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606A-02)

作品数:68 被引量:1,378H指数:24
相关作者:赵新全刘伟马玉寿董全民周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省草原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草地
  • 20篇放牧
  • 15篇放牧强度
  • 13篇植物
  • 12篇草甸
  • 11篇退化草地
  • 11篇群落
  • 10篇土壤
  • 9篇牦牛
  • 9篇高寒草甸
  • 7篇鼠兔
  • 7篇高原鼠兔
  • 6篇植物群
  • 6篇植物群落
  • 6篇黑土
  • 6篇黑土型
  • 5篇植被
  • 5篇种群
  • 5篇黑土滩
  • 5篇黑土型退化草...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
  • 33篇青海省畜牧兽...
  • 6篇青海省草原总...
  • 5篇青海大学
  • 4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青海省农牧厅
  • 1篇青海省工程咨...

作者

  • 31篇赵新全
  • 27篇马玉寿
  • 27篇董全民
  • 27篇刘伟
  • 23篇周立
  • 19篇周华坤
  • 19篇施建军
  • 12篇王彦龙
  • 10篇赵建中
  • 9篇许庆民
  • 8篇严作良
  • 8篇王启基
  • 6篇盛丽
  • 6篇王柳英
  • 5篇李青云
  • 5篇王溪
  • 4篇杨时海
  • 4篇王文颖
  • 4篇孙小弟
  • 4篇于龙

传媒

  • 8篇青海畜牧兽医...
  • 6篇兽类学报
  • 6篇中国草地
  • 5篇草地学报
  • 5篇中国草地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草业科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四川草原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草食动物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19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37
2006年
调查了黄河源区高寒草甸极度退化产物“黑土滩”植被群落类型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分布在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上的“黑土滩”草地植被可分为7个类型,分别为:黄帚橐吾+铁棒棰群落、白苞筋骨草群落、铁棒棰群落、西伯利亚蓼+鹅绒委陵菜群落、摩苓草群落、甘青微孔草群落和甘肃马先蒿群落。从群落结构和已有的研究结果看,黄河源区所有类型的“黑土滩”草地都完全失去了牧用价值,短期内自然恢复的物质基础也已丧失,该类草地的恢复治理必须通过人工植被的重建来实现。
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杨时海
关键词:黄河源区黑土滩
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毒杂草危害性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通过对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常见三种毒杂草的危害性研究得知:就植物群落而言,甘肃马先蒿对垂穗披碱草的危害性最大,铁棒锤居中,黄帚橐吾较轻;就植物地上生物量而言,铁棒锤对垂穗披碱草的危害性最大,甘肃马先蒿次之,黄帚橐吾较轻。甘肃马先蒿、铁棒锤、黄帚橐吾的入侵,促使人工草地的逆向演替,导致了人工草地的极度退化。
邱正强马玉寿施建军
关键词:毒杂草铁棒锤黄帚橐吾
模拟增温效应对矮嵩草草甸莎草科植物无性繁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本项研究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温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设为A、B、C、D、E 5个温度梯度,主要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黑褐苔草(Curex alrofuscu)(莎草科)无性繁殖方面探讨了它们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对照至A温室随着温室的减小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逐渐升高,三年的平均温度在A温室中最大(11.9℃,11.7℃),在对照中最小(9.4℃,9.9℃);A温室平均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与对照相比平均升高了2004年(2.6℃,2.2℃)、2005年(2.2℃,2.1℃)、2006年(2.1℃,2.0℃)。莎草科植物(矮嵩草和黑褐苔草)对增温反应的总体变化趋势有所区别,矮嵩草的分蘖数和叶片数在E温室达到最大值,而生物量在C温室达到最大值;黑褐苔草的分蘖数在D温室达到最大值,生物量在A温室达到最大值。
赵建中刘伟许庆民杨秀丽阿春
关键词:模拟增温矮嵩草
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格姆滩“黑土滩”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植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黑土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以阏叶型杂类草为主,中度退化草地以莎草科为主。地上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0—30cm地下总植物量“黑土滩”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两样地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总体上为先增高,后降低。各个时期土壤各层及平均含水量均为中度退化草地〉“黑土滩”退化草地。0—2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黑土滩”退化草地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中度退化草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王彦龙
关键词:植物量土壤水分
放牧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的影响被引量:17
2006年
对高寒小嵩草草甸冷季草场主要21种植物种群在不同放牧率下优势度、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两年的放牧,对照、轻度和中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均为小嵩草和垂穗披碱草,重度放牧组的主要优势种变成了小嵩草和鹅绒委陵菜;2)尽管枯草期小嵩草和高原早熟禾的适口性较好而被优先采食,但由于它们特有的耐牧、耐践踏等生物学特点,生态位宽度依然很大(0.948,0.901);垂穗披碱草尽管由于适口性和耐践踏性相对较差,但由于其株高优势,生态位宽度依然较大(0.815);青海野青茅和紫羊茅在枯草期由于适口性较好而耐践踏性相对较差,对放牧及由放牧引起的环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其生态位宽度很窄(0.302,0.416),说明放牧抑制了高大禾草层片的发育,为植株矮小的莎草科牧草和阔叶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3)鹅绒委陵菜和雪白委陵菜、高山紫菀和柔软紫菀之间生态位重叠的降低,是种间对资源利用上分化的结果,且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它种群间也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分布于放牧演替系列两个极端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较小,说明物种的分布是既间断又连续的。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施建军王彦龙
关键词:放牧率优势度生态位重叠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6
2006年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系统的行为能更早地预兆全球变化,进而影响到邻近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因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行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来积累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灵敏度.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如年降水、年均气温都比较稳定(CV值分别为16.55%和28.82%),而年度地上净初级生产量较降水和气温更为稳定(CV值为13.18%).净初级生产量关于降水和气温的灵敏度或弹性分别为E=0.0782和0.1113,即净初级生产量对降水和气温的波动均不敏感,也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5个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度量值横向比较,也显示出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较高.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说明群落稳定性虽然与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复杂性有关,但未必成正比关系.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如生物群落的外部环境稳定程度等.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年降水和年均气温)以34年的主周期随机低频振荡,在其作用下生态系统的行为呈现同主周期、振幅比较稳定的随机波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较高稳定性,是较稳定的环境和系统适应环境的进化演替结果.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李英年古松周兴民
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牦牛暖季放牧对牧草消化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连续3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的消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牦牛所食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所食牧草中的总能、粗蛋白、粗灰分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影响不显著(P>0.05);放牧时间对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牧草总能、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P>0.05)。尽管牦牛的采食量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但牦牛对采食牧草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并未出现规律性变化。
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
关键词:放牧强度
江河源区“黑土型”退化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从放牧试验、施肥、毒杂草防除、害鼠防治4个方面研究了江河源区禾草混播人工草地的科学管理。结果表明:混播人工草地的牧草适宜利用率应为40%~60%,施肥、毒杂草防除和害鼠防治能保持混播草地群落的"暂稳态",实现混播人工草地的持续利用。
董全民马玉寿赵新全
关键词:退化人工草地
高原鼠兔洞穴区次生斑块面积的测定方法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数码相机快速获得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形成的次生斑块图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计算其面积。运用该方法对草地内高原鼠兔洞穴区次生斑块的面积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测量出不同形状次生斑块的面积,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于龙周立刘伟周华坤张毓
关键词:高原鼠兔图像处理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18
2010年
在5个(A^E)直径不同的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环境条件下,通过连续5年(2002~2006)的野外试验,分析了植物生长季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高度、盖度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开顶式增温小室能够有效改变微气候环境,室内气温比室外增加0.24~3.41℃,其增温幅度与温室面积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93 1*).(2)随着试验时间的持续,各温室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逐渐升高,第1年以温室B略高(202.01 g/m2),而第5年以温室A最高(414.56 g/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P<0.05).(3)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在同一温室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第5年显著高于其它年份(P<0.05);而不同温室间的植物群落平均高度随着室内温度的增高而逐渐显著增加.(4)植物群落总盖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第5年已接近或达到100%;各温室间分盖度之和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年际间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2004~2006年分盖度之和均极显著高于2002和2003年,而2003年又显著高于2002年.可见,随着温室气温的逐渐增加,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高度、盖度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
刘伟王长庭赵建中许庆民周立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模拟增温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