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15B03)
- 作品数:34 被引量:186H指数:10
- 相关作者:武俊青李玉艳周颖詹绍康赵瑞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干预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估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干预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影响。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避孕节育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进行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综合服务干预。应用χ2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共调查2001人,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基线调查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对象接受过咨询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6.65%、17.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对象接受过咨询服务的比例为36.77%,高于对照组的1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促进了流动人口接受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近似值差异率(oddratio,OR)为2.802,95%可信区间为(2.190,3.584)。基线调查时对照组和干预组有咨询服务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3.87%、66.93%;评估调查时分别为65.27%、67.1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干预对研究对象的咨询服务需求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流动人口接受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但仍未满足需求。今后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咨询服务。
- 李玉艳武俊青赵洪鑫叶江枫詹绍康程建萍余金明
- 关键词: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
- 上海市闵行区已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已婚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共招募到1197名流动人口,其中应用避孕措施的对象1032名,采用面对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统计分析以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结果:已婚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部门提供的避孕方法以及相关方法的费用知晓情况并不十分理想,虽有超过70%的对象主动听说过宫内节育器和男用避孕套,但对其免费获得的知晓率均只有40%左右。就现用避孕方法的选择,46.12%的流动人口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20.83%的对象由本人决定,由计划生育人员决定的比例高达22.67%。CMH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情况受性别、学历及年龄的影响,其中女性、学历越高、年龄越大者更能自主选择避孕方法。CMH检验还显示:不同的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来到流入地后是否才开始用现用避孕方法对自主选择也存在影响,但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差异。另外,避孕方法的效果、使用是否方便和获得的容易程度是流动人口选择避孕方法时考虑的主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比例仍较低;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有待提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 武俊青李玉艳叶江枫张玉凤李娜程建萍杨青敏杨庭忠
- 关键词: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知情选择
- 流动人口个性化适宜避孕节育服务模式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个性化避孕节育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计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共调查548人,干预后共调查261人。结果深圳市计生服务中心建立的"五位一体"流动人口个性化避孕节育推广服务模式,干预措施实施后流动人口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及现代避孕措施使用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措施实施后就诊等候时间、中心技术服务情况、服务质量满意度较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人口个性化适宜避孕节育"五位一体"的推广模式将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人员培训、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邱红燕王鹤云侯丽艳赵银珠程怡民
-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生服务避孕
-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意愿,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3 594名育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8%的人希望计划生育中心医生提供服务;48.4%希望了解避孕药的有效性和负面作用;40.4%希望得到健康体检服务。分析结果显示,最希望由谁来提供计生服务的影响因素有:职业(χ2=17.911,P=0.001),收入(χ2=35.200,P=0.000),文化程度(χ2=20.005,P=0.010)等。最想得到哪方面的避孕知识的影响因素有:职业(χ2=75.866,P=0.000),收入(χ2=147.339,P=0.000),文化程度(χ2=193.907,P=0.000),是否来自农村(χ2=93.066,P=0.000)等。最希望得到计划生育服务内容的影响因素有:职业(χ2=60.951,P=0.000),收入(χ2=149.566,P=0.000),文化程度(χ2=163.841,P=0.000)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愿意得到健康体检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P=0.017),收入(P=0.002)和是否来自农村(P=0.001)。结论流动人口更希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服务,比较全面的避孕知识以及常规的健康体检;文化程度、收入和是否来自农村是服务意愿主要影响因素。
- 赵银珠王鹤云王倩张成超赵永鲜孙亚坤陈世强魏虹程怡民
- 关键词: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 综合干预对四川省项目点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使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估避孕节育综合干预措施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IUD)有关的知识水平、使用、定期检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法。干预组开展倡导动员、规范管理、定期培训、宣传教育、综合咨询、技术服务、随访与转诊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工作。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期调查流动人口2 197例,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 877例;干预组研究对象知晓自己所放置IUD类型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9.17%上升至干预后的56.40%(χ2=22.292 8,P<0.000 1);到现居住地后查过IUD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5.76%上升至干预后的79.27%(χ2=45.927 2,P<0.000 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来自工厂、举家流动以及办理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对象,查IUD的可能性更大。综合干预能提高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查IUD的比例(OR=1.400,95%CI为1.123~1.745)。结论:综合干预能提高流动人口IUD知识水平,提高复查IUD率。
- 周颖李玉艳赵洪鑫武俊青叶江枫王瑞平张玉凤
- 关键词:卫生服务避孕宫内避孕器干预性研究
- 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生育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分析和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01位符合入选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1414人发生过性行为,现有孩子数为1.09±0.76个,最多孩子数为5个。期望的孩子数为1.68±0.82个,其中男孩最多想要5个,女孩最多想要4个,均多于现有孩子数。流动人口现有孩子数与期望孩子数之间存在正相关。调查的男性对象认为首次生育属于意外妊娠的比例为18.81%,女性则高达33.61%。男性、文化程度高、个人和家庭平均月收入水平较高、建筑工人的首次生育属于意外妊娠的比例较低。结论:流动人口生育总体处于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存在多育现象,生育期望值高于现有值,存在期望男孩倾向。建议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有效的生殖健康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改变其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
- 武俊青凌建春程建萍李玉艳叶江枫李娜郑晓瑛
- 关键词:流动人口生育状况影响因素
- 深圳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及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调查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现状、避孕知识水平、性行为特征和生殖健康需求,为推广适宜避孕节育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自填式问卷的方式,对年龄15~49岁、非深圳户籍、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有过性生活且正接受宣传教育、药具发放、技术服务的流动人口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多数服务对象采取过避孕措施,但每次性行为均使用避孕措施的<1/3;在短效避孕措施中,>80%人目前最常使用的是避孕套;28.1%的妇女有过人工流产史,其中1/3为多次人工流产。最近一次原因多为避孕失败,导致避孕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安全期、体外射精和避孕套避孕。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水平不高,所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80%。结论: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掌握较差、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低、人工流产率高、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迫切。建议对流动人口开展有关避孕知识的教育,推广适宜避孕节育技术,促进安全、有效避孕措施的使用,促进男性积极参与避孕,以减少非意愿妊娠的发生。
- 王倩游丽琴冯琪王云江张英黄维浩谭电辉韩春艳谢立春程怡民
- 关键词: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性知识性行为
- 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四川省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估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四川省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为探索适宜的流动人口避孕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四川省成都市和攀枝花市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结构式问卷对2197名18~49岁流动人口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对象选择使用避孕套作为避孕方法的比例增加了5.32%;紧急避孕药的使用比例从干预前的13.22%上升至23.05%(P<0.01);干预组寻求咨询服务的比例为60.46%,与干预前相比提高了41.76%(P<0.01)。结论:干预后流动人口选择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以及紧急避孕药的使用比例都有所上升,对象寻求咨询服务的行为得到促进,但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低学历人群和未婚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
- 张玉凤武俊青黄萍刘伟信郑晓瑛赵洪鑫文彬詹绍康
- 关键词:流动人口避孕方法干预避孕行为
- 上海市闵行区工厂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节育行为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方法用结构式问卷面对面调查331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人口特征、流动特征、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和行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测量模型,再构建结构模型。未加权最小二乘法(ULS法)估计参数,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佳模型。结果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及格率12.08%,避孕现用率92.1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影响避孕节育行为的因素包括经济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约束。避孕知识对避孕行为也有影响。经济特征对避孕行为的直接作用是负向的,对其间接作用是正向的,总作用为-0.3245。流动特征对避孕行为有直接负向作用(-0.18)。社会约束对避孕行为起最重要的促进作用(0.6024)。避孕知识对避孕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0.11),但贡献比例很低。结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避孕率高但避孕知识少。避孕知识通过相关信念对避孕行为起促进作用。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重管理轻服务,要加强宣教与服务,改变其生育观念。
- 叶江枫武俊青郑晓瑛杨廷忠詹绍康姜综敏王瑞平李玉艳程建萍
- 关键词: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结构方程模型
- 工厂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宣教和药具服务的定性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和药具发放服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评价及建议等,为今后开展全面干预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预先统一设计好的访谈提纲,分别对深圳市南山区试点工厂人事干部和流动人口进行面对面式访谈。结果:调查对象认为提供计划生育宣教的最佳人选是计划生育中心的宣传人员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医生,宣教的最佳形式是集体讲座、发放宣传册和观看VCD宣教片,最想知道的避孕知识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避孕药具的有效性,最好的宣传时间是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等业余时间每季度开展一次宣教活动。大部分的人愿意接受免费发放的避孕药具,最希望从工作单位获得避孕套。但现有的药具发放网点以社区工作站为主,网点的设置和药具数量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总体需求。目前获取免费避孕药具最大的障碍是不好意思和不方便领取。结论:加强宣教的力度,选择适合流动人口的宣教形式和内容开展宣教工作,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减少非意愿妊娠伤害率。加强对药具工作的重视,增加免费避孕药具的供给途径,在流动人口众多的工厂宿舍、厂医务室设立免费发放点,尤其是要考虑到未婚青年的隐私性,多提供自主性强、自由度大、保密性好的获得途径,以提高流动人口获取避孕药具的便利性。
- 黄少芬冯琪韩春艳谭电辉黄维浩
- 关键词: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