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10097)

作品数:7 被引量:182H指数:7
相关作者:李锋瑞张华李玉霖伏乾科张铜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沙地
  • 6篇科尔沁沙地
  • 4篇土壤
  • 2篇风蚀
  • 1篇杨树
  • 1篇杨树林
  • 1篇有机质
  • 1篇幼苗
  • 1篇幼苗库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特征
  • 1篇植物系统
  • 1篇滞尘
  • 1篇滞尘能力
  • 1篇沙尘
  • 1篇沙量
  • 1篇沙漠化
  • 1篇沙质草地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李锋瑞
  • 6篇张华
  • 2篇赵丽娅
  • 2篇李玉霖
  • 2篇张铜会
  • 2篇伏乾科
  • 1篇苏永中
  • 1篇何红
  • 1篇苗苗
  • 1篇张洪荣
  • 1篇季媛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灌木对风沙土壤的生态效应被引量:18
2005年
对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差巴嘎蒿和黄柳灌木阻固沙尘和保育土壤的生态效应进行了野外定株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小叶锦鸡儿阻固沙尘的能力很强,单株灌木基部的平均积沙(尘)量为0.49m3,分别是差巴嘎蒿和黄柳的3倍和16倍.(2)每一灌木种的冠幅直径、基部分枝数和分枝直径均与灌木基部的积沙(尘)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冠幅直径对积沙(尘)量的影响最大,决定系数为0.18~0.58(P<0.05,n=30).(3)三种灌木对土壤有机质、全P、全N和速效P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其中对土壤有机质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不同灌木种间,小叶锦鸡儿对土壤有机质和全N的富集作用略大于差巴嘎蒿和黄柳.
张华何红李锋瑞张洪荣
关键词:土壤物理特性生态效应土壤有机质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
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一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32
2003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5a后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植物系统的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土壤性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1)从流动沙地恢复到固定沙地,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被盖度、地下根量和地表枯落物残留量均趋于增大。β多样性测度值表明,在半流动沙地恢复到半固定沙地阶段,植物种周转速率大,群落结构变化明显。(2)在退化沙质草地的自然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的结构性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的有效性相应提高。(3)相关分析显示,沙质草地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植物特征值之间存有密切的相关性(R2=0.33~0.84,P<0.01,n=20),表明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实质上是土壤—植物系统协同演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关键恢复期滞后于土壤环境的关键恢复期。
张华伏乾科李锋瑞Yasuhito Shirato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自然恢复土壤-植物系统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群落特征
围封沙质草甸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被引量:25
2003年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和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围封沙质草甸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库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总密度为13854±1651有效种子数/m2,而幼苗库的总密度为808±164株/m2,仅为土壤种子库总密度的6%,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总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F=36.0,n=219,P<0.001 .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植物种数分别为37和44,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别占种子库与幼苗库植物种数的62%和50%,而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4%和41%,灌木所占的比例很小,分别为14%和9%.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系数为0.667,表现出较小的异质性.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幼苗库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间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来描述.
赵丽娅李锋瑞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幼苗库
科尔沁沙地人工杨树林生态服务效能评价被引量:19
2003年
采用定位观测法,系统评价了杨树(脚Populus smonii)林的防风、抗蚀和滞尘等生态服务效能及其间接价值,同时定量探讨了风速减弱系数与实测林地叶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主害风(西北风)天气下,林地迎风区6 H(H为平均树高)、3 H、林地中央、林地背风区林缘、6和8 H处2 m高度的日平均风速与对照点(流动沙丘)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弱,风速减弱系数在18.3%~66.2%之间.林地背风区6 H处0.25、0.5、1和2 m 4个高度的月平均风速减弱系数与林地叶面积指数呈显著非线性相关,其间存在良好的三次曲线关系(P<0.0001,R2=0.43~0.94,n=80).在主害风天气下,林地各观测点的地表日风蚀量与对照点相比大幅度降低,平均降幅85.2%~99.9%.在观测期内,林地中央的日平均降尘量为13.2 kg·hm-2,而林地迎风区6H处的日平均降尘量为9.9 kg·hm-2,林地的日滞尘能力约为3.3 kg·hm-2.
张华李锋瑞张铜会赵丽娅Yasuhito Shirato
关键词:滞尘能力
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土壤风蚀造成的直接生态后果是土地资源的退化。在春播前两次沙尘暴事件中,对科尔沁沙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类型的土壤风蚀量及土壤特性进行了野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在同一沙尘暴天气下,由于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的不同,土壤风蚀量存在着差异,新垦农地和翻耕农地的风蚀量显著高于未垦草地、免耕农地和麻黄地;免耕农地则与未垦草地的风蚀量相差不大,风蚀危害较轻;麻黄地几乎不受风蚀侵害。新垦农地、翻耕农地、免耕农地、未垦草地、麻黄地两次观测的土壤风蚀量平均值依次为24.59、15.60、2.26、1.46和0.22 g/h.cm2。(2)基于土壤特性计算的土壤退化指数结果表明,新垦农地和翻耕农地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退化。
张华季媛苗苗
关键词:输沙量土壤特性科尔沁沙地
春季裸露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量动态与变异特征被引量:44
2002年
以春季风蚀活动高发期为特定研究时段 ,采用地面埋设容器的“陷阱诱捕”法 ,对秋收后翻耕的裸露沙质农田春播前的土壤风蚀量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 ,同时对影响土壤风蚀的关键因子表土层紧实度和含水量以及风速动态也进行了同步观测。主要研究结果是 :(1)观测期内 ,平均土壤日风蚀量为 2 4 1.2 0 kg/ hm2 ,土壤日有机碳和氮素损失量平均分别为 1.5 2 ,0 .15 kg/ hm2 。 (2 )土壤风蚀过程以细微土粒的跃移和悬移运动为主 ,损失掉的主要是表层土壤中的细砂 (粒径 0 .1~ 0 .0 5 mm)、粉粒 (粒径 0 .0 5~ 0 .0 0 2 mm)和粘粒 (粒径 <0 .0 0 2 mm)等富含营养元素的细微颗粒 ,分别占风蚀沉积物的 4 6 .0 1% ,2 1.0 3%和 2 1.74 %。这表明土壤风蚀导致了农田的粗化。 (3)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风蚀量与表土层含水量呈一定的负相关 ;土壤风蚀量与表土层紧实度呈微弱的负相关。然而 ,土壤日风蚀沉积量与日平均风速呈高度正相关 ;同样 ,土壤日风蚀沉积量与日可蚀风持续时数亦呈高度正相关。利用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可以定量地预测。
张华李锋瑞张铜会李玉霖苏永中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5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被引量:36
2004年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s-1。该风况特征与地表冻融、裸露、干旱疏松相耦合,形成了区内的风沙活动期。②在风沙活动期内,风环境基本为锐双峰风况,西北风居主导地位,频数占54%;南风和西南风次之,频数占38%。③在风沙活动期内,研究区属于高风能环境,合成输沙势RDP为66.3VU(风速以m·s-1为单位),合成输沙方向RDD为ESE113°。
张华李锋瑞李玉霖伏乾科
关键词:沙漠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