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0415)

作品数:22 被引量:112H指数:6
相关作者:吴海琴王虎清高震田晔狄政莉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血管
  • 8篇缺血
  • 6篇动脉
  • 6篇葛根素
  • 5篇再灌注
  • 5篇灌注
  • 4篇栓塞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脑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预处理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神经保护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颈动脉
  • 3篇局灶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泰康同济(武...

作者

  • 22篇吴海琴
  • 11篇王虎清
  • 6篇高震
  • 5篇狄政莉
  • 5篇田晔
  • 4篇僧志远
  • 4篇崔刚
  • 4篇屈满利
  • 4篇王新来
  • 4篇徐晓霞
  • 4篇许刚
  • 4篇张茹
  • 3篇张桂莲
  • 3篇刘志勤
  • 3篇毛佳
  • 3篇展淑琴
  • 2篇姚丽
  • 2篇屈建强
  • 2篇高李贵
  • 2篇王虎青

传媒

  • 3篇卒中与神经疾...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转化医学电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年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发病时间≤2周并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57例,分为DSA正常组和脑动脉狭窄组,并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年龄匹配的12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本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以及可能导致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DSA检查结果:DSA正常63例,脑血管狭窄94例,脑血管狭窄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52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25例,颅内外血管均有狭窄17例;单纯前循环狭窄62例,其中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33例,单纯后循环狭窄13例,前后循环均有狭窄19例。DSA正常组、脑动脉狭窄组的高血压、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脂异常、糖尿病、饮酒、颈动脉斑块比例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危险因素在DSA正常组、脑动脉狭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以单纯颅内动脉狭窄为主,前循环为主,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传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青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完全解释青年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中,提示青年卒中患者发生动脉狭窄可能还有其他危险因素。
范清雨王虎清张桂莲展淑琴吴海琴
关键词:青年卒中脑血管狭窄动脉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 <0. 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 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樊嘉欣陈婉莹姚庆龄高震王虎清吴海琴
关键词:缺血修饰白蛋白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
葛根素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并上调BDNF保护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葛根素保护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葛根素干预组,采用间隔3 d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术后2周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平均荧光强度来表示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葛根素干预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海马BDNF表达量显著增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减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对VD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上调BDNF的表达有关。
任宏伟陈明王虎清高震吴海琴
关键词:葛根素血管性痴呆钙离子浓度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35例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DSA及介入治疗、随访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栓塞100%29例(82.9%)。90%5例(14.3%),80%1例(2.8%)。术中发生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溶栓后血管通畅;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大脑前动脉梗死1例。临床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21例DSA随访6~60个月。其中2例复发,未予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宽颈动脉瘤难度较大,但安全、有效。灵活选择各种栓塞技术,设计最适宜的栓塞治疗计划,是提高前交通破裂宽颈动脉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许刚崔刚僧志远屈建强高李贵徐晓霞屈满利吴海琴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
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CBM、维普、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关键词,如MMP-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等词,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全面收集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研究927例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斑块不稳定组血清MMP-9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MD=100.67,95%CI(83.82,117.53),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稳定组血清MMP-9明显高于无斑块组[MD=102.62,95%CI(92.98,112.25),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显著性相关。
樊嘉欣吴海琴姚庆龄陈梦燚张萌高震王虎清
关键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META分析
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5组(n=24):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Pc-24 h 100 mg组,Pc-24 h200 mg组,Pc-24 h400 mg组,其中Pc-24 h组于脑缺血前24 h给予相应剂量葛根素腹腔注射行单次预处理,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大鼠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再灌注24 h时处死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容积比(BIVP)、脑组织含水量及MDA水平。结果葛根素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BIVP、脑组织含水量及MDA水平(P均<0.01)。其中Pc-24 h 400 mg组减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VP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优于Pc-24 h100 mg及Pc-24 h200 mg组(P均<0.01),而Pc-24 h100 mg及Pc-24 h200 m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脑水肿及氧化损伤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葛根素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常明则田晔乔琳王新来狄政莉刘志勤毛佳吴海琴
关键词:葛根素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神经保护作用
经动脉入路应用Scepter双腔导管及ONYX胶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七例报道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动脉人路应用Scepter双腔导管及ONYX18胶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经动脉入路应用Scepter双腔球囊导管及ONYX18胶栓塞治疗DAVF患者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治愈6例,好转1例(残余少许瘘口,经压颈治疗3月后瘘口消失),并发颜面部感觉异常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随访患者6月~1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均为5分,6例患者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均治愈、无复发。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Scepter双腔导管及0NYX18胶栓塞DAVF简便、安全、有效。
许刚崔刚僧志远屈建强高李贵徐晓霞屈满利吴海琴
关键词: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ONYX
4例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2022年
目的探讨继发性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识别及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HOD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临床、影像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结果4例患者均为继发性HOD,脑干、小脑不同病变在锥体系症状好转的基础上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磁共振(MRI)T成像示下橄榄核局限性高信号伴体积增大。结论脑干、小脑病变可导致继发性肥大性HOD。当锥体系症状平稳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需考虑HOD,结合影像检查可明确诊断。
巩雨高震王虎清杨晶雯张桂莲展淑琴张茹吴海琴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3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9年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肉芽肿性炎症性疾病,由 CD4 + T 细胞介导,以黑色素细胞为靶向抗原(可能是酪氨酸酶),这些抗原广泛存在于眼、中枢神经系统、内耳和皮肤中[1]. 本病临床表现并不典型,且发病率低,易造成误诊、漏诊. 本文对 3 例 VKHS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姚丽樊嘉欣陈婉莹张茹高震王虎清吴海琴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自身免疫疾病糖皮质激素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新型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25例(27个瘤体)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5例,破裂动脉瘤20例;总结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27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致密栓塞22个,瘤颈少量残留5个,术中发生脑梗1例,弹簧圈从支架网孔脱出1例,抗凝、抗血小板相关并发症1例,死亡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2例,4分2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操作简便,顺应性良好,可重复回收,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载瘤动脉过细时选择受限,支架网眼偏大,小弹簧圈有从网眼脱出的风险。
许刚崔刚僧志远徐晓霞屈满利宋琴吴海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