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01)

作品数:24 被引量:146H指数:8
相关作者:屈红军杨欢郑艳荣董文武刘新社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盆地
  • 12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储层
  • 4篇上古生界
  • 4篇盆地东部
  • 4篇古生界
  • 4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地质
  • 3篇岩相
  • 3篇物性
  • 3篇成岩相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学
  • 2篇岩石学特征
  • 2篇延长组
  • 2篇油层
  • 2篇上奥陶统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南缘
  • 2篇孔隙

机构

  • 19篇西北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延长油田股份...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7篇屈红军
  • 7篇杨欢
  • 5篇郑艳荣
  • 4篇刘新社
  • 4篇董文武
  • 4篇李敏
  • 3篇魏新善
  • 3篇王力
  • 2篇蒲仁海
  • 2篇李文厚
  • 2篇董阳阳
  • 2篇李明
  • 2篇赵冲
  • 2篇章志明
  • 1篇丁超
  • 1篇任剑
  • 1篇刘万明
  • 1篇杨博
  • 1篇张刚
  • 1篇陈强

传媒

  • 4篇Acta G...
  • 4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非常规油气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Petrol...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成岩相发育规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是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之一。成岩作用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体的后期改造不容忽视,研究该地区的成岩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常规压汞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2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特征开展研究,将研究区山2段储层划分为6种成岩相,并重点分析了各成岩相的发育规律及物性差异。研究表明储层的物性分布规律明显受成岩相控制,高岭石+石英加大粒间溶蚀相物性最好,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
陈雅晖屈红军魏新善刘新社杨欢田夏荷董文武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成岩相胶结物孔隙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气储层石英溶蚀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15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气储层主要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总体石英含量较高,在镜下观察中经常发现该区上古生界储层发育石英溶蚀现象,因此分析该区石英溶蚀特征、探讨其形成机理对储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上古生界致密气储层石英溶蚀特征、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石英溶蚀表现为石英颗粒及硅质胶结物溶蚀成港湾状、锯齿状,部分颗粒表面发育溶蚀坑,可分为石英颗粒边缘被溶蚀、石英次生加大边被溶蚀及石英颗粒部分或整体被溶蚀这3种型式;石英溶蚀表现出2种伴生胶结物特征:一种是多酸性黏土矿物高岭石的石英溶蚀;另一种为富伊利石的石英溶蚀。石英溶蚀机理有2种:一种是有机酸条件下酸性孔隙水及游离水中的Al 3+对石英的溶蚀,主要伴生以高岭石为主的酸性黏土矿物,对高岭石含量较高的本溪组及山2段储层孔隙改善明显;另一种是偏碱性成岩环境下碱性孔隙水对石英的溶蚀,主要伴生以伊利石为主的偏碱性—中性黏土矿物,对伊利石大量发育的太原组储层孔隙改善明显。
田夏荷屈红军刘新社杨欢董文武陈雅晖
关键词:溶蚀机理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8储层成岩相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13年
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重要的产油层段之一,但总体研究程度较低。文中综合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对罗庞塬地区的成岩相及其对物性的影响做了详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四种成岩相,绿泥石环边胶结—长石溶蚀相、长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相、铁方解石连晶胶结相和泥质胶结压实相。储层的物性分布规律明显受成岩相控制,绿泥石环边胶结—长石溶蚀相区储层物性最好,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长石溶蚀—铁方解石胶结相区储层物性稍差,为较有利储集层发育的相带。
张彬屈红军李敏杨欢王力郑艳荣
关键词:成岩相物性鄂尔多斯盆地
Carbon Isotop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rmian Carbonate Stratotype Section in the Northern Upper-Yangtze Region, Southern China被引量:1
2018年
The Permian global mass extinction events and the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flood basalts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should display certain respons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carbon isotope. In this paper, the Permian carbon isotopic evolution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is examined through systematic stratotype section sampling and determination of 13 C in the northern Upper-Yangtze regions and Southern China. Additionally, the carbon isotopic evolution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events in the region are evaluated, comparing the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and the global sea-level change curves.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carbon isotopic curves of the Permian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background carbonisotope baseline values, with three distinct negative excursions, which are located at the Middle–Late Permian boundary and the late period and end of the Late Permian. The three distinct negative excursions provide an insightful record of the global Perm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s and the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flood basalts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The first negative excursion at the Middle–Late Permian boundary reflected the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flood basalts, a decrease in sea level, and biological extinction events of different genera in varying degrees. The second negative excursion in the Late Permian included a decrease in sea level and large-scale biological replacement events. The third negative excursion of the carbon isotope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 corresponded unusually to a rise rather than a decrease in sea level, and it revealed the largest biological mass extinction event in history.
QU HongjunLI PengLUO TengwenGUAN LiqunFAN YuhaiWANG Li
关键词:CARBONERUPTIONEMEISHANBASALTSPERMIAN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柳洛峪区长7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9
2016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藏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物性、含油性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变化较大。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及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资料,对下寺湾柳洛峪区长7储层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7为浊积扇沉积,储层主要为浊积砂岩,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为长石溶孔和溶蚀粒间孔;孔隙度平均为6.83%,渗透率平均为0.27m D,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平面上储层特征受到物源和沉积相的控制,垂向上长石溶孔和粒间溶蚀孔对储层物性有建设性的改善作用。
王斌屈红军赵冲郭鹏戈胡芸冰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水锁伤害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水锁伤害较强,水锁效应已成为影响该地区油气田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水锁伤害试验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水锁伤害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水锁伤害程度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强,其纵向上4个层位的伤害程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山1段、山2段、太原组、本溪组;中值半径、渗透率与该研究区储层水锁伤害程度呈负相关性,而岩屑、胶结物与该研究区储层水锁伤害程度呈正相关性,即含量越高的储层水锁伤害程度越大。
董文武屈红军魏新善刘新社杨欢田夏荷陈雅晖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水锁伤害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孔隙演化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是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通过研究该地区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史,对了解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的致密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大量铸体薄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试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储层孔隙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主要成岩作用中,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建设性作用;该研究区的原始孔隙度在37.64%,伴随长期压实作用,损失了过半的孔隙,在经历了多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致密,孔隙所剩无几,随后经历2期溶蚀作用,最终使该研究区储层目的层的平均孔隙度稳定在7.16%左右。
田夏荷屈红军魏新善刘新社杨欢陈雅晖董文武
关键词:孔隙演化成岩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碎屑岩锆石U-Pb年龄及物源分析被引量:29
2015年
运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沉积期的物源环境。结果表明:①平凉组凝灰质砂岩中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大致包含3组:第一组为早古生代的407~477Ma,峰值为454Ma,占总体的72.5%;第二组为中—新元古代的588~1548Ma,峰值为962Ma,占总体的22.5%;第三组为古元古代的1612~2496Ma,占总体的5%。②集中在407~477Ma年龄组分指示其物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北秦岭岛弧杂岩带,588~1548Ma和1612~2496Ma的年龄组分反映的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③锆石年龄谱综合分析,平凉组碎屑沉积物质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多源性,指示晚奥陶世平凉期的沉积环境应属于祁连—北秦岭岛弧杂岩带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之间的局限残留边缘海盆地。
杨甫陈刚陈强丁超高磊雷盼盼张文龙师晓林童明军
关键词:锆石LA-ICP-MSU-PB定年物源分析鄂尔多斯盆地
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双物源对石油分布的控制被引量:1
2014年
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是定边油田主力产油层,储层及石油分布非均质性很强,长8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石油分布明显受西北及东北方向双物源控制,因此研究长8油层组双物源的交汇位置、双物源岩石学特征的差异性及双物源对沉积微相和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铸体薄片、X-衍射全岩分析技术研究了双物源岩石学特征,通过沉积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相带展布规律,通过油藏分析技术研究了长8油层组石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层组西北物源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及高沉积岩岩屑、高变质岩岩屑、低岩浆岩岩屑的特征,东北物源具有高长石、低石英及高岩浆岩岩屑、高变质岩岩屑、低沉积岩岩屑的特征;长8油层组在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西部相带呈北西向延伸,在研究区东部相带呈北东向延伸,在研究区中部叠合连片;长8油层组的石油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割性,分别呈北西向、北东向延伸。上述研究反映出定边罗庞塬地区长8油层组石油的宏观分布明显受北西、北东向双物源的控制。
任剑张刚刘万明王薇屈红军董治斌李敏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碎屑锆石测年及盆山耦合探讨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结合砂岩碎屑组分Dickinson图解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区域构造属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盆山耦合关系。Dickinson图解法显示本溪组(C2b)样品点主体落在克拉通物源区;太原组(P1t)和山西组(P1s)大部分点落在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其余点落在克拉通物源区;石盒子组(P2s)样品点几乎都落在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从砂岩碎屑锆石频谱图可以看出,剖面从下而上,锆石年龄变化明显:本溪组主峰值年龄为古元古代早期(2471 Ma);太原组和山西组主峰值年龄为古元古代晚期(分别为1948 Ma和1883 Ma),且出现中新元古代的年龄记录;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具古元古代早期和晚期2个主峰值年龄,同时古生代年轻年龄记录也明显增多。综合研究显示,晚石炭世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地块北缘伊盟隆起古老基底,且源区构造稳定;早二叠世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地块北缘较年轻基底的隆升区,同时还有来自兴蒙海槽关闭形成的阴山新隆起的中新元古代基底的贡献,暗示该时期古老基底伊盟隆起发生沉降不再起分隔作用,兴蒙造山带开始发生地体拼贴,初始碰撞;中–晚二叠世,随着阴山持续隆升,新老基底都有剥露,反映该时期华北北缘发生海西期主体造山作用。
屈红军韩星陈硕杨博杜美迎董阳阳赵冲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盆山耦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