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2AA217141)

作品数:4 被引量:174H指数:4
相关作者:焦德茂李霞戴传超陈婷程睿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水稻
  • 2篇基因
  • 2篇光氧化
  • 1篇稻株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对光
  • 1篇选育
  • 1篇亚种
  • 1篇玉米
  • 1篇玉米PEPC...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生理基础
  • 1篇生理机制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耐冷性
  • 1篇水稻株系
  • 1篇株系
  • 1篇转PEPC基...

机构

  • 5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李霞
  • 4篇焦德茂
  • 3篇戴传超
  • 1篇高东迎
  • 1篇程睿
  • 1篇周月兰
  • 1篇迟伟
  • 1篇张云华
  • 1篇陈婷
  • 1篇陈婷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生理与分...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转PEPC基因水稻对光氧化逆境的响应被引量:46
2005年
为了解析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保护机制,比较了转磷酸烯醇式丙酮羧化酶基因水稻(PEPC基因)和未转基因原种(WT)在夏季晴天10 :0 0时和14 :0 0时(光强最强,气温最高)的净光合速率(Pn)、原初光化学效率Fv Fm 、超氧阴离子(O- ·2 )的产生速率以及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变化,着重研究了自然条件(连体叶片)、人工光氧化(叶圆片浸于蒸馏水)、经外源甲基紫精(MV)处理的连体叶片和叶圆片浸于5mmol LMV溶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与原种WT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随光氧化逆境的加剧,SOD和POD诱导活性逐步增强,O- ·2 的产生速率较低,MDA积累较少,维持较稳定的PSⅡ活性和光合能力,表现耐光抑制(光氧化)。可见,与原种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氧化耐性与其叶内较高的SOD和POD活性,较稳定的光合速率,PSⅡ活性以及较低的O- ·2 和MDA积累密切相关。
李霞焦德茂戴传超
关键词:光氧化日变化
光照条件下低温对水稻籼粳亚种幼苗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与对低温不敏感的粳稻台北309和武育粳相比,对低温敏感的籼稻IR64、CA212和Pusa经光照条件下8℃处理后最大光合速率(Pmax)和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较多,出现了O2-·、过氧化氢、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HA)的大量累积,其GSSG和DHA的含量分别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光照条件下低温胁迫下,还原态的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的再生受阻,不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导致其叶绿素含量降低和光合能力受抑,而汕优63的变化位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其中AsA/DHA和GSH/GSSG的变化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李霞戴传超焦德茂Christine H.Foyer
关键词:水稻低温胁迫光氧化谷胱甘肽
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株系JAAS45的选育路径与技术被引量:18
2005年
连续对转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水稻植株PEPC活性进行测定,选取PEPC为1200μmol/mg·h以上的稳定的转PEPC基因水稻H2代种质(命名为HPTER)为父本,以水稻品种(系)9516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F1杂种,对其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9个再生植株,其中二倍体植株占总株数的65.6%。测定了71个株系的PEPC活性,鉴定出3个株系:H137、H45和H119,其光合效率较对照9516增加18.9%-25.1%,单株产量较对照增加7.1%-29.80%。对H45进行剂量为150Gy、250Gy、300Gy和350Gy的γ射线辐照,选育出生育期与9516相近,重穗、大粒的株系JAAS45。本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定向选育的高表达转PEPC基因水稻种质HPTER,采用杂交、花药培养及1射线辐照等方法,可以将玉米PEPC基因快速转移到普通水稻品种中,培育出高光合效率和高产的水稻品系。
李霞高东迎迟伟张云华周月兰焦德茂
关键词:株系水稻选育玉米光合效率花药培养基因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被引量:98
2006年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认为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李霞戴传超程睿陈婷焦德茂
关键词:水稻耐冷性生理基础
建立水稻高效农杆菌转化技术和γ-ECS基因的转化
<正> 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是谷胱甘肽的合成途径中依赖于ATP的关键步骤之一,这条途径已被阐明且似乎普遍存在于一切含GSH的微生物中,由于γ-ECS在谷胱甘肽生物合成中起限速作用,是关键酶,而谷胱...
李霞陈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