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70005)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曹建墩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战国
  • 2篇战国楚简
  • 2篇儒家
  • 2篇上博
  • 2篇上博简
  • 2篇司马法
  • 2篇军礼
  • 1篇思想论
  • 1篇竹书
  • 1篇主义
  • 1篇文质
  • 1篇先秦儒家
  • 1篇礼学
  • 1篇祭礼
  • 1篇祭祀
  • 1篇教化
  • 1篇干法

机构

  • 5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篇曹建墩

传媒

  • 2篇孔子研究
  • 1篇浙江学刊
  • 1篇黄河文明与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博简(九)《陈公治兵》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上博简《陈公治兵》这批新材料的面世,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先秦军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古文字、音韵、训诂学知识,对简文中的疑难字词作一考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简文反映的礼制问题作了初步的考察。
曹建墩
关键词:战国楚简军礼司马法
上博简(九)《陈公治兵》初步研究
上博简《陈公治兵》这批新材料的面世,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先秦军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古文字、音韵、训诂学知识,对简文中的疑难字词作一考释,并在此基础上对简文反映的礼制问题作了初步的考察。
曹建墩
关键词:战国楚简军礼司马法
战国竹书中的儒家法思想论析
2015年
上博竹书《三德》与《天子建州》均有涉及儒家法思想的简文。简文表明,儒家要求将仁爱与人情融入司法实践,既确保法律的威严,坚守法律的公正性,又能"中情而丽于法",即缘情司法而不"屈法伸情"、以情淹法。这要求司法者既具有仁爱之心,"断刑以哀",又具有"增去以谋"的权变能力。这种法律思想是建立在其仁政爱民、礼乐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等政治原则基础上,体现出儒家法思想的矜恤主义与民本主义、人道主义特征。从简文的时代背景分析,儒家"中情而丽法"、"断刑以哀"等主张的提出,无疑是对法家"一断于法"思想的批判,体现出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上的差异。
曹建墩
先秦儒家对祭礼的理论阐释及其现代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祭祀是一种人神交接之道,其实质是一种宗教性的行为。但中国的祭祀,从西周开始,随着人文理性的觉醒,即逐渐在消解祭祀的宗教性色彩,瓦解其宗教性功能。先秦儒家则从祀典制定原则、祭祀应遵循之礼、祭祀的社会功能等角度对祭祀作了理论上的诠释。儒家祭祀理论的指向是现实的世界,关注于现实世界的道德伦理与政治社会秩序;儒家祭祀的目的是非世俗功利性的,而是将之视作一种道德的践履与人情感的慰藉;儒家的祭祀是人文的,而非宗教的,它是一种利用宗教形式而实现人文教化的礼仪体系。儒家祭祀理论可以赋予现代祭祀以人文道德内涵,使之成为道德与情感的人文仪式,引导现代祭祀向人文主义的方向发展。
曹建墩
关键词:儒家祭祀教化
上博竹书《天子建州》“礼者义之兄”章的礼学阐释被引量:2
2014年
东周时期,针对礼文的形式化弊病,儒家苦心孤诣,力图匡救时弊,强调礼的根本在于内在精神。儒家礼学思想,从"礼物"上表现为一种"尚朴贵质"论,此即《天子建州》"豊(礼)之于宗庙也,不腈(精)为腈(精),不美为美"所蕴含的礼学观;就"礼仪"而言,则体现为"重情",重视人的诚敬之心与内在德性的取向,此即《天子建州》"义(仪)反之,腈(精)为不腈(精),美为不美"所体现的礼学观。儒家力求在历史发展中,礼乐能够质文统一、情文俱尽,简文"礼者,义之兄"即体现出这种礼文质兼善、和谐相济的礼学观念。
曹建墩
关键词:竹书文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