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300755)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鞠卫强马毅巫林伟何晓顺王东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1篇胰肾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移植
  • 1篇上腹
  • 1篇上腹部
  • 1篇上腹部器官簇...
  • 1篇肾病
  • 1篇肾移植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术后处理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合并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簇
  • 1篇器官簇移植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朱晓峰
  • 3篇王东平
  • 3篇何晓顺
  • 3篇巫林伟
  • 3篇马毅
  • 3篇鞠卫强
  • 2篇詹文华
  • 2篇王国栋
  • 1篇彭俊生
  • 1篇胡安
  • 1篇胡安斌
  • 1篇胡红星
  • 1篇黄洁夫
  • 1篇钱世鹍
  • 1篇邰强
  • 1篇钱世鹃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附7例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总结7例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我中心完成7例胰肾联合一期移植,采用空肠引流方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术后早期采⒚四联诱导方案: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甲基强的松龙(MP)+抗CD25单抗(赛尼哌或舒莱),后改为逐渐过渡至单⒚FK506维持治疗。结果回顾分析以上7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移植肾功能术后即刻恢复,6例患者术后第10天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完全停⒚外源性胰岛素。共发生急性排斥4例,除1例患者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MP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Κ恢复。早期的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和出血。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胡安王东平何晓顺巫林伟胡安斌鞠卫强邰强王国栋马毅朱晓峰
关键词:胰腺移植肾移植糖尿病
亲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内镜与病理监测
2007年
目的探讨亲体小肠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方法实施1例母亲为供体的小肠移植。通过内镜与病理检查对移植小肠并发症进行监测。结果移植手术过程顺利,受体生命体征稳定。术后第37天内镜和活检病理发现急性排斥反应,术后第65天活检病理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经激素冲击、OKT3抗排斥治疗,结合抗病毒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至发稿时已存活18个月。结论小肠移植患者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并发症,加强监护和采用内镜活检及病理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隐匿的病情,控制病情,提高存活率。
王东平何晓顺朱晓峰钱世鹍马毅胡红星鞠卫强巫林伟詹文华黄洁夫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小肠移植结肠镜检查活组织检查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消化道重建与术后处理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中消化道重建和手术后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4年5月为1例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脏转移患者成功实施的亚洲首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资料。结果术中切除了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及近端部分空肠、全胃、脾脏、大小网膜等脏器。采用Roux-en-Y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供体十二指肠近端封闭,受体近端空肠与供体十二指肠水平部吻合,吻合口下方35cm处切断受体空肠,断端远端口与食管行端侧吻合,近端口与距离食管吻合口50cm的空肠行端侧吻合。十二指肠腔内置减压管自受体空肠引出体外.Roux-en-Y吻合口远端空肠造瘘置营养管。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控制胰液分泌,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延迟拔除胃管及十二指肠减压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3天移植胰腺内分泌功能已发挥作用,移植肝脏功能基本正常;消化道功能恢复顺利,第4天肠道排气排便,逐渐恢复至普通饮食;术后1个月除出现腹泻症状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肝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成功为消化道重建及其手术后处理提供了经验。
王东平何晓顺朱晓峰彭俊生马毅王国栋钱世鹃鞠卫强巫林伟詹文华
关键词:器官簇移植消化道重建术后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