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20872118)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征王翠玲孙艳妮刘竹兰刘建利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西安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物胺
  • 1篇中药
  • 1篇中药吴茱萸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活性
  • 1篇茱萸
  • 1篇相色谱
  • 1篇瘤活性
  • 1篇抗肿瘤
  • 1篇抗肿瘤活性
  • 1篇活性
  • 1篇活性研究
  • 1篇高效液相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2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2篇刘建利
  • 2篇刘竹兰
  • 2篇孙艳妮
  • 2篇王翠玲
  • 2篇王征
  • 1篇张宁
  • 1篇黄新炜
  • 1篇陈巧利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橙酮是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重要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和对昆虫的拒食活性等.由于其在自然界分布较少,且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都很低,致使其提取分离成本高,较难大规模获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进一步研究构效关系,以苯氧乙酸、2,3,5-三甲基苯酚、4-氯-3,5-二甲基苯酚、氯乙酸以及各种芳香醛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设计合成了A环无取代橙酮、5-氯-4,6-二甲基橙酮及4,6,7-三甲基橙酮三种类型共25个橙酮衍生物,并通过熔点,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中9个化合物(2h^2m,5a^5c)未见文献报道.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对目标化合物的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活性进行了体外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2b,5b,2s和2g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4.3,31.1,43.8和41.9μmol/L.
黄新炜王征陈巧利孙艳妮王翠玲刘竹兰刘建利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
Synthesis of tetrahydro-β-carbolines from phthalic anhydrides and tryptamine
2014年
Tetrahydro-b-carbolines with strictosamide skeleton have been synthesized via intermolecular condensation, selective reduction, and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starting from phthalic anhydrides and tryptamine. The reactions are carried out under mild conditions with a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Yan-Ni SunCui-Ling WangNing ZhangZheng WangZhu-Lan LiuJian-Li Liu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及测定中药吴茱萸中的生物胺被引量:17
2014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中药吴茱萸中生物胺的方法。以丹磺酰氯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色谱柱SHIMADZU-C18(150 mm×4.6 mm×5μm)进行测定,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34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10种常见生物胺在45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生物胺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9),精密度RSD〈2%,回收率在91.87%~101.35%之间,重现性RSD〈8%。结果表明,吴茱萸叶中含有7种生物胺,枝中含有4种,果中含有5种。这是首次发现在中药吴茱萸中存在生物胺类成分。
孙艳妮张宁王翠玲刘竹兰王征刘建利
关键词:生物胺高效液相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