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3A320624)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相关作者:高灵利郭亚培吴世陶王建平刘恒方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郑州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硬化斑块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斑块
  • 1篇蛋白
  • 1篇脂联素
  • 1篇迁移
  • 1篇迁移率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坏死因子
  • 1篇核因子
  • 1篇核因子-ΚB
  • 1篇白介素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篇刘田田
  • 2篇肖波
  • 2篇刘恒方
  • 2篇王建平
  • 2篇吴世陶
  • 2篇郭亚培
  • 2篇高灵利
  • 1篇王兵
  • 1篇赵源征
  • 1篇苗旺
  • 1篇周丽丹
  • 1篇张敏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高迁移率蛋白1、核因子-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核因子-κB(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方法收集5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作为颈动脉斑块组,其依据术前螺旋CTA检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组(A1组,n=21)、混合斑组(A2组,n=15)、硬斑组(A3组,n=18)。收集25例人肠系膜动脉标本及其血清作为对照组(B组,n=25)。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颈动脉斑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NF-κB含量。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软斑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组与软斑组和硬斑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中NF-κ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软斑组患者血清中NF-κB含量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组(P<0.05);混合斑组与软斑组和硬斑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NF-κB含量与HMGB1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达(r=0.721,P<0.05)。结论 HMGB1和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预测人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及稳定性的指标。
高灵利王建平刘田田肖波张敏郭亚培郭亚培吴世陶周丽丹
关键词:核因子-ΚB
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一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仪)、白介素一6(IL.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8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并依据术前颈动脉CTA检查结果分为软斑组(n=16)、混合斑组(n=16)和硬斑组(n=16);选取普通外科因外伤手术切除的25例肠系膜上动脉标本作为标本对照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1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TNF-α、IL.6含量,应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l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标本对照组APN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血清TNF-α、IL一6含量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组TNF-α、IL.6含量明显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本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APN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斑组AP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TNF一仪与IL一6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810,P=0.000),血清TNF-α、IL-6含量分别与AP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F一0.760,P=-0.000;F一0.519.p=-0.007)。结论APN、TNF-α、IL.6可能参与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
刘恒方高灵利王建平吴世陶赵源征郭亚培肖波刘田田王兵苗旺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