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08043)
- 作品数:13 被引量:167H指数:7
- 相关作者:刘海龙杨锐张丹明杨明潘运伟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规划与评估——以历史类型为例被引量:3
- 2019年
-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完成了历史类型国家公园体系规划与评估研究。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相对有序的评价框架,对未来国家公园体系的扩充与拓展形成较强的指导性。简要回顾了美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公园体系的关系,重点分析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历史类型)评价的步骤与内容:1)梳理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划分一级、二级主题和特征元素;2)对现存的相关保护单位进行筛查定位,对体系现状进行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3)明确各主题在体系中被表达的充分程度,获得体系健全度的评价结果。最后就这项工作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展开讨论。
- 刘海龙杨冬冬孙媛
- 关键词:风景园林
- 连接与合作——生态网络规划的双重维度
- 2014年
- 生态网络作为生物保护和景观规划领域的重要概念,近年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结合日趋紧密。从保障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应整体看待生态网络规划的空间连接与合作管理的双重维度。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建立完整的空间结构,维护多方面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境系统保护、流域水循环过程修复与水环境治理、地方食物自给与生产性景观保存、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及地方休闲游憩系统构建等;另一方面有助于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公共政策之间建立联系,为不同利益方搭建合作管理机制和平台。
- 刘海龙
- 关键词: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性
- 基于过程视角的城市地区生物保护规划——以浙江台州为例被引量:5
- 2010年
- 生境破碎化和生物过程的阻断是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当前以物种为中心的生物保护规划对区域生境格局关注不足,而景观导向的思路缺乏生物过程考虑。随着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及景观规划的发展,将物种生物过程与生境格局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日益得到认可。台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区域,具备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近年的分散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的生境破坏和物种丧失问题。本文以2种鸟类作为指示物种,将其生物过程信息与区域景观格局设计相结合:黑嘴鸥作为典型迁徙候鸟,季节性停留于当地泥质滩涂,其生物行为可视作一种垂直生境选择过程;白茎长尾雉作为本地重要留鸟,其生物过程兼有垂直生境选择和水平迁移。利用景观适宜性和景观安全格局方法从垂直和水平过程对指示物种适宜生境进行判别,并叠加构建城市区域综合生物保护基础结构,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 刘海龙
- 关键词:生物过程指示物种
- 连接与合作:生态网络规划的欧洲及荷兰经验被引量:35
- 2009年
- 生态网络作为生物保护领域的重要概念,在空间规划中日益得到认可。其意义一方面在于建立完整的生物保护基础结构,以降低自然系统破碎化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另一方面也从自然保护出发建立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合作与共管平台,以协调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对生态网络概念的含义、发展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介绍了欧洲及荷兰生态网络规划的过程及经验,强调了构建空间连接与实现管理合作的重要性。
- 刘海龙
-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网络
- 对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的思考
- 面对人类日益造成地球上的自然文化遗产趋于破碎化和破坏的问题,在世界遗产保护、自然保护等领域日益强调建立连续、整体的保护空间网络和合作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我国目前从国土、区域等宏观空间层面对遗产地体系缺乏...
- 刘海龙杨锐
- 关键词:风景园林空间网络
- 文献传递
- 美国州立公园体系的发展、特征与评估被引量:8
- 2019年
- 美国州立公园与国家公园相比,更强调满足州内居民就近户外休闲游憩需求的功能,这使得其在美国整体公共户外休闲空间体系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在中国第一次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州立公园体系的发展、特征及与国家公园体系的关系,特别是以部分州为例研究了美国州立公园的分类、质量评估、可达性与空间分布评估等关键问题。研究认为,州立公园的意义在于既缓解了美国国家公园面临的巨大旅游游憩压力,也满足了大众户外休闲游憩的需求。这值得中国在目前构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同时予以借鉴。最后基于中国的实际需求与挑战,探讨了在省域/区域层次加强构建地方公园、保护地和游憩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途径。
- 刘海龙
- 关键词:风景园林国家公园
- 濒危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12
- 2012年
- 介绍濒危世界遗产概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洲际濒危世界遗产的数量分布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非洲的濒危世界遗产数量最多,且濒危率最大;濒危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亚洲,濒危世界自然遗产主要分布在非洲。从纬向分布看,濒危世界遗产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978年以来濒危世界遗产的演变大致分为缓慢增长(1978-1991年)、快速增长(1992-2004年)、起伏调整(2005年至今)3个阶段。《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类型结构相对平衡,世界文化遗产的濒危率(2.4%)数值较小且较稳定,世界自然遗产濒危率(6.9%)数值较大且波动较为明显。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濒危世界遗产数量增减较小,而亚、非两大洲数量波动较大,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濒危世界遗产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 潘运伟杨明
- 文化遗产的“突围”——德国科隆大教堂周边文化环境的保护与步行区的营造被引量:9
- 2009年
- 德国科隆在二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而科隆大教堂得以幸存。但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作为世界遗产的科隆大教堂,其保护也同样面临着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并一度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单"。后来经过设置合理的缓冲区和营造多样化的步行环境,不仅通过商业、旅游业的振兴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大教堂获得了良性的保护环境,为该市提供了一条经济振兴与文化遗产保存的双赢道路。这为我国协调城市文化遗产及文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刘海龙
- 关键词:科隆大教堂文化遗产步行环境
- 对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网络的思考被引量:29
- 2009年
- 在当前世界遗产保护、自然保护等领域,日益强调建立连续、完整的保护空间网络和合作机制对于缓解遗产地破碎化和破坏趋势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地也面临着孤岛化、破碎化等问题,而目前从遗产资源出发的宏观空间格局指导和依据相对薄弱,对遗产地分布合理性的空间评价也不足,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空间与管理协调平台尚未完善。在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并反思我国遗产地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应展开我国遗产地体系的宏观空间格局及管理体系的研究,进而提出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的构想,以期对我国未来的遗产地保护和管理提供新的视角。
- 刘海龙杨锐
- 关键词:风景园林空间网络
- 长城保护与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在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过程中面临很多危机:利用过度引发承载力危机;法律不健全引发真实性危机;资金短缺引发完整性危机;开发无序引发环境危机;宣传教育不到位引发公众意识欠缺的危机等。长城的遗产价值受到威胁,无论其文物本体还是周边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些岌岌可危的现状,尝试提出5项对策:建立"遗产廊道"进行整体保护;建立专门的长城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规划先行以统筹保护与利用;均衡开发以有效分流游客;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以促进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
- 邬东璠杨锐
- 关键词:风景园林旅游开发世界遗产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