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751032)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杨联芬严靖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文学
  • 2篇个人主义
  • 1篇性别权力
  • 1篇性解放
  • 1篇女性
  • 1篇女性解放
  • 1篇左翼
  • 1篇左翼文学
  • 1篇维度
  • 1篇五四文学
  • 1篇两个维度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杨联芬
  • 1篇严靖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从苏联归来》在1930年代中国的译介与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纪德《从苏联归来》一书发表后,影响波及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多种声音并存不同,该书在中国的反应比较单一。由于当时中苏关系的复杂性,以及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强势,中国知识界对纪德该书描写的真实性普遍表示出质疑,并持批评态度。即使有少数同情理解纪德者,其声音也迅速淹没于抗战之中。《从苏联归来》一书在中国的传播史,显示出个人主义、艺术自由和批判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史中的匮乏。
严靖杨联芬
关键词:左翼文学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与性别权力——胡适、鲁迅与五四女性解放叙述的两个维度被引量:19
2009年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因被统一到"人的解放"议题而得到前所未有的推进。而同时,五四新文化"新/旧"、"个人/家族"及"传统/现代"的文化批判模式,使易卜生《娜拉》一剧旅行到中国之后,其冲突核心的性别等级问题,演变为青年个人自由与家长专制之间的代际冲突,以及迷信与科学之新旧文化矛盾。胡适戏仿易卜生《娜拉》而写的《终身大事》,作为五四女性解放叙述的始作俑者,极富象征性地体现了五四文学个性解放叙述的特征及盲点。鲁迅的《伤逝》,以对五四主流论述的质疑,叙述女性"出走之后"的困境,揭示了五四个人主义价值论中隐含的性别权力,以及新文化启蒙话语中的父权意识,表现出对五四新文化"进化"与"二元"思想模式的警惕与自省。
杨联芬
关键词:五四文学女性解放个人主义性别权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