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Q2006C09)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相关作者:朱桂英蔡景龙徐斌张捷孙劲劲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瘢痕
  • 4篇瘢痕疙瘩
  • 2篇信号
  • 2篇信号转导
  • 2篇信号转导通路
  • 2篇通路
  • 2篇转导
  • 2篇转导通路
  • 2篇NF-ΚB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信号传导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瘢痕
  • 1篇死因
  • 1篇兔耳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周期
  • 1篇周期蛋白

机构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山东大学第二...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蔡景龙
  • 5篇朱桂英
  • 2篇徐斌
  • 2篇张捷
  • 1篇赵静梅
  • 1篇王方明
  • 1篇李卫华
  • 1篇关凤琳
  • 1篇王子彦
  • 1篇孙劲劲

传媒

  • 2篇华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细胞周期蛋白D_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瘢痕疙瘩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瘢痕疙瘩和正常人包皮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各4例分别入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原代培养,行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yclin D1表达阳性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检测结果,cyclin D1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朱桂英王方明赵静梅关凤琳王子彦孙劲劲李卫华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疙瘩细胞周期蛋白D1成纤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兔耳解剖特点与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观察兔耳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探讨不同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为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切取5只兔10只耳60份全层组织标本,进行正常组织学观察;20只兔40只耳,每只兔耳腹侧各建立直径为8mm的全层皮肤缺损6个,总计240个创面。其中10只兔120个创面随机分为4组,手术后7d给予不同处理;另外10只兔120个创面术后不做处理。连续观察创面愈合以及瘢痕增生情况6个月,分别于手术后4、8周留取瘢痕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测量瘢痕增生指数。结果正常兔耳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不一致;建立兔耳瘢痕模型,部位宜选择在双侧兔耳腹侧内侧缘中、下部位,创伤深度宜破坏软骨膜,瘢痕形成率高,瘢痕增生指数高,持续时间长;术后剥痂可促进创面愈合,不利于瘢痕形成与增生。结论兔耳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与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选择合适的建模部位、合理的创伤深度、术后恰当的处理均可影响瘢痕的形成和增生程度,可以提高增生性瘢痕建模成功率。
朱桂英徐斌蔡景龙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动物
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与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朱桂英蔡景龙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信号传导瘢痕疙瘩发病机制
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中的异常表达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以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免疫组化、RT-PCR、TransAMTMNF-κBp65Kit,分析15例瘢痕疙瘩组织以及10例正常皮肤标本中NF-κBp65以及其上游抑制因子IκB-α转录、翻译以及DNA结合活性水平。结果:NF-κBp65以及DNA结合活性在瘢痕疙瘩中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其抑制因子IκB-α在瘢痕疙瘩中表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潜在的发生机制。
朱桂英张捷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疙瘩核因子-ΚB
TNF-α活化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NF-κB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B)以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核因子-kappa B(NF-κB)的影响,以探讨瘢痕疙瘩的发生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F-κB p65和IκB-α在静息状态和TNF-α刺激后的成纤维细胞中分布;应用TransAMTM NF-κB p65 kit试剂盒检测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κB-α蛋白水平。结果:TNF-α刺激后,NF-κB p65从细胞浆转移至细胞核;NF-κB p65 DNA结合活性水平在刺激后1h达到高峰,4h接近正常;细胞浆IκB-α蛋白水平在刺激后15min降至最低值,4h基本接近正常;KFB较NSF对TNF-α的刺激更为敏感。结论:KFB较NSF对TNF-α活化NF-κB更为敏感,可能是瘢痕疙瘩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
朱桂英徐斌张捷蔡景龙
关键词:瘢痕疙瘩肿瘤坏死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