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153)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陈洪杏刘娜洪权刘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天津社会科学院福建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论语
  • 6篇《论语》
  • 5篇注疏
  • 2篇一以贯之
  • 2篇吾道一以贯之
  • 1篇学而时习之
  • 1篇疑义
  • 1篇知天命
  • 1篇之学
  • 1篇生而知之
  • 1篇侍坐
  • 1篇疏解
  • 1篇天道
  • 1篇取譬
  • 1篇中庸
  • 1篇忠恕
  • 1篇子路
  • 1篇为政
  • 1篇析疑
  • 1篇效仿

机构

  • 6篇中共福建省委...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福建省委党校
  • 1篇四川大学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作者

  • 9篇陈洪杏
  • 3篇刘娜
  • 1篇刘娜
  • 1篇洪权

传媒

  • 3篇福建论坛(人...
  • 2篇福州大学学报...
  • 2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近代以来《论语》注疏的又一范本——对黄克剑先生《论语疏解》的解读被引量:1
2012年
近几十年来有价值的《论语》注本可谓屈指可数。在这种人文灵韵日渐凋蔽的时运里,黄克剑先生的《论语疏解》一书便显得分外难得。相较于前贤可称述的注本,此书无论是在注疏体例的开掘、丰富和完善上,还是在对牵动《论语》诸多章句的"道"、"教"、"中庸"等重要范畴的领会上,均堪称近代以来《论语》注疏的又一引人瞩目的范本。
陈洪杏
关键词:中庸
《论语·先进》“侍坐”章“与点”义趣辨微——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2016年
近代以来对《论语·先进》"侍坐"章"与点"义趣的诠说依然繁富,绝大多数注家均刻意区别曾晳之志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之志,同时亦留意到了孔子对其余三子之志并无贬意。不过由于没有关联孔子对为政的总体设想,未能分出为政的若干层次——"庶""富之""教之"或"足兵""足食""民信之",最终不能从为政角度把握曾晳之志。事实上,曾晳所志可谓儒家教化、治化的极境,为他所看重的是着重于性灵之培壅的"教之"这一为政之要端。不过,曾晳之志虽可从"庶""富之""教之"的为政线索来理解,它并不局囿于为政。换言之,"教之"既可以为政之大本视之,亦可把握在独立于为政的人生又一重要领域即"境界"之内。在孔子这里,"教之"或"曾晳之志"乃在"为仁""为政"的纽结上。
陈洪杏
关键词:为政
“生而知之者,上也”疑义辨惑——兼谈“性相近”章、“我非生而知之者”章
2014年
文章借着对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的寻究,结合"中庸"范畴对《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章义理做了一番深入辨析,并将由此导出的见解引向常被置诸"生知"主题之下的其它章句——如"阳货"篇"性相近"章、"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文章指出:(1)"生知"者是孔子为了督促"学知"者、"困学"者、"困而不学"者孜孜以学而作的一种悬设,"学知"、"困学"、"困而不学"所指皆非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的学习态度。(2)"性相近"之"性",乃"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亦非"兼气质而言"之性者,它意味着从"气质之性"这些与生俱来的性状那里被觉悟到并拣择出来的"人皆有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亦意味着对"心"的种种善端的觉悟、拣择、扩充,它是一种以"仁"为价值归趋的性向。(3)孔子"非生而知之者",其"信古"、"好古"或在生命化的讲习的义趣上,或在范本效仿的义趣上,无论是哪一种"信古"、"好古",其宗趣皆在于学"为仁"、学"为人"。"学"以"为仁"而"为人"是隐贯于诸章之间的一种真切而灵动的义趣。
陈洪杏刘娜
关键词:好古
“吾道一以贯之”章“忠恕”、“一贯”关系辨略——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被引量:3
2013年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一直以来都是《论语》注疏史关注的焦点之一。曾子是假借"忠恕"言"夫子之道"以喻示、劝勉门人,还是认为"忠恕"即是"夫子之道"?"忠恕"与"夫子之道"的关系当如何把握?这是其中引起学者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文章结合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指出:一、就价值取向而言,"忠"、"恕"可谓与"仁"完全一致,它们所指向的虚灵境地显然是通向作为一种极致状态的"仁"的。另一方面,就价值取向所指的虚灵境地的义蕴而言,"忠"、"恕"又可谓收摄、贞定于"仁",而"仁",在推扩的过程中必定不会止步于"忠恕"的内涵,在提升的过程中亦必定不会范围于"忠恕"的德目。二、"人""己"、"己""人"在以"己"为重的前提下在"忠恕"这里被处处联为一体,如此对孔子之学乃"求诸己"之学、孔子之教乃"近取譬"之教的认可可谓无以复加。只是在这一前提下,以共通的"恻隐之心"为端倪的"忠恕"才从一般的德目提升出来,成为最佳的入德之方、趋"仁"之途。
陈洪杏刘娜
关键词:一以贯之忠恕
“学”之“觉”义探微——“学而时习之”之“学”义旨辨略
2016年
孔子之学辐辏于"觉",此"觉"或"觉悟"由效仿在践"仁"、履"仁"方面可引以为范的先哲时贤的所作所为("效"或"效仿")而得,亦由讲习被认为寄寓了"仁"道消息的《诗》《书》《礼》《乐》《易》等古代典籍("学文")而得。对"学""效""觉""学文"四者之间关系的研琢,乃是窥知孔子之"学"之微旨的要径所在。
陈洪杏
关键词:效仿觉悟
“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宗致辨识——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2014年
"性"既意味着对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的反省,亦意味着对此四"心"可许以"善"而其足以将人与禽兽从始源处予以区别这一点的觉悟。"仁"、"人"之"圣"境不断地超出经验的个人的修德状况或修德的经验个人,不懈地跃向更高的境界,它既构成衡量经验的个人究竟达到了何种修德程度的最后准矱,亦构成吸引经验的个人修养"仁"德以不懈提升人格的最高理想;这个最后的准矱、最高的理想就其圆满到没有丝毫偏差的境地而赋有形而上的高卓品格来说,即是所谓神圣之"天"或"天道"。"仁"、"人"、"性"、"天"或"天道"皆属实践范畴,其韵致非以真生命投入者将无缘照面,其胜义非生命陶滤到至纯至正至卓之境地者将难以尽识。不过,在直言不堪其任的地方,并不意味着孔子不曾将其对"仁"、"人"、"性"、"天"或"天道"的悟识以某种间接的方式诲示弟子、时人,此即"近取譬"、范本引导与"生命化"的讲习。
洪权刘娜陈洪杏
关键词:天道
《论语》“尧曰”章大旨析疑
2019年
《论语》'尧曰'章可把握为孔门弟子借着对某些取自遗籍的古圣先王之语和若干孔子之语的连缀,来传述一种被追溯到古圣先王而实则在孔子这里才第一次获得自觉的'道'的传承历程。其对汤武皆以'罪己'为为政之大端的强调,既相契于先师的'克己复礼为仁''政者正也'等诲示,更相合于先师在诸侯纷争的春秋衰世关于当政者尤有必要以礼节制日益膨胀的权势欲、贪欲的特别警戒。从其对以'公则说'为结穴的'谨权量'诸政事的罗举,看得出他们对先师赞誉群圣公天下之'让'德的用心的领会,亦看得出他们对先师所祈求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认同。至于其对'允执其中'的看重,更是表明先师所说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之'至'确已为他们所体识,并构成他们的最高追求。
刘娜陈洪杏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章“命”意识辨正——兼谈“五十而知天命”被引量:1
2014年
"命"的话题永远不可能被否弃。人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只有通过与外界进行必要的物质交换才能使其富有生机的肉体得以持存,对待性或有所对待是人的存在的一重规定,在这个向度上"命"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同对"道"的瞩望一样,对"命"的顾念构成了人生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终极眷注。因此,问题不在于谈"命"与否,人生的境界即有不同,不在于孔孟之"道"被觉悟后,"命"是否为"道"所取消,而在于二者在孔孟的价值判断中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孔子在生死危厄关头勃发的殉道精神,可谓极其典型的道德崇高感,它是孔子持久地涵养着的日常崇高感即"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在特殊时刻受到某种"命"意识强烈刺激后极其璀璨的一闪。对死生、富贵价值和"仁"德价值的觉醒,对人生终极眷注之重心的转换,对"中庸"作为一种道德信仰的觉悟,这是孔子对殷周以来根深蒂固的"命"意识之功能所以能作出富于时代变革意义之扭转的底蕴所在。
陈洪杏
关键词:或然性崇高感
“吾道一以贯之”章义旨辨略二题——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被引量:1
2012年
《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章一直引起学者热烈的争议。本文就其中两个聚讼不已的论题深入考察了近代以来众多注家的相关论述,指出:一、孔子之道的"仁"的价值取向对孔子之学提出"觉"的品格的要求。无论是孔子对弟子所作的以"近取譬"、"范本引导"为特征的示教,还是曾子、子夏等对先师之训的遵从,无不是由"效"而"觉"以致"道"。二、"仁"、"人"相即不离、相互成全。只有真正领会了践行"仁"德方面的"知(觉)行合一"精神,把"仁"、"人"、"道"把握在一种向着无穷远处动态升进的视野里,才可以说真正理解了"一以贯之",理解了孔子学说的形上之维。
陈洪杏
关键词:一以贯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