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7000191)

作品数:28 被引量:143H指数:9
相关作者:蒋继志梁宁郭会婧王会仙李向彬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河北北方学院保定市第一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4篇疫霉
  • 14篇致病疫霉
  • 9篇病菌
  • 8篇马铃薯
  • 6篇拮抗菌
  • 6篇黑斑
  • 6篇黑斑病
  • 6篇黑斑病菌
  • 6篇斑病
  • 5篇晚疫病
  • 5篇梨黑斑病
  • 5篇梨黑斑病菌
  • 5篇马铃薯晚疫病
  • 4篇抑菌
  • 4篇真菌
  • 4篇发酵产物
  • 4篇放线菌
  • 3篇肿瘤
  • 3篇抗真菌
  • 3篇抗肿瘤

机构

  • 31篇河北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徐州工程学院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潍坊学院
  • 1篇苏州出入境检...
  • 1篇上海动物园
  • 1篇保定市第七中...
  • 1篇保定市环境保...

作者

  • 29篇蒋继志
  • 8篇梁宁
  • 6篇郭会婧
  • 5篇桂春爽
  • 5篇王会仙
  • 4篇刘兆明
  • 4篇李向彬
  • 2篇王岩
  • 2篇宫卫波
  • 2篇田再民
  • 2篇李文香
  • 2篇孙会刚
  • 2篇李莎
  • 2篇王家琛
  • 1篇别小妹
  • 1篇吴素玉
  • 1篇林亚静
  • 1篇李同祥
  • 1篇王东方
  • 1篇姚太梅

传媒

  • 8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科技信息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基因豆粕调控元件在饲料加工中降解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为了对转基因植物源饲料的安全性提供依据,针对转基因豆粕中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研究加热、高压蒸汽、膨化以及制粒加工工艺对豆粕中启动子及终止子片段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对豆粕中启动子基因和终止子基因的片段长度均没有影响;但高压蒸汽处理对豆粕中对启动子基因和终止子基因的影响明显不同,启动子基因的246,165和101 bp这3个片段在处理后均可被检测到,而终止子基因只有125 bp的片段能被检测到,217 bp片段在处理后检测不到;对以豆粕为原料的饲料产品进行检测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即启动子基因较为稳定,终止子基因则较易被破坏。
梁杉梁宁蒋继志胡东升
关键词:豆粕启动子终止子饲料加工
放线菌MC-15发酵产物的稳定性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被引量:5
2010年
为明确前期筛选获得的放线菌MC-15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研究该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时间、抑菌产物的稳定性、以及在马铃薯离体组织上和田间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种子液培养5天后再扩大培养10天所获得产物的抑菌率最高(95.2%);发酵产物经30W紫外灯垂直距离30cm照射10h后抑菌率仍保持在81.2%以上,100℃下处理60min后仍保持较高的抑菌活性(78.67%),pH6-8范围内抑菌率为92%,在室温(20-24℃)下贮藏60d后抑菌率仍达76%,连续传代10代后抑菌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后,该菌株发酵产物在马铃薯块茎切片和离体叶片上的相对保护率均达到90%以上,用该菌株发酵产物处理马铃薯种薯后,对种薯在出苗、幼苗生长、田间抗晚疫病以及经济产量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出苗早2-4天、株高平均高出3.1cm、分枝数多1.6个、叶片数多2.1个,病情指数在21以下,相对保护率达到74%以上,相对增产率达到30%以上。MC-15菌株在田间实际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大应用潜力。
王家琛蒋继志
关键词:发酵产物稳定性马铃薯晚疫病
几种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寻找一种适合于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的方法,以常用的5种方法从马铃薯块茎中提取蛋白质,用Brad-ford法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再以SDS-PAGE电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取过程中所用Tris-HCl提取液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利用直接提取法所获得的马铃薯块茎蛋白质,不仅含量最高(蛋白质干重为5.54mg),而且电泳后得到的蛋白条带数量最多(达到15条),蛋白条带清晰可见;磷酸缓冲液法次之(4.06mg);酚提取法最差(0.14mg)。此外,以使用浓度为1.5mol/L Tris-HCl的提取液得到的电泳结果最好,条带最多且最清晰。直接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是适合于提取马铃薯块茎蛋白质的实用方法。
李萌萌蒋继志王会仙
关键词:马铃薯块茎蛋白质提取SDS-PAGE
两种真菌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被引量:1
2010年
试验研究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白菜黑斑病菌和梨黑斑病菌的发酵液使致病疫霉菌丝形态发生畸变;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5.67%和93.38%;对致病疫霉休止孢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9.55%和76.80%。经处理的致病疫霉病菌菌丝体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有一定的下降,表明上述两种发酵液可抑制致病疫霉菌丝体中蛋白的合成。
郭会婧李文香蒋继志田再民郭江鲁建斌
关键词:致病疫霉白菜黑斑病菌梨黑斑病菌
土壤放线菌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为进一步提高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从健康的马铃薯和番茄地土壤的94个标样中分离纯化出了56株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了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32个,抑菌率达到70%以上;进一步利用滤纸片法从32个菌株中筛选出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8个,其抑菌率均在62%以上,其中以MC-15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活体和发酵液的抑菌率分别为94.12%和92.22%;并初步明确了MC-15菌株发酵液的部分抑菌机理,可使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畸形、原生质体浓缩、孢子囊萌发率低或不萌发、甚至破裂内含物外泄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放线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提供了依据。
王家琛蒋继志陈志英
关键词:放线菌马铃薯晚疫病菌
棉花病害拮抗菌SC-4鉴定及其抗菌物质分离纯化被引量:1
2013年
从徐州工程学院周围多点取土样,筛选得到一株对多种细菌、真菌(尤其是引起棉花病害的真菌,如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铃红腐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命名为SC-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以及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淡紫灰链霉菌类群中的灰褐链霉菌.通过硫酸铵沉淀获得样品,再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获得4个组分,其中组分2对棉花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以及棉花病害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孙会刚王继良李同祥黄天姿沈处郑进吴芹
关键词:链霉菌棉花病害
几种微生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及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筛选能显著诱导马铃薯块茎抗晚疫病的微生物源激发子,并探讨其诱导抗病性机理。分别将31种微生物的发酵液(F-0)以及其中真菌和放线菌的胞内提取物(F-1)、胞壁提取物(F-2)单独或复配后诱导处理马铃薯块茎切片,对其中诱导抗病效果显著的激发子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有效诱抗物质及诱导处理后的生理变化。获得了9种较好的激发子,诱抗效果均达50%以上,其中放线菌A5295发酵液型激发子诱抗效果最高,达63.97%,且单一激发子复配后诱抗活性更高,其中MK与A5295的复配型激发子诱抗效果最好,达66.67%。MK和A32910b发酵液中有效诱抗物质均为饱和硫酸铵沉淀(A组分)、以及硫酸铵沉淀后再用乙醇沉淀(B组分)所得的物质。诱导处理后块茎中POD、PAL、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在抗性表现出之前迅速增加达到峰值。此外,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41.53%,并有一些新蛋白产生。结果表明复配激发子比单一激发子诱抗活性更高,激发子中有效诱抗物质均为A和B组分,诱导的抗病性可能与块茎中POD、PAL、PPO活性增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以及新蛋白质的产生有关。
蒋继志孙琳琳郭会婧王海亮桂春爽宫卫波李向彬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诱导抗性激发子酶活性
菊粉酶酶源诱变菌株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为提高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24诱变菌株产菊粉酶的活力,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对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3%菊芋汁为碳源、2%牛肉膏和0.5%(NH4)2HPO4为复合氮源的培养基中,初始pH值6.0,30℃培养72 h的条件下,所得的发酵液中酶活力最高,达到35.21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8%,表明该菌株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刘兆明蒋继志王东方
关键词:黑曲霉菊粉酶酶活力发酵条件
拮抗菌对致病疫霉生长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为获得更为有效的致病疫霉拮抗菌并探讨拮抗菌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对峙培养法、滤纸片法测定了10个待测菌株的活体及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受显著抑制后再恢复生长的致病疫霉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活体状态下以核桃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84.50%);发酵液中以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76.68%),其次是白菜黑斑病菌(A.brassicae)。将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复配后其抑菌率达到了81.31%。受抑制的致病疫霉菌落中紧靠抑菌带边缘的菌丝不能恢复正常生长,较远的菌丝易恢复正常生长;受抑制的致病疫霉体内PPO、POD、PAL活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PPO活性下降了45%~68%,POD下降了27%~58%,PAL下降幅度最大,约80%~90%,这与植物受病菌抑制或侵染后PPO、POD、PAL活性增加相反。
朱琳蒋继志王会仙曲占良
关键词:致病疫霉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两株致病疫霉拮抗真菌复合发酵工艺优化试验研究
2009年
为了使2株致病疫霉拮抗真菌发酵水平达到最佳效果,为其工业化发酵生产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采用滤纸片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共培养发酵环境。结果表明,将白菜黑斑病菌1片菌饼先接入含80mL/250mL培养基中,25℃恒温黑暗静置培养24h后再以1:1的比例接入梨黑斑病菌菌饼,复合发酵6d后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最高可达87%以上。2种拮抗菌复合发酵后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优于单独发酵。
李莎蒋继志王会仙
关键词:致病疫霉混合发酵抑菌活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