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011016-1) 作品数:11 被引量:97 H指数:5 相关作者: 刘玉香 吕永康 陈宏平 杨云龙 郭强 更多>> 相关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碳源和氮源对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Y1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3年 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脱氮细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Y1.本实验对菌株Y1在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底物浓度下的脱氮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可以利用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生长,不能利用羟胺;以氨氮为唯一氮源进行硝化作用时,柠檬酸钠和乙酸钠是最佳碳源,最佳碳氮比为15,菌株Y1可降解高浓度氨氮,在36h内将400mg·L-1氨氮全部去除,1600mg·L-1氨氮的去除率可达21.3%,最大降解速率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以硝氮或亚硝氮为唯一氮源进行反硝化时,菌株Y1可以适应高浓度氮源但不能完全去除氮源,当碳氮比为20,经36h培养硝氮和亚硝氮的去除率均达到100%. 宋宇杰 李屹 刘玉香 和文龙关键词: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碳源 氮源 不动杆菌 一株地衣芽孢杆菌异氧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选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设计实验,对一株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好氧反硝化-异养硝化性能测定实验,通过测定对硝酸盐氮和总无机氮的去除能力,研究了COD/N、温度、DO(以转速来表征)以及p H 4种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对NO3--N的最大还原率可达100%,对硝酸盐氮还原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OD/N>DO>温度>p H,对应的最优条件为COD/N=14,转速70 r/min,温为30℃,p H为7.0;对总无机氮的最大去除率可达99%以上,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OD/N>温度>DO>p H,对应最优条件是COD/N=14,转速为70 r/min,温度为30℃,p H为7.5。同时在优化条件下对菌株的异养硝化性能测定,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64%,表明该菌株自身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郭强 杨云龙 陈宏平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 好氧反硝化 异养硝化 正交试验 金属离子对粪产碱杆菌C16的脱氮和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异养氨氧化细菌C16的生长和脱氮性能影响,探讨适于C16生长和脱氮的金属离子及其浓度。【方法】实验选用Mg2+、Mn2+、Fe2+、Cu2+、Zn2+5种金属离子,对C16的生长﹑脱氮性能﹑亚硝酸盐氮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Mg2+明显促进C16的生长和NH4+-N氧化速率;较高浓度Mn2+使得C16无法生长;原培养基中缺少Fe2+会抑制C16的生长和NH4+-N氧化速率;在原培养基中加入0.1 mmol/L的Cu2+对C16的生长和脱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u2+使得培养基中基本无NO2--N和NH2OH的积累;不同浓度的Zn2+对C16的生长和氨氮去除有抑制作用。酶活实验结果显示,0.1 mmol/L Mg2+促进了羟胺氧化还原酶(HAO)的活性;0.1 mmol/L Cu2+促进了硝酸盐还原酶(Nar)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的活性。【结论】Mg2+是C16生长和脱氮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金属离子;加入Cu2+可避免过量亚硝酸盐积累。 王瑶 刘玉香 安华 张浩关键词:金属离子 硝酸盐还原酶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硝化特性研究 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出一株异养硝化细菌C16。通过对该菌株进行硝化性能研究,证实NH4+-N去除率高达95%以上,TN、CODcr去除率分别为70.97%、91.01%。在NH4+-N去除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量约... 吕永康 张维清 刘玉香 殷家红关键词:异养硝化细菌 硝化作用 临汾市给水厂除盐工程设计 被引量:4 2014年 临汾市尧都区水厂水源水中硫酸盐、硬度等项目超标,针对含盐量偏高、处理水量大的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采用一级两段式纳滤膜处理工艺处理部分原水,再按一定比例与传统工艺处理后的未经软化的水勾兑混合的方式。运行表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的要求,制水成本合理。 郭强 陈宏平 李楠 杨云龙 李晨旻关键词:地下水 除盐 纳滤 勾兑 蒸发-催化热解法去除COD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初步考察了蒸发法和热解法对某焦化厂含酚废水的COD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蒸发和热解联用的的方法对于废水中COD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处理后水样的COD值仍高于生化处理入水口标准。通过制备以γ-Al2O3为载体的热解催化剂来提升处理效果,实验得出以Cu为活性组分,在5%质量分数,焙烧温度350℃下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使用该催化剂在350℃的热解温度下对废液中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8.6%。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在循环使用6次后,COD的去除率仍然达到93.5%。 郭强 陈宏平 杨云龙关键词:含酚废水 催化热解 铜系催化剂 新型脱汞技术下粉煤灰中的含汞量及其堆存时汞的浸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SBR)升级改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试验。分别研究了前置反硝化、前后同时反硝化工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1)SBR处理城市污水,COD、NH4+-N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但不能保证TN达标,其中碳源不足是关键因素。(2)补充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可以保证TN达标。葡萄糖最优投加量为125mg/L,此时TN的去除率为76.1~83.8%,出水TN稳定在11~12mg/L。 谢卫朋 杨志宏 赵海钊 孙丽娜 陈宏平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 生物脱氮 硝化 反硝化 碳源 一株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最佳固定化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异养硝化细菌Y1,菌落为白色、半透明。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不动杆菌属(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Y1)。研究了不同包埋材料的包埋法固定化异养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当以PVA(聚乙烯醇)+CA(海藻酸钠)为包埋载体制作固定化小球时降解效果最佳,实验培养5d后,氨氮剩余量为17.68mg/L,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总氮去除量也达到64.17%. 范宝芸 杨杰勇 吕永康 刘玉香关键词:异养硝化细菌 固定化 一株异养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最佳亚硝化条件 被引量:11 2011年 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高效去除氨氮并显著积累亚硝酸盐氮的异养硝化细菌C16。该菌株为G-,短杆状;菌落为白色、半透明。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产碱杆菌属(命名为Alcaligenessp.C16)。对该菌的异养硝化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异养硝化过程中,该菌可将培养基中的氨氮全部去除。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经4 d培养,菌株C16的氨氮去除率为94.7%,亚硝酸盐氮的积累量大幅度增加,在培养基中氨氮浓度同为100 mg·L-1条件下,由优化前的7.34 mg·L-1增长到优化后的30.1 mg·L-1。 吕永康 殷家红 刘玉香 张维清关键词:异养硝化 培养基优化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ophic Nitrifying Strain W1 被引量:5 2012年 In a high concentration substrate medium, a heterotrophic bacterium with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of ammonium, named W1, was 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 of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The bacterium was Gram-negative, rod-shaped, and identified preliminarily as Alcaligenes sp.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its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I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ammonium medium (400 mg·L 1 4 NH -N), the effects of C source, N source, C/N ratio and initial pH of medium on ammonium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strain W1. The maximum ammonium removal was around 95% in 4 days in an improved medium. The production of N 2 gas was examined in a closed system that was full of pure oxygen at the beginning. N 2 gas was detected in the system after 4 days of cultivation, which further testified that strain W1 has 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and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abilities simultaneously. 吕永康 王荀 刘博凯 刘玉香 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