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06KJD330183)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房冬梅张林更多>>
相关机构:徐州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跑台
  • 2篇跑台运动
  • 1篇代谢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形态计量学
  • 1篇生长期
  • 1篇胫骨
  • 1篇相关基因
  • 1篇相关基因表达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骨代谢
  • 1篇骨形态
  • 1篇骨形态计量
  • 1篇骨形态计量学
  • 1篇长骨
  • 1篇雌性
  • 1篇雌性大鼠

机构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张林
  • 2篇房冬梅

传媒

  • 1篇体育科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模式跑台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跑台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的影响。方法:将24只5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跑台运动组和持续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两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的持续跑台运动和间歇跑台运动,后取大鼠后肢胫骨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定。结果:两运动组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平均宽度、皮质骨宽度、类骨质表面积和类骨质厚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骨小梁分离度、侵蚀表面积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跑台运动组的骨小梁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间歇跑台运动组的生长板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间歇跑台运动组骨小梁体积和类骨质厚度非常显著高于持续跑台运动组,骨小梁平均宽度、类骨质面积和生长板厚度显著高于持续跑台运动组,骨小梁分离度和侵蚀表面积显著低于持续跑台运动组。结论:两种运动模式均能够通过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促进生长期大鼠胫骨骨量的积累,并且间歇跑台运动对骨量积累和骨纵向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持续跑台运动。
房冬梅张林
关键词:跑台运动胫骨骨形态计量学
运动对生长期雌性大鼠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对雌性生长期大鼠长骨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运动对长骨生长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雌性5周龄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进行每周5天,每天2次的9周跑台运动,运动负荷递增,于第4周达到并维持每次15min,中间间隔30min的40m/min跑台运动。随机选取3只运动组大鼠股骨,以对照组大鼠股骨为参照进行3张基因芯片的测定;结果:运动组大鼠股骨干骺端Alp1、Thbs4、Col5a2、Spp1、Sparc、Fn1等mRNA表达上调,Timp1和Atp6v1g1等mRNA表达下调;结论:9周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骨形成的骨基质形成阶段和基质钙化阶段均有促进作用,抑制骨基质分解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因此,大强度间歇运动可以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而提高骨量的累积。
房冬梅张林
关键词:生长期跑台运动骨代谢基因表达动物实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