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2011)
- 作品数:17 被引量:89H指数:6
- 相关作者:黄德辉赵维峰邓联峰孙敏高志强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3个不同株型玉米适宜密度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以当地3个不同类型的主栽玉米品种为试材,在7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平展型品种正大999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8万-5.4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种正大619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4万株/hm^2,紧凑型品种玉美头10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4万-6.0万株/hm^2。
- 周灵芝
- 关键词:玉米株型种植密度
-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的性状及繁育应用
-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是由中系强健性灰黑蛾品种681和日系常规白蛾品种682组配而成,在繁育一代杂交种过程中,可利用蛾色差异,避免纯对交配,使杂交率保持在99%以上,以提高繁育效益和杂交种质量。2009—2010年安...
- 秦凤石凉童晓琪漆学文黄德辉
- 关键词:春用品种
- 文献传递
- 夏秋季家蚕病毒病高发原因及防控对策被引量:7
- 2012年
- 针对当前安徽省主要蚕区夏秋蚕极易暴发病毒病,导致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陡增,对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和蚕农收益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全面分析了夏秋季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剖析了蚕农对致病因素认识的误区,提出了加强技术培训、调整养蚕布局、合理选用蚕品种、加强桑园管理、规范饲养操作、强化消毒防病等夏秋季家蚕病毒病的防控对策。
- 黄德辉秦凤石凉童晓琪陈宗庆王贞华晁文清
- 关键词:家蚕病毒病致病因素防控对策
- 不同诱捕器诱杀大豆食心虫效果及诱虫量相关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对吉林省九站地区2011年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进行田间观测和诱杀防治试验,研究温度、降雨量与诱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在该地区发生高峰在8月7日,成虫发生有多峰现象;诱杀防治使用新式通用诱捕器效果较好,其次为水盆型诱捕器。以吉林市2011年观测期当日最低温度(x1)、最高温度(x2)、降水量(x3)为自变量,单日诱虫量为变量(y),采用DPS数学模型麦夸特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出y=0.618 1x1+0.313 8x2-0.015 9x3(r=0.522 8),说明大豆食心虫单日诱虫量与当日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水量中等相关。
- 潘业兴刘艳超程海民贾艳林范文忠
- 关键词:诱虫量
- 马蹄渣栽培草菇技术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通过马蹄渣、杏鲍菇菌渣为培养原料栽培草菇研究,设计马蹄渣、杏鲍菇菌渣不同配比进行试验,测试不同配方菌丝的生长速度,转化率及营养成分测定,筛选出最佳配方。
- 何青石刘国伟罗向前钟家通李品洲
- 关键词:草菇
- 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1年
- 为给旱地夏闲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闲期施肥与覆盖处理对旱地冬小麦土壤储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施肥可明显提高播前0~100、100~200 cm土层储水量,增加了冬小麦穗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不论施肥与否,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提高播前底墒,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地膜覆盖处理效果优于纸覆盖;施肥可增进覆盖的保水、增产及高效用水的作用。因此,旱地夏闲期可通过施肥与覆盖技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为旱地秋播作物高产创造条件。
- 李青高志强孙敏赵维峰邓妍邓联峰
-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夏闲期施肥土壤水分
- 加强协作多元开发 提高蚕桑综合效益
- 2014年
- 针对歙县蚕桑产业规模逐年下滑、综合效益偏低的实际,在分析该县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产业间多行业协作机制,实现政策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通过产业内技术挖潜,走集约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推动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和效益全面提升。
- 宋尧基秦凤石凉童晓琪黄德辉
- 关键词:蚕桑
- 小蚕专业化共育及在安徽省推广应用成效被引量:3
- 2014年
-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秦凤陈宗庆石凉童晓琪王美琴胡金娥胡禾荣黄德辉
- 关键词:联户共育
- 3个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试验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株型鲜食糯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鲜食糯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设5个密度,副处理设3个品种,调查鲜食糯玉米生育期、株高、穗长和产量等性状。【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生育期略有延长。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种植密度为48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787.7kg/ha;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种植密度为60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0473.0kg/ha;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种植密度为540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12214.4kg/ha。【结论】高秆大穗型品种京科糯2000、矮秆型品种都市丽人和紧凑型品种玉美头60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48000~54000、54000~60000和54000~60000株/ha。
- 周灵芝
-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株型种植密度性状生育期
- 2014年安徽省春蚕增产增收技术保障措施研究
- 2014年
- 针对早春雨雪低温等极端气候可能对蚕桑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安徽省生产实际,提出准确分析预判,加强桑园田间管理,适时调整养蚕布局,规范春蚕饲养技术等应对措施,规避生产风险,确保春蚕增产增收。
- 黄德辉范涛石凉秦凤童晓琪张远祥余建国
- 关键词:极端气候春蚕饲养小蚕共育大棚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