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9126)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廖德祥耿安朝钱凌怡杨非陈立楠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膜海分离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脱氮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3年
- 厌氧氨氧化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成为当前生物脱氮研究的前沿课题。研究表明,反应器中可能同时存在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两种主要的厌氧脱氮过程。文章主要对ANAMMOX和反硝化同时存在的理论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 林华淮廖德祥耿安朝
-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反硝化
- 碳羟磷灰石(CHAP)吸附废水中锰离子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主要研究了碳羟磷灰石(CHAP)对二价锰离子的吸附性能。从pH、吸附时间及初始Mn2+浓度3方面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CHAP吸附Mn2+的最佳pH值为6,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量达到22.44mg/g。CHAP对Mn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CHAP吸附Mn2+的能力随着废水中Mn2+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的吸附量达24.29mg/g,CHAP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 廖德祥蔡宏辉钟琼
- 关键词:碳羟磷灰石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
- BDD电极电解印染RO浓水的响应面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结合杭州市萧山区某印染厂现有工艺,采用BDD电极深度处理印染RO浓水,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别探讨了电流密度、pH和电极间距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因素显著性顺序为:电流密度(B)>pH(A)>极板间距(C);同时各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建立了以COD去除率作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在最佳反应条件pH=6.53,电流密度为20.68 mA/cm^(2),电极间距为2.09 cm的条件下,预测COD去除率为96.0934%,与实验值(97.16%)偏差仅为0.006%,表明该模型对电解处理印染废水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为印染RO浓水的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 邓田雨廖德祥尹方冯道伦陈利苏
- 关键词:响应面BDD电极电解COD去除率
- 响应面法优化电解印染反渗透浓水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以某印染厂印染反渗透浓水(ROC)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工艺条件对电解ROC的效能影响;并建立了以COD去除率和能耗作为响应量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温度是影响COD去除率和能耗的显著因素;电流密度与初始pH对COD去除率的影响显著,但是对能耗的影响不显著。电流密度与初始pH对电解印染ROC的COD去除的交互作用显著,同时反应时间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能耗的影响显著。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96.33 min,电流密度40 mA/cm^(2),初始pH为9,温度34.97℃,此时COD去除率和能耗分别为68.55%,233.5 W·h/g。电解实际印染ROC的进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
- 魏福强琚佳琪胡超廖德祥
- 关键词:响应面电解COD去除率
- 海水淡化预处理的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3年
- 水资源短缺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沿海城市利用海水发展工业。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海水净化的成本依然较高。本文分别对传统的海水净化技术和膜过滤技术进行综述,并介绍了主动错流式旋转膜对海水淡化预处理的效果,通过减少净化的工艺流程,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 钱凌怡廖德祥耿安超
- 关键词:预处理膜处理技术
- 膜本身性质对MBR膜污染影响研究进展
- 2017年
- 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稳定、占地小,是目前水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膜污染问题是阻碍该工艺发展的重要致因。其中膜本身性质是其关键影响因素。本文总结了膜本身性质对膜污染的影响研究进展,以期为推广该工艺的发展创造条件。
- 杨非廖德祥耿安朝石文潮陈立楠逯焕波
- 关键词:MBR膜污染
- 主动错流式MBR与A^2O联用处理生活污水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将自主研发的主动错流式膜分离器(RMBR)安装在A2O工艺的好氧池而形成A2O-RMBR工艺依靠膜分离技术强化传统A2O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苏州某厂区生活污水,除污效果良好且稳定,平均出水COD、NH+4-N、TN和TP分别为41.8、0.78、5.5、0.45 mg/L,去除率分别为91.7%、96.2%、89.7%和9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 廖德祥耿安朝刘浩亮
- 关键词:MBRA^2O工艺生活污水
- Anammox反应器快速启动的操作策略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并添加生物载体,39天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期间,NH+4-N和NO-2-N的平均转化率分别达到96.6%、98.5%,TIN平均去除率为84.4%,TIN最高去除率达到了88.5%。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提升至180 mg/L左右,反应器出现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积累以及出水p H明显小于进水p H的状况,为了解除亚硝酸盐的抑制,将基质浓度降低到60 mg/L,采用瞬时进水的方式后反应器运行良好。
- 徐晴晴杨开亮廖德祥刘光明
-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SBR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18年
-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 MBR)是一种将厌氧生物技术与膜技术相结合用来进行污水处理的新型设备。膜污染是制约该技术进一步研究以及无法大量投入使用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An MBR的相关工艺及膜污染影响因素,并且提出未来关于这一技术可能的研究方向——厌氧金属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及对An MBR应用前景的展望,以期对该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作用。
- 陈立楠廖德祥石文潮杨非逯焕波
- 关键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膜污染
- 电去离子法提取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针对目前高氨氮、低碳氮比废水传统处理工艺中的缺陷,运用电去离子技术(EDI)提取其中的氨氮,既可降低传统处理工艺的难度与成本,又可实现氨氮资源化。以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电压、淡水循环流量对EDI技术提取渗滤液中氨氮性能的影响。在电压为20 V、淡水循环流量为8 mL/min的条件下,EDI装置运行8 h后,氨氮去除率和最佳提取率分别为81.7%、67.3%,此时电流效率为23.4%、能耗为1.9 kW·h/g(以N计)。另外,利用扫描电镜观测膜污染前后以及经不同方式清洗后的表面特征,研究膜清洗后EDI装置性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采用3%的酸碱液交替清洗膜即可使EDI装置提取氨氮的性能恢复至初始水平。
- 廖德祥琚佳琪魏福强胡超
- 关键词:电去离子技术垃圾渗滤液氨氮膜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