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2096)

作品数:9 被引量:268H指数:9
相关作者:李海兵杨经绥戚学祥陈松永张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阿尔金断裂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断裂带
  • 2篇韧性剪切
  • 2篇韧性剪切带
  • 2篇青藏
  • 2篇锆石
  • 2篇锆石SHRI...
  • 2篇裂带
  • 2篇滑移速率
  • 2篇剪切带
  • 2篇复发周期
  • 2篇阿尔金断裂带
  • 2篇变质
  • 2篇大地震
  • 1篇等时线
  • 1篇地震复发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离子探针...

作者

  • 8篇李海兵
  • 5篇戚学祥
  • 5篇杨经绥
  • 2篇潘家伟
  • 2篇许志琴
  • 2篇孙知明
  • 2篇陈松永
  • 2篇司家亮
  • 2篇张建新
  • 1篇刘敦一
  • 1篇邱祝礼
  • 1篇史仁灯
  • 1篇吴才来
  • 1篇孟繁聪
  • 1篇裴军令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被引量:38
2007年
通过变形构造几何学、岩石学和区域构造对比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西北侧的阿尔金山北缘、南缘近EW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与阿尔金断裂东南侧的北祁连山、柴北缘NW—SE/NWW—SEE走向的蓝片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带相对应,并且,高压变质带与超高压变质带的宽度和走向在断裂两侧存在较大的变化。这种在断裂带中宽度变窄、角度趋于与断裂带走向一致的变化是韧性或韧脆性走滑过程中产生的拖曳构造。因此,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韧性变形,它的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应由韧性和脆性走滑位移量组成,至少大于500km,小于1000km。另外,拖曳构造的几何特征,以及西昆仑库地北蛇绿岩、阿尔金南缘蛇绿岩和柴北缘蛇绿岩在年龄、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均具有相似之处,暗示在早古生代时期西昆仑和阿尔金南缘、柴北缘很可能处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之中,后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因此,综合得出了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左旋走滑位移量为900~1000km。
李海兵许志琴杨经绥戚学祥P.Tapponnier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估算被引量:22
2008年
活动断裂是晚更新世10-12万年以来一直在活动,现在正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会发生活动的各类断裂。活动断裂控制着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同类型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活动断裂的变形特征来看,不同性质的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发震构造模型,研究这些问题对认识强震的发震条件,划分潜在的震源区或地震危险区,评估发震构造和发震地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国内外对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认识,结合近10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活动断裂的研究,总结了活动断裂的基本变形特征和对大地震复发周期估算的认识。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库塞湖段类似2001年Ms8.1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250-350年,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类似Ms7.4级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70-500年,而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地区,类似2008年5月12日Ms8.0级汶川大地震的强震复发周期为3000-6000年。这些结果可能暗示着走滑断裂大地震的复发周期远短于逆冲断裂大地震的长复发周期,这是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李海兵司家亮潘家伟邱祝礼孙知明裴军令
关键词:滑移速率特征地震复发周期
喀喇昆仑断裂的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制约被引量:26
2007年
喀喇昆仑断裂的形成时代对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变形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地区,沿断裂出露具高温右旋剪切应变特征的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花岗岩,因此,利用变形岩石中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来制约断裂的形成时代和变形历史.变形岩石中同构造结晶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暗示了喀喇昆仑断裂的形成时代至少为距今约27Ma以前,比前人观点至少早约10Ma;大规模的高温右旋剪切活动至少在距今27~20Ma期间,并且伴随同构造淡色花岗岩的产生;剪切变形过程中伴随大量热液流体作用时限至少在距今25-13Ma期间.喀喇昆仑断裂的生长可能是由南东向北西扩展的过程,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持续碰撞的结果.
李海兵Franck Valli刘敦一许志琴杨经绥Nicolas ArnaudPaul TapponnierRobin Lacassin陈松永戚学祥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锆石SHRIMPU-PB测年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被引量:65
2004年
认为青藏形成统一大陆应该在印支期晚期古特提斯洋关闭和海水退出时。由于来自冈瓦纳大陆的羌塘微陆块向NE斜向俯冲 ,产生了印支期的阿尼玛卿、柴北缘和阿尔金大规模走滑断裂的形成 ,并且由于东部受到华南板块的阻挡 ,形成南北向的龙门山褶皱带。此阶段 ,地势较低 ,海拔不高。直至中特提斯洋在白垩纪早期关闭 ,来自冈瓦纳大陆的冈底斯微陆块沿班公湖—怒江一线俯冲到北部高原的下面 ,由于高原北部受到塔里木—阿拉善地块的阻挡 ,东部受到南中国板块的阻挡 ,高原北部开始隆升 ,形成高原雏形。高原南北统一大陆形成于新特提斯洋的关闭和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碰撞时 ,并在新近纪后开始快速抬升 ,形成现今的高原地貌 ,这已是共识。值得讨论的是 ,如何识别高原北部白垩纪时期的隆升 ,以及其对建立高原隆升模型和计算高原北部隆升速率的贡献。
李海兵杨经绥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特提斯冈瓦纳隆升青藏高原
阿尔金断裂带康西瓦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左旋滑移速率及其大地震复发周期的探讨被引量:40
2008年
在高分辨率Ikonos卫星影像(1m分辨率)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定量测量,详细研究了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康西瓦段三十里营房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特征,在三十里营房东侧塔尔萨依吉勒尕河下游地区,断裂切割了一系列发育完好的冲积扇和阶地。6级不同阶地陡坎和邻近冲积扇面上冲沟的左旋位错量分别为251±4m,250±5m,198±4m,22±2m,12±Im和约6m。T2表面的放弃年龄约10.9±0.2ka(^10Be)所限定的位错量22~200m,得到左旋滑移速率为2—18mm/a;而T4阶地的最大累积位错可能达500m,暗示的左旋滑移速率约4—5mm/a。最近一次大地震造成的最新地貌左旋水平位错量约6m,该地震同震地表破裂带沿喀拉喀什河谷延伸长达100km,估算为Mw7.4地震,约12m的位错量可能是公元975—1020年(AMS^14C)以来最近两次大地震的累积同震地表位错,约6m的特征滑移量暗示该地段发生类似约Mw7.4地震的复发周期约370—500a。这些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西段为大型的左旋走滑断裂,它吸收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较大部分应变,并使高原西部物质向东运移。
李海兵J.Van der Woerd孙知明A. -S. MériauxP. TapponnierF. J. Ryerson司家亮潘家伟
关键词:晚第四纪滑移速率地震复发周期阿尔金断裂带
北阿尔金恰什坎萨依花岗闪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8
2005年
恰什坎萨依花岗闪长岩虽然经历了强烈的片麻岩化作用, 但其铝饱和指数(A/CNK)为0.81~0.99, Na2O/ K2O>1, TiO2<1.0%, 轻稀土富集, 分馏程度高, 重稀土富集程度较低, 分馏系数小, Eu弱负异常或无异常, 微量元素Ba, Ti为负异常及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样品点落在岛弧型花岗岩区等都展示出岛弧型花岗岩的典型特征. 阴极发光图像反映锆石内部存在清晰的韵律生长纹, 无残留锆石晶核和新生长的环边结构, U, Th含量分别变化于574~870和279~556 μg/g之间, Th/U值在0.52~0.68之间, 显示出岩浆锆石性质.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481.5±5.3 Ma, 代表花岗闪长岩侵位时代, 与北祁连岛弧火山岩带的形成时代一致, 证实了该区存在早古生代岛弧岩浆活动.
戚学祥李海兵吴才来杨经绥张建新孟繁聪史仁灯陈松永
关键词:锆石SHRIMP花岗闪长岩U-PB定年地质意义岩化作用侵位时代
2001年东昆仑地震(Ms=8.1)不对称的同震地表破裂构造——单侧块体运动为主及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滑移的证据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对 2 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的东昆仑地震 (Ms=8.1)地表破裂带的野外考察 ,发现沿东昆仑断裂带发育一类不对称的同震地表破裂构造 :单侧垂直破裂带的张裂隙构造、不对称式拉分构造以及冻土层范围内的低角度逆冲构造。这些不对称的同震地表破裂构造不仅指示发震断裂为左行走滑 ,而且表明以断裂南侧块体向东运动为主、北侧块体向西甚微运动 (以地震前同地为参照系 )的运动学特征。与 GPS的观测数据结果所反映的运动特征基本一致 ,同时与不对称的区域稳定性相吻合。这种反映单侧块体运动为主的不对称同震地表破裂构造在大陆地震破裂带中是少有的 ,它的发现不仅表明东昆仑断裂以南的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滑移 ,而且由此认为自全新世以来其向东滑移的速率有可能约略小于 10~ 12 m m/ a,并同时指示断裂南侧相对于北侧为地震地质灾害更严重地域。
李海兵戚学祥朱迎堂杨经绥Paul TAPPONNIER史连昌王永文
关键词:东昆仑块体运动青藏高原地震逆冲构造左行走滑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for Qiashikansayi granodio-rite, the Northern Altyn Tagh Mountains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被引量:19
2005年
The Qiashikansayi granodiorite is foliated resulting in a granodioritic gneiss. Its geochemical features, such as alumina saturation index(A/CNK) of 0.81-0.99, Na2O/K2O values>1, TiO2 contents <1.0%, LREE enrichment with high fractionation factors, weakly negative or no Eu anomalies, and significant Ba and Ti negative anomalies, suggest that it is similar to a typical island arc pluton. The trace elements of the Qiashikansayi granodiorite are plotted in the island arc field in the tectonic setting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as well.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zircons have clear rhythmic crystallized zoning, without any remnant core and new crystallized rim, suggesting the zircons be magmatic ones. Their U and Th contents vary in the range of 574-870μg/g, and 279-556 μg/g respectively, with the Th/U ratio in the range of 0.52-0.68. 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yielded the 481.5(5.3 Ma age for the intrusion of the granodiorite, which is coeval with the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in the northern Qilian Mountain, and confirms that there is an early Paleozoic island arc in the Hongliugou- Lapeiquan area.
QIXuexiang LIHaibing WUCailai YANGJingsui ZHANGJianxin MENGFancong SHIRendeng CHENSongyong
关键词:山脉蛇纹石变质岩等时线
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5
2004年
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位于祁连地块与北祁连俯冲碰撞杂岩带边界 ,长约 80 0km ,走向NWW SEE ,面理向北陡倾 ,中西部宽 5~ 6km ,东部由四条呈帚状撒开的强应变带组成。构造指向及向南东低角度倾伏的拉伸线理揭示出韧性剪切带的右行走滑和转换挤压性质。TIMS法测定的单颗粒锆石U Pb上交点年龄为 96 5~ 95 6Ma ,代表韧性剪切带原岩———基底变质岩的变质时代。糜棱岩中钾长石、黑云母单矿物40 Ar/ 3 9Ar同位素测年结果及与地层和岩浆活动的关系表明韧性剪切带形成于 4 4 0~ 380Ma。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是在祁连加里东造山带形成过程中 ,祁连地块与阿拉善地块间斜向碰撞诱发大规模转换挤压作用的产物。
戚学祥张建新李海兵蔡金朗
关键词:北祁连韧性剪切带同位素年代学^40AR/^39AR年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