著差异,硝化反应强度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限制因素。
- 周斌宋新山王宇晖王苑严登华
- 关键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连续运行溶解氧脱氮效果
- 国外湖泊管理和保护的经验及其启示被引量:3
- 2011年
- 在世界范围内,湖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对湖泊的盲目开发利用和在湖泊管理中的缺位和错位,导致了湖泊状况不断恶化。深入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和日本的湖泊保护和管理的经验,包括法制方面、管理体制方面和管理措施方面等不同之处,可借鉴并转化为对我国的启示。
- 何鹏肖伟华李彦军
- 关键词:流域综合管理法制
- 区域气象干旱评估分析模式被引量:13
- 2014年
- 为应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干旱问题,对区域气象干旱相对完整的评估分析模式开展了探讨。提出了从区域气象干旱识别到干旱特征值计算,再到干旱特征多变量分析的3个分析评估步骤。并以渭河流域为例,对研究区域进行了矩形干旱评估单元划分,选取了RDI(Reconnaissance Drought Index)为评估指标对区域内各单元各时段的干旱状态进行了识别,结果与历史记载的干旱年份吻合较好。分别采用了分布拟合、相关系数和Copula函数等统计学方法对区域干旱的干旱特征值(干旱历时、干旱面积、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进行了特征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单变量、双变量及多变量特征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各类分布函数的计算和绘图,得到了渭河流域干旱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和重现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区域干旱评估分析模式。
- 刘文琨裴源生赵勇肖伟华
- 关键词:气象干旱COPULA函数渭河流域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生态环境累积效应机理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针对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累积效应的问题,从累积影响因子、途径和效果三方面介绍了累积效应的特征,阐述了时间和空间累积效应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13个梯级抽水泵站建设运行造成输水渠道的径流、水温、水质、泥沙和水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累积效应,并剖析了这五个方面的累积规律和机理,为生态水文调控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 何鹏肖伟华李彦军严登华王刚刘波
- 关键词:生态环境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海河流域1961年-2010年极端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1
- 2014年
- 以海河流域30个气象基准站1956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日值资料为基础,选取12个表征极端气候变化指标,分析了该流域极端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极端高温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均有较强的增加趋势;极端低温的强度、频度显著降低,反映出流域整体增温的气候变化背景;流域短历时极端降水强度有增大趋势,年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降低,连续湿日表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而连续干日在近几十年来有一定的增加趋势,区域呈现弱干化趋势。从年代际变化特征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极端高温事件和短历时强降水事件发生趋于频繁,而长持续性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减少。海河流域整体的暖干趋势以及降水集中的趋势,将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短历时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增加可能加剧局地的山洪灾害和城市内涝的风险。
- 王刚严登华张冬冬刘少华
-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降水海河流域气候变化
- 近50年来淮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6
- 2012年
- 以淮河流域及周边地区48个气象站点1961年-2010年共50年逐日降水过程为基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数据处理平台,结合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变换和集对分析法(SPA)等,分析淮河流域年降水量时间序列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降水集中度、集中期、降水质心、旱涝发生频率、旱涝交替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南部地区降水增加,北部地区降水减少;②年际变化上存在27年的主周期,年内分配集中在夏季,且北部地区降水更为集中;③干旱易发区分布面积较广,洪涝易发区分布相对较集中,上游和中游部分地区为旱涝交替易发区。
- 袁喆杨志勇郑晓东袁勇
- 关键词:淮河流域降水量旱涝
- 基于Markov模型分析黄淮海中东部地区540年来的旱涝演变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研究黄淮海中东部地区的旱涝演变过程对于揭示其变化规律,实施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收集黄淮海中下游16个代表站541年的早涝状态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获得不同早涝状态发生的稳定概率、期望持续时间、重现时间、各旱涝状态转向干旱状态的平均持续时间,以及旱涝事件1-3年的转移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长期以来总体上以偏旱和干旱多发为主;黄河流域中游具有干旱多发、连发特征,海河流域次之,淮河流域具有洪涝多发、连发的特征;唐山、保定、石家庄、天津、北京以及郑州存在干旱、洪涝连发特征,但总体上干旱重于洪涝;榆林、延安、临汾、太原、西安更易发生2年以上的连旱,而洪涝不易连发;阜阳、蚌埠、菏泽和临沂易发洪涝和旱涝急转。
- 宋新山严登华王宇晖王苑
- 关键词:MARKOV模型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