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5127)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辛煜王俊王涛唐中华徐东升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等离子体
  • 2篇电负性
  • 2篇电子密度
  • 2篇电子温度
  • 2篇射频
  • 2篇氩等离子体
  • 2篇激光
  • 2篇激光诱导
  • 1篇等离子
  • 1篇等离子体参数
  • 1篇电子能量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织构化
  • 1篇甚高频
  • 1篇探针诊断
  • 1篇体纹理
  • 1篇纹理
  • 1篇脉冲等离子体
  • 1篇脉冲射频
  • 1篇解离

机构

  • 7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阿特斯阳...

作者

  • 7篇辛煜
  • 3篇王涛
  • 3篇王俊
  • 2篇洪布双
  • 2篇徐东升
  • 2篇唐中华
  • 1篇苑涛
  • 1篇虞一青
  • 1篇邹帅
  • 1篇王栩生
  • 1篇杨郁

传媒

  • 4篇物理学报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核聚变与等离...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haracteristics of dual-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SF_6/O_2 plasma and plasma texturing of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被引量:2
2014年
Due to it be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ry plasma texturing technique serving as an alternative candidate for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mc-Si) surface texturing. In this paper,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CCP) driven by a dual frequency(DF) of 40.68 MHz and 13.56 MHz is first used for plasma texturing of mc-Si with SF6/O2gas mixture. Using a hairpin resonant probe and optical emission techniques, DF-CCP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mc-silicon surface plasma texturing a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flow rate ratios, pressures, and radio-frequency(RF)input pow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uitable plasma texturing of mc-silicon occurs only in a narrow range of plasma parameters, where electron density n9e must be larger than 6.3 × 10cm-3and the spectral intensity ratio of the F atom to that of the O atom([F]/[O]) in the plasma must be between 0.8 and 0.3. Out of this range, no cone-like structure is formed on the mc-silicon surface. In our experiments, the lowest reflectance of about 7.3% for mc-silicon surface texturing is obtained at an [F]/[O] of 0.5 and ne of 6.9 × 109cm-3.
徐东升邹帅辛煜苏晓东王栩生
关键词:体纹理SF6等离子体参数
放电参量对电负性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微波共振探针对40.68 MHz单射频容性耦合SF6、Cl2、O2/Ar电负性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进行了诊断测量。首先,将微波共振探针在Ar等离子体中的测量结果与朗缪尔探针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微波共振探针精确测量的实用范围;其次,运用微波共振探针的测量方法详细研究了放电参量对电负性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电负性气体如SF6、Cl2、O2掺入到Ar等离子体中,均大幅度降低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强电负性气体的掺入对电子密度的下降尤为明显,随着电负性气体的不断掺入,电子密度趋于稳定值。文中也解释了射频放电功率和放电气压对电子密度造成的影响。
唐中华洪布双徐东升辛煜
关键词: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电负性气体的掺入对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利用朗缪尔静电探针对掺入了电负性气体O2,Cl2,SF6的由4068MHz激发的单射频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测量.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电负性气体流量的增加,电子能量概率分布函数出现了高能峰,高能峰且有向高能侧漂移的现象;电负性气体掺入Ar等离子体后显著降低了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随着电负性气体流量比的增加而升高.另外,本文还测量了掺入三种电负性气体后在不同流量比下的混合气体等离子体的电负度α.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洪布双苑涛邹帅唐中华徐东升虞一青王栩生辛煜
关键词:电子密度电子温度
射频容性耦合Ar/O_(2)等离子体的轴向诊断
2021年
实验通过朗缪尔探针辅助激光诱导解离技术对27.12 MHz驱动的不同含氧量条件下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研究.通过质量流量计改变通入Ar与O_(2)的流量以得到不同含氧量的等离子体.结果表明,由于氧气的分解吸附反应需要消耗电子,致使朗缪尔探针测得的电子能量概率函数(EEPF)的中能部分随着含氧量的上升而下降.射频输入功率增加时电子密度的上升引起了电子-电子碰撞热化,从而使EEPF由Druyvesteyn分布向麦克斯韦分布转变.在功率电极附近,由于鞘层边界附近的电子氧气分子碰撞时的分解吸附反应使得鞘层区附近的负离子密度较高.另外,负离子密度沿着轴向呈现勺型分布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负离子在双极电场作用下向等离子体放电中心扩散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负离子产生与损失的反应过程导致.
操礼阳马晓萍邓丽丽卢曼婷辛煜
脉冲射频容性耦合氩等离子体的发射探针诊断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工作在浮点模式下的发射探针,对500 Hz脉冲调制的27.12 MHz容性耦合氩气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和电子温度的时变特性进行了诊断.等离子体空间电位是通过测量强热状态下的发射探针电位获得的,而电子温度则是由发射探针在冷、热状态下的电位差来估算得到.测量结果表明:脉冲开启时,空间电位会快速上升并在300μs内趋于饱和;当脉冲关断后,空间电位经历了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过程.电子温度在脉冲开启时存在过冲并趋于稳定的特征;而在脉冲关断期间,电子温度在300μs内则快速下降到0.45 e V后略有上升.无论在脉冲开启或关断期间,空间电位基本上都随功率和气压的变化存在有线性的依赖关系;而放电功率对脉冲开启期间过冲电子温度与稳态电子温度差异的影响较大.针对空间电位和电子温度在各阶段及不同放电条件下的时变特性,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周瑜操礼阳马晓萍邓丽丽辛煜
关键词:脉冲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容性耦合电负性氧等离子体的激光诱导光致剥离技术诊断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波长532nm的高能脉冲激光束照射40.68MHz激发的容性耦合氧等离子体,并给处于激光束中央的探针施加一定的正偏压,由此诊断氧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和电负度。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偏压从0V逐渐增加时,探针搜集的电流波形从V型向倒U型转变,转变电压点正是电负性等离子体的空间电位。尝试着给出了运用激光诱导光致剥离技术诊断电负性等离子体空间电位的经验方法。另外,探针上施加的正偏压高于等离子体空间电位时,等离子体的电负度基本保持不变。实验还表明,氧等离子体的电负度随着射频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王涛王俊唐成双杨郁辛煜
甚高频激发容性耦合氩等离子体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的演变
2016年
甚高频激发的容性耦合等离子体由于离子通量和能量的相对独立可控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朗缪尔探针诊断技术测量了40.68 MHz激发的容性耦合Ar等离子体的特性(如电子能量概率分布、电子温度和密度等)随宏观参量的演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电子能量概率分布随着气压的增加从双麦克斯韦分布逐步转变为单麦克斯韦分布并最终演变为Druyvesteyn分布,而射频激发功率的增加促进了低能电子布居数的增强;在从等离子体放电中心移向边界的过程中,低能电子的布居数显著下降,而高能电子的布居则有所上升;放电极板间距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加热模式的转变.另外,我们也对等离子体中的高低能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分配情况进行了讨论.
王俊王涛唐成双辛煜
等离子体织构化的n-Si与P3HT组成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
2015年
在容性耦合SF6/O2等离子体织构化处理的单晶Si衬底上旋涂P3HT(poly(3-hexylthiophene))以制作杂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不同激发频率下得到的晶硅表面纳米织构对该杂化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发频率的增大促使了电池表面反射率的降低,增强了杂化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40.68 MHz激发频率下等离子体织构处理的单晶Si制成的杂化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14%。此外,空气中存放时间对电池片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40.68 MHz织构的硅/P3HT杂化电池片具有较好的电池特性和稳定性。
姜刘洋王涛王俊辛煜
关键词:激发频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