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1-002-007HZ)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6
相关作者:陈民锋李晓风赵梦盼赵晶孙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油藏
  • 4篇稠油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动压力
  • 3篇压力梯度
  • 3篇启动压力梯度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盐岩
  • 2篇渗吸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碳酸盐岩油藏
  • 2篇稠油油藏
  • 1篇迭代
  • 1篇迭代算法
  • 1篇岩石
  • 1篇氧化碳
  • 1篇优化设计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河南油田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5篇陈民锋
  • 4篇李晓风
  • 3篇赵晶
  • 3篇赵梦盼
  • 2篇孙璐
  • 2篇孙仁远
  • 1篇江安
  • 1篇刘月田
  • 1篇葛涛涛
  • 1篇刘卓
  • 1篇曹立迎
  • 1篇余振亭
  • 1篇陆雪皎
  • 1篇宋春涛
  • 1篇杨森
  • 1篇徐婷
  • 1篇王剑

传媒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立体注采井网设计及优化被引量:5
2013年
蒸汽吞吐后期的厚层稠油油藏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油层动用不完善,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潜力小,单井可采储量低,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为了合理开发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的未动用储量,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论证了厚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直井—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有效性,分别针对双水平井与直井平面上的井距、双水平井纵向上的井距和水平段长度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部水平井(注汽)和直井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直井扩大了蒸汽平面的波及效率;下部水平井通过排液发挥调节作用,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提高了油藏动用程度.对于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与直井井排的距离为50 m,双水平井纵向井距为25 m,水平段长度为350~400m时,开发效果最佳.
孙璐陈民锋刘月田葛涛涛李晓风林健
关键词:开发方式优化设计
低渗透稠油油藏水平井极限动用范围被引量:10
2014年
低渗透稠油储层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油藏储量动用受到更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稠油油藏基本渗流特征,首先通过稳定逐次逼近法分析衰竭开发不稳定渗流过程,得到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直井渗流方程基本解;在此基础上,利用保角变换方法,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下水平井在三维空间上的压力分布和驱替压力梯度分布计算模型;根据油藏开发的要求,提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时衰竭开发方式下水平井储量极限动用范围的确定方法,包括平面上的极限动用半径和垂向上的极限动用厚度。基于实际油田参数计算和分析表明,水平井在水平平面上的极限动用半径较大,而在垂向平面上的极限动用厚度较小;只有同时考虑水平井在水平平面和垂向平面上的极限动用范围,才能合理部署水平井开发井位,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陈民锋赵晶张贤松赵梦盼李晓风
关键词:启动压力梯度水平井保角变换
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石渗吸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岩心自发渗吸对提高低渗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吸排油试验方法,对低渗透碳酸盐岩岩心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渗吸试验,研究了影响岩心渗吸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心渗吸采出程度受到低渗透率、高原油黏度及润湿性的影响,采出程度在10%以内;对于同一口取心井,渗透率对岩心渗吸影响较大,渗透率越大,岩心渗吸采出程度越高;当岩心渗透率很低时,原油黏度对渗吸的影响程度较小,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原油黏度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增加;在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岩心的水湿程度越高,渗吸最终采出程度越高。
孙仁远马自超范坤坤张建山徐婷曹立迎杨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碳酸盐岩油藏稠油油藏
基于交换条件数学期望的CO_2最小混相压力预测模型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minimum miscible pressure,MMP),考虑了油藏温度、原油中的挥发组分(CH_4、N_2)含量、中间组分(C_2~C_4、H_2S、CO_2)含量、重组分(C_5^+)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中N_2、CH_4、H_2S、C_2~C_4含量8个因素对二氧化碳MMP的影响,利用交换条件数学期望(alternating conditional expectation,ACE)方法建立了二氧化碳MMP预测模型。通过对已有二氧化碳MMP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得到了141组样本数据;选取95组样本数据用于得到ACE预测模型,剩余的46组数据用于检验ACE模型的预测精度。模拟结果表明:ACE预测模型可对纯二氧化碳和含杂质气体二氧化碳MMP进行预测,预测精度高于已有3种经验公式模型。
江安雷少飞
关键词: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
启动压力影响下确定油藏有效动用半径被引量:15
2013年
低渗透稠油储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更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储层基本渗流特征,文中分析了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求解包含启动压力梯度项的渗流方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在低渗透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满足油井开井日产油量要求的有效动用半径的求解方法;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分析了低渗透储层中压力和压力梯度分布规律,以及油藏储量极限动用、有效动用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于此类油藏,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确定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的界限,才能合理部署油藏开发井网。
陈民锋李晓风赵梦盼赵晶
关键词: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稠油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指出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稠油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偏离达西定律,开发过程中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透稠油油藏基本渗流特征,利用弹性不稳定渗流和非线性渗流理论,分析低渗透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考虑技术和经济因素,提出低渗透稠油油藏衰竭开发下储量有效动用界限,包括满足日产要求的有效动用半径,以及满足累计产油量要求的储量动用规模和动用半径.运用所建方法,对油田开发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稠油油藏,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来确定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的界限,才能合理部署油藏开发井网.该研究为启动压力梯度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陈民锋赵晶赵梦盼李晓风
关键词:油田开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
一种新的有杆抽油泵功图诊断模型及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多级杆柱上的微元体进行动力学分析,对现有的Gibbs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个新的有杆抽油泵功图诊断数学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和变步长有限差分格式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接箍上、下分界面处和抽油杆均质段任意位置处的位移及载荷表达式,推导了等效阻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相应的迭代算法来计算井下泵功图.以某油井地面示功图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Gibbs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得到的泵功图更接近实际.
孙仁远张云飞范坤坤王剑刘卓陆雪皎
关键词:数学模型泵功图迭代算法
蒸汽驱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岩心润湿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自行设计的稠油蒸汽驱实验装置,利用Amott方法测定了蒸汽驱前后岩石润湿性的变化,测量了蒸汽驱前后岩心的渗吸采出程度。研究表明:该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心原始条件下均为亲油岩心,岩心的渗吸采出程度受到低渗透率、原油黏度以及润湿性的影响;蒸汽驱后岩心的亲油性减弱,当岩心的含水饱和度超过40%后,润湿性由亲油变为弱亲油,而且岩心的渗吸采出速度明显增加,达到最终采出程度所用时间减少,渗吸采出程度增加;岩心的润湿性对渗吸最终采出程度和渗吸速度有重要的影响。
孙仁远马自超张建山徐婷刘传喜
关键词:低渗透稠油碳酸盐岩油藏蒸汽驱渗吸润湿性
稠油热力-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蒸汽-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对岩石相渗特性的影响。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大幅度提高驱替相的毛细管数,从而提高驱油效率。在稠油热采添加表面活性剂复合驱过程中,内相体积分数的大小是影响生成的水包油型乳状液黏度和流变性的主要因素。在复合驱过程中,乳状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成的水包油型乳状液,通过乳化降黏、乳化携带剩余油滴来提高驱油效率;生成的乳化颗粒易在高渗带处滞留,从而改善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扩大了驱替相的波及体积。
陈民锋孙璐余振亭葛涛涛宋春涛
关键词:稠油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乳状液提高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