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74044)

作品数:23 被引量:127H指数:8
相关作者:王益群刘建孙孟辉王海芳刘涛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轧机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5篇液压AGC
  • 4篇虚拟仪器
  • 4篇伺服
  • 4篇网络
  • 3篇电液
  • 3篇电液伺服
  • 3篇伺服系统
  • 3篇可靠性
  • 3篇仿真
  • 3篇板带
  • 3篇板带轧机
  • 3篇板形
  • 3篇AGC
  • 2篇带钢
  • 2篇电液伺服系统
  • 2篇液压AGC系...
  • 2篇映射

机构

  • 25篇燕山大学
  • 2篇唐山钢铁集团...
  • 1篇邯郸钢铁集团...

作者

  • 22篇王益群
  • 9篇刘建
  • 7篇孙孟辉
  • 5篇王海芳
  • 5篇刘涛
  • 5篇张伟
  • 4篇宁淑荣
  • 4篇张伟
  • 3篇唐勇
  • 3篇姜万录
  • 3篇吴月明
  • 2篇宋嗣海
  • 2篇吕梦雅
  • 1篇李莉
  • 1篇李莉
  • 1篇刘猛
  • 1篇孙旭光
  • 1篇朱丹丹
  • 1篇孙福
  • 1篇刘玉

传媒

  • 10篇中国机械工程
  • 4篇机床与液压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液压与气动
  • 2篇中国工程机械...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08
  • 10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板带轧机液压AGC系统内模控制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随着用户对冷轧板带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轧机液压压下控制系统的精度也需要继续提高。作为消除来料厚差的重要手段,液压板厚自动控制(AGC)系统对于提高板带材的成品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采用机架后测厚仪进行反馈,滞后十分大,特别是低速轧制时,从变形区出口运行到测厚仪往往要几百ms。大滞后的反馈容易使系统不稳定,而且也影响控制精度。因此,引入内模控制策略,采用液压AGC系统与内模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控制,并以某五机架冷连轧机一机架的具体参数为例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王益群孙孟辉张伟王海芳
关键词:液压AGC内模控制板带轧机
基于维修时间的元件动态有效性仿真
2006年
构造了元件故障向量、维修向量、故障频率序列和修复序列,并利用其运算描述了元件的工作、故障、维修和修复过程,从而计算出在事后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分布影响下的元件动态可靠性指标:故障频率,有效度。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算法过程,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该方法不受元件寿命和维修时间分布类型的限制,计算量小,精度高。
吴月明宋嗣海王益群
关键词:可靠性事后维修仿真
基于扫描法的轧辊瞬态温度场准三维建模与仿真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准确预报和控制轧辊瞬态热行为,对轧辊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轧辊的工作特点,采用基于扫描法的准三维建模方法,从局部二维温度场出发拓展出全局三维温度场。该方法可以准确全面刻画出轧辊温度场的分布,最大限度地对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为轧辊温度场研究提供了合理方案。应用该方法对1450轧机工作辊温度场进行仿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刘涛王益群
关键词:温度场仿真
冷轧AGC静-动压轴承油膜厚度的分析与补偿被引量:8
2005年
论述了冷轧AGC过程中动-静压轴承油膜厚度变化对带钢厚度精度的影响,对静-动压轴承油膜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适合现场应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现场空压靠测试实验,在空压靠条件下,针对不同轧机转速对压下缸位移进行测量,并根据误差溯源理论剔除了测量结果中轧辊偏心引起的干扰量。然后由现场数据对公式中的关键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适合现场应用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到AGC模型中,对油膜厚度变化对带钢厚度的影响进行补偿。
刘涛王益群王海芳张伟
关键词:冷轧AGC油膜厚度
Smith预估控制在冷带轧机液压AGC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作为消除成品厚差的重要手段,液压AGC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对于提高板带材的成品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采用机架后测厚仪进行反馈滞后大,系统稳定性变差,导致控制精度降低。因此,引入Smith预估控制与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控制,并以某四辊可逆冷带轧机为对象进行仿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
王益群孙孟辉张伟刘建孙福
关键词:液压AGCSMITH预估控制
冷连轧机工作辊温度场分析及膨胀量预报被引量:3
2006年
为改善带钢冷连轧机在换辊后由于轧辊的热不稳定状态引起的板厚波动,对轧辊温度场和轧辊径向热膨胀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轧辊热膨胀量预报的模型,用机理模型作为教师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离线训练,实现了机理模型和非机理模型的有机结合,较好地保证了预报的精度,为进一步提高板厚控制的精度和成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王益群刘涛姜万录王海芳
关键词:冷连轧机温度场热膨胀人工神经网络
基于神经网络的热轧卷取温度模型辨识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模型具有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利用神经网络具有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及预报的性质,采用附加动量BP算法,准确预报卷取温度,进而应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对卷取温度统计模型进行参数辨识,辨识结果与设定结果的比较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这种神经网络预报与最小二乘线性辨识相结合的方法为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模型的辨识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王益群王海芳孙旭光张伟
关键词:热轧带钢卷取温度神经网络BP算法最小二乘法
基于神经网络PID的轧机AGC力控制被引量:20
2005年
以PID控制器为基础,辅助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将神经网络和PID控制融合为一体,设计出一种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应用于具有高度非线性、时变性的板带轧机AGC力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能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王益群王海芳高英杰朱丹丹
关键词:PID控制神经网络BP算法液压AGC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电液弯辊模糊控制系统被引量:8
2006年
为了提高板形内环的执行效率,改善带钢板形质量,针对某300 mm四辊可逆单机架轧机,设计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电液弯辊模糊控制系统.电液弯辊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在考虑非线性因素后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最优保存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全面优化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积分因子、隶属函数的参数和控制规则.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糊控制明显较优化后的常规PID控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更好的动态品质和稳态精度,为进一步提高板形质量奠定了基础.
王益群刘玉
关键词:弯辊自适应遗传算法模糊控制板形
热轧立辊电液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被引量:10
2007年
以热轧立辊为研究背景,针对其液压伺服系统存在的非线性、参数不确定性以及负载干扰等特点,基于模糊基函数网络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将非线性系统线性化并将其作为已知系统,利用这部分已知的动态特性设计反馈控制使标称系统稳定。然后利用模糊基函数网络仅学习非线性系统不确定性的上界,将输出作为补偿控制器的参数,并在Lyapunov稳定意义下构造自适应控制器,该自适应控制器不仅确保了闭环系统的鲁棒性而且加快了跟踪误差的收敛速度。将该控制器应用于某热轧立辊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器,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王益群宁淑荣刘建
关键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电液伺服系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