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1)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1
- 相关作者:苏利阳陈茜汝醒君王毅刘扬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面向碳排放权分配的衡量指标的公正性评价被引量:16
- 2009年
- 公正性和碳排放衡量指标是全球气候谈判的焦点之一。文章阐述了气候谈判中涉及的公平公正原则和国际上主要的碳排放衡量指标(国家排放总量、国家累积排放总量、人均排放指标、人均累积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结合定量分析,从公正原则的角度剖析了碳排放衡量指标,并基于相关公正原则提出新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1)公正性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目前已发展出责任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平等主义原则等重要公正原则。但其中如责任原则等公正原则存在较大的争议。(2)没有一个现有的指标能反映所有的公正原则,在偏重某一公正原则的同时忽略了其他公正原则。(3)基于平等主义原则和责任原则,提出工业化弹性人均累积排放量等新指标。
- 苏利阳王毅汝醒君陈茜
- 关键词:公正原则碳排放强度
- 促进低碳发展的亚洲视角
- 2011年
- 作为亚洲和世界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低碳发展对亚洲和世界的低碳转型意义重大。在分析和总结亚洲推进低碳转型面临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亚洲推进低碳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框架和战略对策,以便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向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 陈劭锋刘扬苏利阳严晓星
- 关键词:一次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化低碳发展
- 基于减物质化的中国碳排放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是制订与调整各项环境政策,从而减少或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环境压力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以当今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减物质化概念为基础,从理论上介绍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废弃物排放的角度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表征环境压力,探讨了中国1952~2005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即该阶段的去物质化发展状况,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因素间的关系,得出结论:1952~2005年间,中国经济平均每增长1%将使得碳排放增长0.75%,碳排放强度减少0.25%,环境压力增长2.21%;中国已经处于碳排放的相对减物质化阶段,但是状况尚不稳定,仍存在小幅度反弹的现象。
- 汝醒君苏利阳陈茜
- 关键词:减物质化碳排放经济增长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