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622050) 作品数:9 被引量:146 H指数:7 相关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龚晖 林天龙 潘厚军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离子浓度和一氧化氮供体对池塘养殖鳗鲡精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003年 The effect were examined in vitro of the ionic composition of the incubation medium on the acquisition and loss of the potential for motility were exammined by the spermatozoa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Milt was obtained from male eels that had been artificially matured by repeated injections of HCG. The percent motil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Na+、K+、Ca2+ and Mg2+ ions (0-400mmol·L-1) and decreas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those ions(500-1000 mmol·L-1), eel sperm was collected and then incubated with nitric oxide donor-sodium nitroprusside in different doses. Eel sperm motility was accelerated or maintained at low dose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10-10-10-6 mol·L-1), while marked inhibition effects were found at high dose (SNP>10-5mol·L-1). Nitric oxide affects the motility of eel sperm in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eel sperm of maturation by SPN and HCG was used for fertilizing three batches of eggs and hatchability is higher than the sperm of maturation by HCG. 谢骏 王广军 潘德博 余德光 杨小静关键词:离子浓度 一氧化氮供体 鳗鲡 精子活力 两株致病性哈维氏弧菌胞外产物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从哈维氏弧菌EcGY020401株和SpGY020601株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并对胞外产物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哈维氏弧菌的胞外产物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对鲫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7.1g蛋白/g鱼体重;均具有淀粉酶、酪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而无脲酶和明胶酶活性;除EcGY020401株胞外产物对斜带石斑(Epinephelus coioides)红细胞有较强溶血作用外,对小鼠、鲫、人O型血等红细胞的溶血性都较弱或无;对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PSF)都具有细胞毒性。此外,经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对Sp-GY020601株的胞外产物中蛋白酶进行了初步提纯,SDS-PAGE分析得一分子量约为38Kda的蛋白酶,该蛋白酶对鲫鱼有致死毒性,半致死剂量为3.3g蛋白/g鱼体重。 石存斌 胡学峰 陈献稿 李凯彬 吴淑勤关键词:哈维氏弧菌 胞外产物 溶血作用 细胞毒性 蛋白酶 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 被引量:3 2003年 弧菌病(vibriosis)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真鲷(Pagrus major)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该病的暴发性流行给整个真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明确其病原菌是最小弧菌(Vibrio mimicus)基础上[1],对该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吴后波 潘金培关键词:海水养殖 真鲷 弧菌病 外毒素 欧鳗源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2003年 对克隆的欧鳗源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AHL316HEM进行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AHL316HEM基因读码框架全长为1 482 bp,编码长度为493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为54.2 kD,等电点为5.625,读码框架内有一个EcoRI酶切位点。AHL316HEM从起始位点至第2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一明显疏水区,可能构成信号肽,其抗原位点大部分都在亲水区,不具穿膜性。同源性分析表明,AHL316HEM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 No.BAA83088)的同源率为98%,与斑点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No.U40711)、温和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 No.AF443393)的同源率分别为84%和72%,与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 No.AF540655)、副溶血弧菌溶血素基因(accession No.VIBTRH2A)、金黄葡萄球菌β-溶血素基因(accession No.S72497)的同源性分别为7%、5%和4%。这一结果提示,气单胞菌属内各菌种的溶血素基因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龚晖 林天龙 杨金先 刘晓东 陈红燕 许斌福关键词:欧鳗 嗜水气单胞菌 基因序列 基因克隆 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主要外膜蛋白和多糖抗原 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考察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主要外膜蛋白 (MOMP)及其多糖抗原 (PSA)在不同菌株间的结构特征及其免疫学特性 ,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共同的保护性抗原。方法 一步超速离心法和蛋白酶K消化法分别制备 10株副溶血弧菌和7株溶藻弧菌的MOMP和PSA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其结构特点。结果 两种细菌的MOMP和PSA的结构和形态菌株间差别明显 ,但也有MOMP一致的菌株 ,免疫印迹显示 ,全部的 10株副溶血弧菌和 5株溶藻弧菌都具有分子量约为36kD的主要外膜蛋白 ,他们能够被副溶血弧菌全菌抗血清所识别 ,是两种细菌共同的具有强免疫原性的主要抗原。PSA分析未见经典LPS的O侧链结构。多糖成份在菌株间的交叉反应有限 ,可能受弧菌自身表面抗原复杂性的影响 ,凝集反应结果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此外 ,副溶血弧菌与溶藻弧菌的PSA也会产生免疫学上的交叉反应。结论 36kD的MOMP是广泛存在于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高丰度蛋白 ;与主要外膜蛋白相比 ,多糖抗原在菌株间具有更大的异质性 ;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MOMP可能比PSA更具研制疫苗潜力。 董传甫 林天龙 许斌福 龚晖 林能锋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主要外膜蛋白 多糖抗原 鱼用生物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06年 李涛 吴后波关键词:鱼用疫苗 病毒性鱼病 免疫保护作用 水产养殖业 养殖业发展 斜带石斑鱼3种致病性弧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43 2005年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分离到3株病原菌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经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均属于弧菌属的种类。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了3株病原菌的16SrRNA和HSP60(heatshockprotein,HSP60)基因部分序列。16S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亲缘关系较近,相互之间同源性均大于98.6%,差异不明显。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HSP60基因序列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F230934)、溶藻弧菌(AF230931)、副溶血弧菌(AF230951)HSP60基因的同源性最高,依次为95.7%、99.8%和99.8%,而与其它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0.6%,3株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低于91.0%。HSP60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分别与Vibrioharveyi、Vibrioalginolyticus、Vibrioparahaemolyticus聚类。综合上述结果,菌株EcGS020802、EcGS021001、EcGS020801可分别鉴定为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结果表明,HSP60基因比16SrRNA基因更适合用于海水鱼致病性弧菌种间的分类研究。 李宁求 白俊杰 白俊杰 吴淑勤 劳海华 石存斌 潘厚军 叶星关键词:哈维氏弧菌 鳗源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24 2003年 应用PCR技术,从1株鳗源嗜水气单胞菌ML316中扩增得到β 溶血素基因AHL316HEM,将AHL316HEM克隆到pGEM TEasyVector,经分析验证后重组到pcDNA3.0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DLH。转化重组质粒PDLH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5α能在血琼脂培养皿中形成明显的β 溶血斑,重组菌纯化的胞外产物溶血价为1.28×104HU·mg-1,同时重组菌的胞外产物能被原始菌株的高免血清特异性地识别。结果证实,克隆到鳗源嗜水气单胞菌β 溶血素基因,重组质粒PDLH能够表达具有天然生物学活性的β 溶血素,为构建嗜水气单胞菌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龚晖 林天龙 俞伏松 董传甫 陈日升 杨金先 陈振海关键词:基因克隆 疫苗 鱼类 暴发性疾病 致病菌 鳗鲡溃烂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2005年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及利福平等对该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郑芳艳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关键词:鳗鲡 溃烂病 创伤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