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21062)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龙亚秋王勇智英高慧媛薛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酪氨酸
  • 2篇氨酸
  • 2篇SYNTHE...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药物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配体
  • 1篇配体结构
  • 1篇肿瘤
  • 1篇小分子
  • 1篇小分子抑制剂
  • 1篇磷酸酪氨酸
  • 1篇结构优化
  • 1篇抗肿瘤
  • 1篇酪氨酸激酶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作者

  • 2篇龙亚秋
  • 1篇彭电
  • 1篇薛婷
  • 1篇高慧媛
  • 1篇智英
  • 1篇王勇

传媒

  • 2篇有机化学
  • 1篇Chines...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配体结构的Grb2-SH2抑制剂的结构优化:更高的活性、更少的电荷、更低的肽性
2011年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在致癌基因Ras活化的信号传导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被广泛认为是抗肿瘤药物设计的优秀靶标.对Grb2-SH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针对关键残基磷酸酪氨酸的高电荷性和多肽结构的低生物相容性两个缺陷,基于天然配体与Grb2-SH2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围绕提高活性和简化结构开展的系统构效关系和合理结构优化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磷酸酪氨酸介导的Grb2-SH2抑制剂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结构和理论基础.
彭电智英薛婷高慧媛龙亚秋
关键词:磷酸酪氨酸构效关系信号传导抗肿瘤
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1
2011年
酪氨酸激酶在细胞的恶性生长和增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选择性的蛋白激酶抑制剂来阻断或调控由于这些信号通路异常产生的疾病已被广泛认为是抗肿瘤药物开发的一个富有前景和有效的研究策略.近年来科学家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合成了数百个受体型或者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中8个小分子抑制剂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作为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使用.随着肿瘤多重耐药性的出现,新机理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不断探索.以小分子抑制剂与酪氨酸激酶不同的作用模式来进行分类,系统地阐述了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对代表性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介绍.
王勇龙亚秋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DFG分子靶向药物
Synthesis toward the Lindenane-type Sesquiterpenoid Monomer of Chlorahololide A被引量:1
2013年
An investigation toward the synthesis of the lindenane-type sesquiterpenoid monomer of Chlorahololide A using a Yamamoto rearrangement, intramolecular cyclopropanation reaction, 1,3-dipolar cyclization, and an intra- molecular Heck reaction gave the pivotal intermediate 20. This gives a practical synthetic route that could generate further natural products of the Chloranthaceae family.
Haizhen Zhang Fajun Nan
Synthesis of 1,7-dimethoxy-2-hydroxyxanthone,a natural product with potential activity on erectile dysfunction被引量:1
2013年
The natural product,1,7-dimethoxy-2-hydroxyxanthone(1),isolated from 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e Hassk,has a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due to its significant relaxation activity on rabbit Corpus cavernosum.However,the isolation of compound 1 is problematic because of its high similarity in structure to its analogs.In this paper,the first synthesis of 1 was reported featuring two key reactions:a copper-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 and an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Wen-Jing LiuDe-Sheng MeiWen-Hu Duan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