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513105)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彭小红丁艳陈继德周桃莉付雍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原虫
  • 1篇约氏疟原虫
  • 1篇疟原虫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红内期

机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徐文岳
  • 1篇付雍
  • 1篇周桃莉
  • 1篇陈继德
  • 1篇丁艳
  • 1篇彭小红

传媒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蚊期和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约氏疟原虫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构建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方法用SacⅡ酶酶切含有伯氏疟原虫ssu-rrna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17使之线性化,用电转化的方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入红内期约氏疟原虫BY265株,获BY265-EGFP重组疟原虫,尾静脉注射感染昆明小鼠,24~30h后用乙胺嘧啶饲喂小鼠5~6d,鼠尾静脉采血涂片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疟原虫基因组DNA为模板,PCR鉴定转染重组质粒pl0017的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叮咬感染BY265-EGFP重组疟原虫的小鼠,按蚊血餐后第7天和第16天解剖蚊胃和唾液腺,观察疟原虫能否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红内期各期形态正常的约氏疟原虫。PCR检测结果表明,GFP和ssu-rrna基因已成功整合到约氏疟原虫基因组中。按蚊感染实验证实重组BY265株能在蚊体内正常发育。结论构建了蚊期、红内期持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约氏疟原虫。
付雍丁艳周桃莉陈继德彭小红徐文岳
关键词:红内期绿色荧光蛋白约氏疟原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