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1-1-7) 作品数:7 被引量:147 H指数:6 相关作者: 杨思存 姜万礼 王成宝 霍琳 王晓洋 更多>> 相关机构: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不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2012年 针对江苏省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用4种土壤改良剂,通过改良剂单施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试验,分析测定了施用这些改良剂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值,并测定了作物产量,筛选出适宜于滨海盐渍土的最佳改良剂及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改良滨海盐渍土效果最好,经腐殖酸(300kg/hm2)处理后,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相对降低量分别为38.2%,24.5%和13.9%。石膏能显著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和提高作物产量,经石膏(300kg/hm2)处理后,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相对降低量分别为18.8%,13.0%和4.9%,油菜较对照增产6.1%。腐殖酸与石膏配施是滨海盐渍土适宜的改良剂组合,腐殖酸(300kg/hm2)与石膏(300kg/hm2)配施,可使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相对降低量分别达45.1%,38.9%和25.7%,使油菜较对照增产18.6%。 王晓洋 陈效民 李孝良 刘祖香关键词:滨海盐渍土 石膏 油菜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水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2013年 针对滨海盐渍土盐分含量高和土壤导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禾康盐碱土改良剂、康地宝盐碱土改良剂、金满田生物菌剂、腐殖酸和石膏5种土壤改良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含量、pH值、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等指标,并测定了作物收获产量,筛选适宜于改良研究区滨海盐渍土水盐特性的改良剂。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土壤的含盐量,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含盐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2)腐殖酸在抑制滨海盐渍土盐分和降低土壤容重方面效果最佳,经腐殖酸(300kg/hm2)处理后,0—5,5—20和20—40cm土层盐分含量较CK分别减少了29.2%,32.6%和25.9%,土壤容重较CK减少了10.2%,土壤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较CK也相对提高。(3)5种改良剂不同程度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以腐殖酸处理作物增产效果最为明显,玉米和油菜产量较CK分别增加了104.8%和41.6%。 王晓洋 陈效民 李孝良 南江宽关键词:滨海盐渍土 土壤容重 盐分含量 饱和导水率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垦盐碱荒地盐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在甘肃引黄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新垦盐碱荒地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和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12、M24处理在0-60 cm土层平均电导率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60-80、80-100 cm土层各处理盐分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土壤脱盐和返盐主要发生在60 cm 以上土层,一季作物收获后的平均脱盐率大致在45%,第2年春季的返盐率大致在38%;M12、M24处理的脱盐效果最优,达到64.88%和68.37%;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脱盐效果、抑制土壤返盐的有效措施. 张晓贺 杨思存 陈英 王成宝 姜万礼 霍琳关键词:引黄灌区 剖面分布特征 脱盐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在甘肃引黄高扬程灌区,设置了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新垦盐渍荒地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增幅在13.4%-168.8%,过量施用氮肥会对玉米叶片造成伤害,影响秸秆产量,肥料配施条件下无论是中氮(300 kg·hm-2)还是高氮(600 kg·hm-2),有机肥的作用都非常突出。玉米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籽粒是吸氮和吸磷的主体,秸秆是吸钾的主体,有机无机肥配施能促进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14.47%-20.74%,氮肥偏生产力为11.06-25.69 kg·kg-1,氮肥农学效率为3.04-11.40 kg·kg-1,氮肥生理效率为20.08-56.63 kg·kg-1,总体都比较偏低,主要原因是有机肥当季利用率低,对氮素总量的贡献太小。 霍琳 张晓贺 杨思存 逄焕成 王成宝 李玉义 姜万礼关键词:有机无机肥配施 养分吸收量 氮肥利用效率 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0 2014年 沿黄灌区在甘肃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盐碱荒地的开发利用、次生盐渍化防治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甘肃沿黄灌区耕地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与分布、土壤pH及地下水矿化度等特征,及盐碱地形成的气候、地形、土壤母质、人为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条改良措施与建议:①实行盐碱地分区治理;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③强化盐碱地生物治理;④建全节水农业体系;⑤加强水盐运移动态监测,建立预警评价体系。 杨思存 车宗贤 王成宝 霍琳 姜万礼关键词:盐碱地 土壤盐渍化 沿黄灌区 氮硅互作对水稻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3年 为氮硅合理配施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硅互作对水稻营养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可明显增加穗实粒数与千粒重,而施氮可明显增加有效穗数,氮硅配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增施硅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而施氮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效硅含量。施氮对水稻各时期氮磷钾含量提高有促进作用,而施硅则影响不显著。说明氮硅配施具有相互平衡作用,中氮水平下(180kg/hm2)配施SiO230kg/hm2水稻营养较为均衡,产量最高。 丁能飞 郭彬 李建强 林义成 刘琛 李华 李凝玉 傅庆林关键词:水稻 氮 硅 营养 区域虚拟休耕规模与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33 2011年 在分析国内耕地利用现状和国外休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土地休耕是中国未来耕地保护的可选模式,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长期的粮食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结合中国粮食安全需求保障确定休耕现实规模,并综合自然质量条件、耕地利用强度和经济保障水平3个方面进行休耕区域适宜性空间评价,确定休耕空间布局。以江苏省通州市为例对不同发展情景下休耕规模和布局的虚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展情景下通州市休耕现实规模在661~6 410hm2之间,休耕区域主要分布在石港镇、骑岸镇、川姜镇等镇。虚拟研究为中国未来开展土地休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赵雲泰 黄贤金 钟太洋 吕晓关键词:休耕 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