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01013)

作品数:18 被引量:215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学军张福锁赵秀芬黄运湘吕世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营养
  • 7篇水稻
  • 6篇
  • 5篇水稻土
  • 5篇小麦
  • 5篇锰营养
  • 4篇山药
  • 4篇土壤
  • 4篇红壤
  • 4篇红壤性
  • 4篇红壤性水稻土
  • 3篇有效锰
  • 2篇稻作
  • 2篇稻作制
  • 2篇燕麦
  • 2篇综合评价
  • 2篇块茎
  • 2篇灰色关联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 2篇灰色关联分析...

机构

  • 18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天津农学院

作者

  • 15篇刘学军
  • 10篇张福锁
  • 6篇赵秀芬
  • 5篇黄运湘
  • 4篇吴名宇
  • 4篇彭慧
  • 4篇吕世华
  • 4篇张杨珠
  • 4篇李顺义
  • 4篇赵冰
  • 3篇宋生印
  • 2篇李树和
  • 2篇何春娥
  • 2篇曾祥忠
  • 1篇曹一平
  • 1篇周卫军
  • 1篇王甲辰
  • 1篇房增国
  • 1篇尹力初
  • 1篇张勇飞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特产研究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6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稻作制、有机肥和地下水位对红壤性水稻土全锰及不同形态有效锰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旱地改水田后不同稻作制、地下水深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全锰、有效锰及其化学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红壤旱土相比,红壤性水稻土耕层土壤全锰、氧化锰和有效锰总量明显下降,但易溶态锰含量明显升高。稻作制对土壤锰的化学行为和有效性的影响最明显,稻-稻-冬泡处理的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明显大于稻-稻-冬绿和稻-稻-冬油处理,且不同处理之间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著水平,说明水旱轮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锰的淋溶损失较持续淹水更为严重。有机肥处理土壤全锰含量均高于化肥处理,且常量有机肥和化肥处理之间全锰含量差异达1%的极显著水平,但化肥处理的各形态有效锰含量均大于有机肥处理。不同地下水位深度处理对土壤全锰和各形态氧化锰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张杨珠吴名宇李顺义刘学军黄运湘尹力初周卫军
关键词:水稻土稻作制有效锰
施锰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锰时期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缺锰状况、产量及吸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旱轮作缺锰土壤上 ,施用锰肥可以显著改善小麦缺锰症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吸锰量 ,其效果以全生育期施锰处理优于单个生育期施锰 (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 ) ;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 ,无论缺锰症状或小麦产量对锰肥的反应 ,均以 80 8最耐缺锰 ,85 4 1次之 ,绵阳 2 6和32 95对缺锰最为敏感。上述结果说明 ,在严重缺锰土壤上只有各个生育期均满足小麦锰营养的需要小麦产量水平才能达到最佳 ,不仅应在小麦生长前期保证锰的供应而且还应注意营养生长后期的锰素供应 ,这对于缺锰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尤其如此。
刘学军曾祥忠吕世华张福锁
关键词:小麦营养基因型小麦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国内主栽山药品种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国内7个主栽山药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出栽培综合性状最好表现最优秀的山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7个品种中,农大长山药1号综合性状最好,其他品种从好到坏依次为平凉山药、蠡县麻山药、汾阳山药、济宁米山药、太谷山药和安顺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作为供试品种中的新型人工培育品种,栽培表现优秀,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山药品种。
彭慧赵冰李树和宋生印
关键词:山药灰色关联分析
不同土壤覆盖物对旱作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被引量:78
2002年
在四川盆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物对旱作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效铁含量较高而有效锰含量较低的土壤上 ,覆地膜及传统淹水处理在整个生育期没有表现缺锰症 ,而覆麦秆处理前期分蘖能力差 ,生长缓慢 ,表现严重的缺锰症。在覆麦秆处理裂区灌施 2‰的 Mn SO4 溶液 (每次 4 5 0 kg/ hm2 )两次后 ,水稻株高、分蘖和生物量都迅速增加 ,说明覆麦秆处理水稻受到了锰的胁迫。其原因与地膜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温度 ,而覆麦秆处理却具有降温作用有关。试验还发现 ,灌施锰肥能够补偿温度降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水稻产量以覆地膜处理最高 ,其次是覆麦秆灌锰处理 ,再次是传统淹水处理 ,覆麦秆未灌施锰肥处理产量最低 ,后者与其它处理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覆地膜条件下 ,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 ,但当施氮量为 1 5 0 kg/ hm2后产量变化不大。与传统淹水相比 ,覆盖旱作处理显著降低总耗水量 ,节水率达 6 3.1 % ;并在产量基本不变或有所提高的前提下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王甲辰刘学军张福锁吕世华曾祥忠曹一平
关键词:旱作水稻
根系不同分隔方式下油菜和鹰嘴豆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根系分隔盆栽试验,研究了油菜和鹰嘴豆对小麦生长及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油菜或鹰嘴豆混作能显著改善小麦生长及锰营养,其地上部干质量和吸收锰量均以根系不分隔处理显著高于根系完全分隔处理,但油菜和鹰嘴豆的生长受小麦抑制,表现为不分隔处理地上部干质量及吸锰量显著低于完全分隔。不施锰小麦/油菜和小麦/鹰嘴豆混作体系中,根系不分隔处理小麦根区土壤DTPA-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分隔方式,且油菜或鹰嘴豆地上部植株锰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混作小麦,在锰胁迫条件下,油菜和鹰嘴豆根系活化的土壤锰可被小麦吸收利用。因此与油菜或鹰嘴豆混作是改善小麦锰营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赵秀芬房增国吕世华刘学军张福锁
关键词:小麦油菜鹰嘴豆锰营养
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根系分隔的根盒试验,研究了小麦/燕麦间作体系中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及土壤施锰对小麦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锰肥处理相比,施用锰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地上部干重和吸锰量,小麦/燕麦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小麦的地上部干重、锰浓度和吸锰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作物品种吸收活化土壤锰的能力不同,表现为燕麦>小麦;9023>川麦28;坝莜4号>坝莜3号。与燕麦间作没能改善小麦的锰营养,可能是作物种植密度大,而根系生长空间较小造成的,其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赵秀芬刘学军张福锁
关键词:锰营养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华北地区主栽山药品种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华北地区6个主栽山药品种。结果表明,怀山药最优,以下依次为农大短山药1号、麻山药、汾阳山药、济宁米山药,太谷山药。农大短山药1号作为人工培育品种,栽培表现优秀,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山药品种。
彭慧赵冰李树和刘立尊宋生印
关键词:山药灰色关联分析
燕麦/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和锰营养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通过根系分隔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燕麦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及其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不分隔处理,小麦地上部干重和植株吸锰量都高于其他两种分隔方式;而根系完全分隔处理,小麦地上部植株锰含量高于其他两种分隔方式;根系不同分隔方式对川麦28土壤DTPAMn含量几乎没有影响,小麦9023土壤DTPAMn含量则以完全分隔处理高于另外两种分隔方式。推测在该间作体系中,燕麦可能通过根系分泌物来活化土壤难溶性的锰氧化物,从而促进了小麦的生长,改善了小麦的锰营养,但因其竞争能力不如小麦而消弱了自身的生长。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验证。试验还发现,种植燕麦后土壤的DTPAMn含量要高于种植小麦后的土壤,而且燕麦地上部植株锰含量也比小麦高,表明燕麦活化、吸收土壤锰的能力强于小麦。不同间作组合时,小麦各项研究指标无一致的规律性,说明在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小麦锰营养的能力方面,本试验采用的3个燕麦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
何春娥赵秀芬刘学军张福锁
关键词:锰营养
红壤性水稻土早、晚稻吸锰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湖南农业大学1982年布置的长期定位实验为依托,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早、晚稻吸锰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间,早稻与晚稻的吸锰规律明显不同。早稻在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成熟出现2个吸锰高峰,其吸锰量分别占其吸锰总量的30.9%和54.1%,而移栽前-分蘖和孕穗-齐穗2个时期的吸锰量很低,仅占吸锰总量的1.8%和13.2%。晚稻生育期间仅出现一个吸锰高峰,包括分蘖-孕穗和孕穗-齐穗2个生育期,其吸锰量占吸锰总量的71.0%,而移栽前-分蘖和齐穗-成熟2个时期的吸锰量仅分别占吸锰总量分别为6.4%和22.7%。不同地下水位、有机肥施用水平和稻作制对水稻的吸锰量影响不明显。
吴名宇张杨珠李顺义黄运湘刘学军
关键词:早稻晚稻红壤性水稻土
水肥状况对土壤中铁的移动及水稻吸铁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通过模拟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状况下灰潮土和灰棕潮土 2种冲积土中铁的活化淋溶、空间分异及水稻吸铁特征。结果表明 ,土壤淹水种稻后铁被活化并随渗漏液淋溶出 1m土体。湿润处理和淹水处理相比 ,铁浓度无明显差异 ,但淋溶总量低于淹水处理。土壤各层次DTPA Fe均为淹水处理高于湿润处理 ,并呈现一定的淀积趋势 ,交换态铁亦有类似的规律但差异小于DTPA Fe ,全铁各处理间无明显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地上部生长无明显影响 ,但湿润处理降低了地上部对铁的吸收。相对而言 ,有机肥和化肥对土壤中铁活性的影响远不如水分的状况明显。 2种土壤比较 ,灰棕潮土比灰潮土晚 3d出现渗漏液 ,且前期铁浓度较低。灰棕潮土DTPA Fe含量较高 ,而交换态铁含量较低 ,全铁 2种土壤间无明显差异。
赵秀芬刘学军吕世华张福锁
关键词:水肥管理土壤水稻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