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70004)
- 作品数:21 被引量:95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子今吕宗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秦汉“小儿医”略议被引量:6
- 2007年
- 为了探讨秦汉时期“小儿医”方面的医学成就,通过文献梳理、解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著录《妇人婴儿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可见针对“婴儿索痉”、“婴儿病间(痫)”、“婴儿瘛(瘈)”的病方;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方论》有《小儿疳虫蚀齿方》、《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名医淳于意的事迹,涉及二十多个病例,其中有医治“婴儿小子病”的记录;华佗医治的病例中,也有儿科疾病。看来,有学者以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幼科或儿科,初萌唐宋”的意见,可以有所修正。
- 王子今
- 关键词:秦汉时期儿科医学医学史社会生活
- 秦汉儿童健康问题被引量:1
- 2007年
- 秦汉时期初生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基于神秘主义信仰的民间礼俗,也导致“生子不举”和弃婴现象的频繁发生。从《日书》一类数术文献遗存中看到的对子女健康前景的关心,也反映了儿童健康问题是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当时的法律对残疾婴儿的生存权不予保护,体现了社会生命意识的觉醒尚在初步,但是同时也说明社会更为关注人口质量问题。“小儿医”的进步,也是中国传统医学迈上新的阶梯的学术迹象之一。
- 王子今
- 关键词:秦汉儿童健康残疾儿童儿科医学
- 说秦汉“婴儿”称谓被引量:5
- 2010年
- 秦汉时期文献所见"婴儿"称谓,涵义有所不同。或指"初生"儿,与今义接近。或指幼儿,与"大人"对应,义近今人所谓少年儿童。或说"女曰婴,男曰儿",自有性别区分。当时"婴儿"称谓指代对象的复杂,体现秦汉时期是汉语社会称谓形成和使用逐步确定化的历史阶段。其情形,或亦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有关。而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与社会地位,也可以通过相关现象得以反映。
- 王子今
- 关键词:秦汉社会称谓
- 两汉童蒙教育被引量:16
- 2007年
- 两汉时期是中国教育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启蒙而言,这一时期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都已经实现了重要的历史进步。当时,民间儿童教育程序形成了“幼童入小学”、“成童已上入大学”的大体确定的模式。官方对教育的干预也对童蒙教育的进步有促进作用。童蒙教育有向社会其他年龄层次普及的趋向,也值得我们注意。而“小学”逐渐成为专门学科的称谓,也是学术史进程中的重要现象。了解汉代童蒙教育的形态,对于认识和理解中国教育史、汉代社会史以及汉代儿童的精神生活,都是有益的。
- 王子今
- 关键词:汉代儿童教育神童
- 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被引量:7
- 2010年
- 贾谊记载了在一次"诏置酒飨群臣,召诸子赐食"的高层酒会上,公子胡亥下陛时故意践败群臣履的故事。后世政论家以此作为秦二世胡亥道德批判、秦政批判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政治文化分析的对象。或以为"胡亥少习刻薄之教"体现的早期教育的缺失与秦朝行政体系的覆败有直接关系。而秦时文化政策和文化导向的问题,亦使得社会风尚受到影响。汉初重视太子教育,保傅制度得以健全。贾谊的相关论著对于皇族教育的这一历史进步有积极作用。而胡亥故事被贾谊作为反面参照,值得我们注意。
- 王子今
- 关键词:胡亥童年
- 东汉“小侯”考绎
- 2010年
- 汉代文献所见'小侯'称谓,有不同的含义。在对先秦历史的记述中,往往指权势低微的诸侯。西汉时期封地狭陋、控制户口有限的诸侯也称作'小侯'。东汉则专指幼小的贵戚子弟。其身份是否确定是'侯',有不同的解说。此后正史中'小侯'称谓仅《明史》一见,亦指地位较低的功臣侯。可以说,'小侯'是具有特定时代特征的称谓。通过对东汉'小侯'身份的讨论,或许可以发现反映当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某些信息,值得研究者关注。
- 王子今
- 关键词:正史身份子弟幼小户口
- 汉陶文“小儿受赐”试解
- 2019年
- 陈直在《关中秦汉陶录》中著录一件汉代文物“汉小儿受赐陶盖”,外围文字“小儿受赐天佑世昌”,内围文字“长宜子孙”,其中“小儿受赐”文意不明朗。对照相关文献,“小儿”可以理解为“受赐”所得。如此与“天佑世昌”“长宜子孙”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小儿受赐”陶文与汉代常见的“宜子”“宜子孙”“长宜子孙”“永宜子孙”“保子宜孙”等出土文字资料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内涵。作为重要的文物信息,透露出当时社会在宗法制传统影响下对于“子孙益昌”的普遍而深切的期待,从而具有儿童生活史料的价值。
- 王子今
- 关键词:汉代儿童
- 秦汉“生子不举”现象和弃婴故事被引量:12
- 2007年
- 秦汉时期基于神秘主义信仰的民间礼俗,导致"生子不举"和弃婴现象的频繁发生。贫穷,也是致使初生婴儿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侵害的主要社会原因。多种历史文化信息告诉我们,当时溺杀女婴的情形更为普遍。弃婴故事的发生和流传,是有一定的社会意识背景的。当时法律有禁止"杀子"的条文,却并不能真正禁绝相关现象。有的行政官员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得这种风习有所改变,其政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首先在于重视经济发展,促成民间富裕。
- 王子今
- 关键词:秦汉初生婴儿法律
- 论《列女传·母仪传》早期教育故事被引量:2
- 2009年
- 成书于汉代的《列女传》是中国最早的妇女史专著。敦煌汉简可见"分列女传书"简文,如果释文不误,可以说明这部著作传播的广泛。《列女传》中《母仪传》中编辑的一组"教训""子孙"的故事,体现出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邹孟轲母"教子事迹,是《列女传.母仪传》中最具亮点的故事。其中也有涉及孟轲"既妻"即"处齐"时事,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有关"孟子之少也"时的教育方式。早期教育主题由礼仪向道德的转变,反映了《列女传》成书前后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考察汉代教育史,确实可以看到相应的例证。而东汉以后家庭中母亲主持的早期教育偏重文化偏重理论的倾向的出现,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列女传.母仪传》早期教育故事给我们认识汉代妇女的地位和儿童的生活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讨论教育史、家庭教育史、妇女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不应忽略《列女传.母仪传》中举示的以女子为主体的家庭早期教育典范。
- 王子今
- 关键词:汉代《列女传》教子道德
- 汉代宫廷的“小儿官”
- 2010年
- 题东汉学者卫宏撰《汉旧仪》卷上说到"小儿官"职任。"小儿官"是内廷近侍身份,有"持兵""侍宿"的责任。在特定情況下,可和帝王保持极其亲近的关系。作为能够提供反映当时内廷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生活情状的信息,"小儿官"应当为官制史、宫廷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研究者关注。"少为侍中"史例,值得讨论"小儿官"时重视。有些被史家归于"佞幸"者的事迹,亦符合有关"小儿官"的记述。"小儿官"作为特殊的历史角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情状。而对于汉代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的生活情状和政治责任,也能够得以说明。
- 王子今
- 关键词:未成年人汉代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