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971)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 相关作者:邓红刘清朱音聂倩倩申秀锦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 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对肿瘤实质和间质相互作用的调控
- 2009年
- 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失控性生长,在这个过程中,转录因子的持续激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活蛋白(AP)-1是转录因子中的一种,它参与调节机体内多种基因的表达,在正常组织的发育、增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是肿瘤实质和其间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个相互作用中,AP-1信号通路控制着肿瘤的发展。了解AP-1转录因子及AP-1信号通路在肿瘤实质和间质相互作用中的意义对肿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就AP-1及其信号通路在肿瘤实质和间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控作一概述。
- 申秀锦邓红
- 关键词:激活蛋白1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间质AP-1转录因子
- 转录因子AP-2在肿瘤发生中的双向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激活蛋白-2是一类具有细胞特异性结合DNA的转录因子家族,能特异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迄今已发现α、β、γ、δ、ε五个亚型,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激活蛋白-2的调节效应可能为双向,即抑癌或促癌,与组织特异性、时间先后以及各亚型之间差异性等相关。文中着重综述了AP-2在肿瘤发生中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 梁硕邓红
- 关键词:双相调节作用激活蛋白-2
- 肿瘤细胞膜/质蛋白转位入核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蛋白质作为生命物质的基础,在不同组织细胞中呈现不同的定位,执行不同的功能。同种蛋白质在不同的亚细胞区域定位可以发挥不同的功能,甚至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作用。功能蛋白和结构蛋白都能够发生定位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参与信号转导。细胞癌变后,信号异常转导,原本在正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中表达的蛋白,却在肿瘤细胞中转位到细胞核而发生功能改变。结构蛋白入核主要通过蛋白断裂、蛋白含量改变以及蛋白相互结合实现。对关键蛋白分子的转位研究,有助于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朱紫菱谈静邓红
- 关键词:信号传导肿瘤细胞
- KIF3复合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2022年
- KIF3复合体是一种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丝分裂等重要生物学过程。本文总结KIF3复合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介导初级纤毛的发生、调控神经元发育等),及其与各种疾病发生的关系,以期为今后更进一步了解KIF3复合体与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杨玉婷邓红
- 关键词:细胞内物质复合体驱动蛋白有丝分裂疾病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异质性与来源多样性被引量:4
- 2020年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是肿瘤间质的主要成分,既可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和耐药,又可抑制肿瘤演进,具有功能异质性。CAF可起源于不同细胞,具有来源多样性,其来源多样性导致其功能异质性。不同来源的CAF具有不同的分子标志物,这将有助于对CAF进行分子分型。CAF的分子分型将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标。
- 谈静杨玉婷孙文杰朱紫菱邓红
- 关键词: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肿瘤增殖肿瘤间质分子标志物分子分型新靶标
- LMO4调节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5
- 2011年
- LIM-only factor 4(LMO4)作为哺乳动物LMO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调节细胞增殖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其在哺乳动物正常发育和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LMO4在上皮-间质相互作用活跃的区域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失调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现就LMO4与TGF-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细胞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 李静怡申秀锦邓红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基因表达调控转录信号传导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FTIR光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对31例结直肠癌患者、8例肠炎患者和10例健康者的血清冻干粉标本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pectrum,FTIR)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显示,FTIR检测血清冻干粉获得11个吸收峰,结直肠癌组P9峰位波数蓝移(1 249c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1,p<0.05);5个吸光度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层序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显示结直肠癌个体红外光谱具有一定程度的聚类特性;对酰胺Ⅰ带光谱(1 700~1 600cm-1)进行傅里叶解卷积等处理获得蛋白二级结构的百分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初步提供了血清FTIR光谱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理论依据。
- 阮森林王茹陈小燕吴雅颖刘清刘敏饶翠邓红
-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直肠癌血清
- 双层细胞球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研究结肠癌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对缝隙连接蛋白C x43表达影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构建一种更接近于人体肿瘤微环境的三维肿瘤细胞培养模型---双层细胞球,并运用此模型观察结肠癌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对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验证该模型,分析其优势,同时明确两种细胞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探讨此相互作用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借助小组特制装置,将结肠癌细胞SW620和成纤维细胞HELF共培养成双层细胞球,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x43的表达。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肠癌细胞单独培养、结肠癌细胞-成纤维细胞双层共培养及直接混合共培养三组中Cx43的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球中细胞形态良好,两种细胞分界明显;在两种细胞分界处发现了Cx43表达明显上调;SW620细胞单独培养时不表达Cx43,双层共培养时仅有微弱表达,直接混合共培养时表达明显增强;结直肠癌组织的肿瘤实体内部Cx43表达较弱,侵袭前缘表达增强。结论双层细胞球是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直观而敏感的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再现结肠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上调Cx43表达的现象。
- 赵志敏林山力文欢邓红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成纤维细胞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D10表达在结直肠腺瘤癌变和复发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TAF) CD10在结直肠腺瘤癌变和复发中的作用,评价TAF CD10表达在诊断腺瘤癌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收集结直肠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结直肠腺癌组织各50例,取配对结直肠腺癌标本远端切缘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测定TAF CD10和肿瘤细胞p53、Ki-67、β-catenin及CyclinD1的表达,分析TAF表达CD10与肿瘤细胞表达p53、Ki-67、βc-atenin 和CyclinD1的相关性。同时收集低级别腺瘤100例,分复发组(43例)和非复发组(57例)两组,其中复发组中复发为结直肠腺癌16例和复发为腺瘤27例,比较CD10在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差异及复发为结直肠腺癌与腺瘤间差异。结果:正常黏膜不存在 TAF,其CD10在结直肠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50%和78%,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 <0.05);Ki-67、β-catenin在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腺癌中瘤细胞的表达逐渐升高(均P<0.01);CyclinD1在高级别腺瘤中表达高于腺癌和低级别腺瘤(均P >0.05);p53在结直肠腺癌和高级别腺瘤中表达高于低级别腺瘤(均P<00.1);CD10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p53、Ki-67、β-catenin核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 r=0.264、0.307、0.320,均P<0.01),而与CyclinD1、β-catenin膜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r=0.012、-0.073,均 P >0.05)。 CD10在低级别腺瘤复发组表达高于非复发组(P<0.05),在复发为结直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又高于复发为腺瘤者( P<0.05)。结论:TAF CD 10可能在腺瘤癌变中起重要作用;TAF CD10高表达的腺瘤容易复发且癌变;TAF CD10联合肿瘤细胞p53、Ki-67、β-catenin检测有助于诊断结直肠腺瘤癌变和预测腺瘤复发。
- 郑江江朱音李昌水李银亚聂倩倩朱紫菱邓红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 CD10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形成和演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CD10的表达及其在结直肠癌形成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浙江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有详细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22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心区、癌旁腺瘤组织及切缘正常黏膜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CD10表达和肿瘤细胞Ki-67、p53、cyclin D1及β-catenin的表达,观察CD10在间质CAF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细胞表达Ki-67、p53、cyclin D1及β-catenin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肠黏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不表达CD10,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CAF CD10的表达率分别为80.1%(181/226)和58.4%(132/226),CD10阳性的细胞同时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不表达结蛋白。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的肿瘤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4.1%(190/226)和63.7%(144/226),正常肠黏膜上皮表达率为7.1%(16/226)。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肿瘤细胞表达率分别为50.4%(114/226)和53.1%(120/226),在正常肠黏膜上皮的表达率为8.8%(20/226)。cyclin 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心区和癌旁腺瘤区肿瘤细胞表达率分别83.6%(189/226)和48.7%(110/226),在正常肠黏膜上皮不表达。β-catenin在正常肠黏膜上皮全部定位于细胞膜,癌旁腺瘤区肿瘤细胞膜表达率为53.1%(120/226),细胞质表达率为95.6%(216/226),细胞核表达率为10.6%(24/226);肿瘤中心区癌细胞膜表达率为17.7%(40/226),细胞质表达率为100.0%(226/226),细胞核表达率为49.1%(111/226)。随着CAF CD10在癌旁腺瘤区和癌组织中心区的表达逐渐增高,周围肿瘤细胞Ki-67、p53、cyclin D1和β-catenin核表达也逐渐增高(P〈0.05)。CAF CD10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有差异(P〈0.05);而与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
- 朱音郑江江杨芳聂倩倩朱紫菱邓红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成纤维细胞脑啡肽酶Β连环素WNT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