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F02B12)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5
相关作者:杜凤山黄华贵张尚斌任新意张芳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轧机
  • 4篇连轧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冷连轧
  • 3篇仿真
  • 3篇板带
  • 2篇动态模型
  • 2篇锻件
  • 2篇遗传算法
  • 2篇轧机液压
  • 2篇自适
  • 2篇自适应
  • 2篇自适应遗传
  • 2篇自适应遗传算...
  • 2篇网络
  • 2篇相变
  • 2篇冷轧
  • 2篇冷轧机
  • 2篇辊轧

机构

  • 14篇燕山大学
  • 1篇中国重型机械...
  • 1篇中冶赛迪工程...

作者

  • 10篇杜凤山
  • 9篇黄华贵
  • 3篇任新意
  • 3篇张尚斌
  • 2篇冯田力
  • 2篇杨景明
  • 2篇高启明
  • 2篇王敏婷
  • 2篇张芳
  • 2篇王贵国
  • 2篇孙静娜
  • 2篇赵玲玲
  • 2篇刘秀军
  • 2篇吴晓明
  • 1篇许志强
  • 1篇车海军
  • 1篇于辉
  • 1篇杨志芬
  • 1篇李莹
  • 1篇李广睿

传媒

  • 2篇钢铁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轧钢
  • 1篇液压气动与密...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重型机械
  • 1篇工程力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辊轧机刚度特性有限元被引量:13
2010年
板带轧机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对于板形、板厚控制十分重要,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提高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某厂1420末机架六辊CVC轧机实际参数,建立了板带轧制整体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板宽、窜辊、辊径和弯辊力的变化对轧机横向刚度的影响,以及中间辊的窜辊量变化对轧机纵向刚度的影响,为轧机的板形、板厚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板带轧制过程中板形、板厚在线设定,以及控制模型的研究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杜凤山张尚斌黄华贵王贵国任新意
关键词:六辊轧机有限元法横向刚度纵向刚度
一种改进的板带在线控制算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提高板带轧制力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提出了离散块元法。该法是将变形区划分为有限离散单元,考虑剪切变形作用,经BP神经网络训练获取其各种工况下的剪切变形因数模型而建立的高速计算模型,在平面变形条件下实现了对板带轧制力的预测,经该方法建立的轧制力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并在现场中得到了应用。
杜凤山张尚斌黄华贵王贵国任新意于玉真
关键词:轧制力BP神经网络
三辊张力装置增张能力非线性数值预测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平整分卷机组的分卷工作模式,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三辊张力装置增张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板厚、板宽、开卷张力、上张力辊压下位移量和结构参数等对张力装置增张能力的影响规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作为训练样本,结合国内某厂实测数据,建立了三辊张力装置增张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为张力装置增张定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黄华贵臧新良蒋松许石民杜凤山
关键词:弹塑性有限元法BP神经网络
四辊轧机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
2013年
基于Pro/TOOLKIT的四辊轧机的参数化设计方法,采用三维模型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已创建零件的三维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建立了一组可以完全控制三维模型形状和大小的设计参数,进而建立了四辊轧机的参数化设计系统,该系统包括零件参数化模块、部件参数化模块、校验模块和工程图模块。解决了四辊轧机设计过程中重复工作量大的问题,缩短了轧机的设计周期。
刘杰杜凤山杨鹏
关键词:PROTOOLKIT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
复杂工况下连轧过程数值仿真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针对板、管、棒材连轧过程中出现的工艺制度难以确定、实验研究理论性不强等问题,以非线性有限元为内核,通过机型选择、系统仿真、工艺决策等措施,提出了确定最佳工艺制度的理论和方法。
杜凤山于辉黄华贵王敏婷孙静娜赵玲玲
关键词:连轧数值仿真连轧工艺
大锻件内部疏松缺陷锻造压实过程FEM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分析大型铸钢锭内部疏松缺陷的物理性质和变形特征,将疏松缺陷视为多孔可压缩材料,利用多孔可压缩材料的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Cr5型支承辊钢锻件内部疏松缺陷锻造压实过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上下V型砧锻造工艺下,疏松体缺陷的初始孔隙率、砧宽比、接触摩擦系数和压下量等因素对其致密压实效果的影响。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对具有人工制备内部疏松缺陷的圆柱体试件进行了单砧压下锻造实验,通过对疏松体变形致密过程的显微金相和密度分析,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两者吻合较好,为疏松缺陷压实效果预报与锻造成形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华贵杜凤山许志强
关键词:疏松缺陷孔隙率
1100轧机液压压上仿真平台
2008年
本文在综合考虑伺服阀、液压缸的流量特性、管道的动特性、板带的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轧机液压压上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位置内环、轧制力外环的控制方式,并分析了前馈控制、监控补偿、弹跳补偿、磨损补偿等不同控制策略下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比较各个控制策略对板带厚度的影响。
吴晓明刘秀军高启明冯田力
关键词:冷轧机板带动态模型仿真平台
1100轧机液压压上仿真平台
本文在综合考虑伺服阀、液压缸的流量特性、管道的动特性、板带的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自由度轧机液压压上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位置内环、轧制力外环的控制方式,并分析了前馈控制、监控补偿、弹跳补偿、磨损补偿等不同控制策略下液...
吴晓明刘秀军高启明冯田力
关键词:冷轧机板带动态模型仿真平台
文献传递
封闭式高速压电板形仪研制及其工业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为适应高速冷轧条件下的板形检测需求,实现板形检测技术研究制造的国产化,自主研制一套适用于冷轧带钢板形检测的新型内封闭式高速压电板形仪,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国内某厂四机架六辊900 UCM冷连轧机组。自主开发配套的板形仪标定分析平台并对其进行整机测试,综合研究检测辊转速、包角、辊体挠曲变形、带钢卷取附加应力和带钢边部局部加载等因素对板形检测信号的影响规律及其相应的补偿方法。解决了压电信号电磁干扰、机电信号耦合、红外无线信号传输、电路自封闭等难题。工业现场连续无故障运行,验证了该板形仪结构合理,性能稳定,检测信号能准确反映现场板形,检测精度满足现场要求,为冷连轧带钢高速板形闭环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检测条件。
杜凤山燕猛黄华贵陈恩平刘丰孙静娜
关键词:冷连轧带钢
基于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冷连轧轧制规程优化设计被引量:14
2010年
由于轧制过程中应力状况较为复杂,传统的轧制力数学模型难以达到冷连轧轧制精度的要求,通过分析应力状态系数的影响因素,确立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参数以及隐层节点数,从而建立轧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系数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报模型,把预报值用于传统轧制力计算模型中计算轧制力,获得一种轧制压力修正模型。针对SRINVAS自适应遗传算法(SRINVAS's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AGA)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设计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策略,以各机架轧制负载相对均衡为目标,对典型的两个钢种在1370五机架冷连轧机进轧制规程的优化,试验结果证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Improved adaptive genetical gorithm,IAGA)具有比Srinvas自适应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等优点,前四机架负荷系数的标准差分别减小到0.0108和0.0090。
魏立新李兴强李莹杨景明
关键词:冷连轧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自适应遗传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